死了,睡著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痛,以及其他無數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局。死了;睡著了;睡著了也許還會做夢;嗯,阻礙就在這兒:因為當我們擺脫了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將要做些什么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
《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
哈姆雷特這個性格憂郁的"延宕王子"對生存或者毀滅的理解經常顯得混亂而痛苦,即使是正在考慮是否自殺的時候,他的頭腦中依然不能有一個明確的想法。也許這也正是莎士比亞本人當時的狀態,在莎士比亞的多部作品中都透露出對于生存或者死亡的混亂。在《一報還一報》中,安吉洛猜想人死之后在"冰冷的墓穴中腐爛"會是如何;在一首十四行詩中,莎士比亞把死亡形容成像是"與最惡心的蟲子在一起"。
死亡之后是否有來生?如果有,那么來生這一人們普遍感到未知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這些問題本身就體現了人們對于死亡的種種恐懼,莎士比亞也不能擺脫這樣的恐懼?墒潜M管對未知的世界存有恐懼和疑慮,莎士比亞卻沒有因此而悲觀消極,他反而提倡人們把這種恐懼和疑慮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他希望人們能夠好好地過每一天,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好好愛它吧!因為你將與它永別。"
在現實生活中,未來可知與不可知的危險時時向我們發動侵襲,如何面對這些危險?消極地逃避或者悲觀地等待顯然只會令自己更快地被危險吞噬,抓緊時間,積極做好迎接危險的準備才是明智之舉。
兩個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趕緊從背后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B急死了,罵道:"你干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
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各行各業的人都在面臨許多的變數。當更多的老虎來臨時,你有沒有準備好自己的跑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545673.html
相關閱讀: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節制的智慧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鷹之死
糊糊涂涂避禍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