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段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在歐洲各國,戰爭爆發之初,一般市民一狂熱的態度歡迎它的到來。對他們來說,戰爭脫離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滿了興奮和刺激,為國家而戰認為是崇高的理想,強調犧牲、勇氣、斗志的價值,社會各個階層的對立一時間被忘卻,在國家統一的象征之下,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作者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 )A.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B.自由民主理想的擴張C.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泛濫 D.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 2.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于1926年寫道:“這場用鮮血覆蓋了整個歐洲的戰爭……在距我們遙遠的國度里喚起了一種獨立的意識。……在過去幾年中……一切都發生了變化!鄙鲜霾牧戏从沉藨馉幍挠绊懯牵 )A.引發了十月革命 B.促進了殖民地國家和民族的覺醒C.和平主義思潮興起 D.歐洲各國發生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3.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戰爭策源地的形成過程中,德國不同于日本的是A.受經濟危機嚴重沖擊 B.法西斯勢力的與日俱增C.國內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D.民族復仇主義思潮泛濫.一位參加和會的代表說:“我們初來巴黎時,對即將建立新秩序滿懷信心;離開時,則已覺悟,新秩序不過比舊秩序更加糾纏不清”。他所說的“新秩序”是指( )A.維也納體系 B.華盛頓體系C.凡爾賽體系 D.雅爾塔體系.二戰前夕,導致法西斯勢力囂張的主要外在客觀原因是( )A.法西斯國家結成軸心國同盟 B.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C.反法西斯國家缺乏統一行動 D.西方大國推行綏靖政策.一本史學著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標志著曾在19世紀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歐洲的結束!睂Υ死斫庹_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一系列新技術發展的催化劑、诘谝淮问澜绱髴鸾o歐洲帶來了深刻的經濟和政治危機、鄣谝淮问澜绱髴鸫龠M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民族的覺醒、艿谝淮问澜绱髴鸫偈姑绹蔀槭澜缟献畲蟮膫鶛鄧唾Y本輸出國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0世紀,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帝國漸次消失。這反映出 ( ) A.資本主義擴張的方式發生變化 B.第三世界興起C.經濟實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視 D.民主政體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希特勒說:“利用布爾什維主義的幽靈來遏制凡爾賽諸國,要使它們相信,德國是反對赤禍的決定性堡壘。這是我們度過危機、擺脫凡爾賽和約和重新武裝的惟一方法!睂ι鲜霾牧险J識不正確的是 ( ) A.希特勒企圖迷惑“凡爾賽諸國” B.以此為幌子建立了三國軸心同盟 C.決定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D.實質是準備發動戰爭,奪取世界領導權9、西周用鼎陪葬的制度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據最新考古發掘表明,春秋時期諸侯墓葬中也有用九鼎的現象。這種情況體現的本質特點是( ) A.冶鑄業制鼎規模的擴大 B.奴隸主越來越奢侈腐化 C.春秋時期生產力發生了根本變化 D.天子與諸侯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10、《史記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該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時期人們以金玉為印 B.秦以前玉璽為皇帝獨有 C.皇權為民,與民共享 D.皇權至上,皇帝獨尊11、下列中國古代官職中具有監察職能的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軍機大臣 A.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按唐代有關兵役法規定,男子二十一歲為成丁,開始服兵役,六十歲免兵役。有一次簡點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當年征兵范圍擴大到十八歲,雖然唐太宗已同意,詔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堅決抵制!半啡、四出”魏征拒不署敕,嚴辭反駁唐太宗說:“竭澤而漁,非不得魚,明年無魚!弊罱K此提議沒有通過。由此可看出( ) A.當時魏征供職于門下省 B.中書省草擬的詔敕超越其部門權限 C.當時唐朝已具備君主立憲制的特征 D.體現了三權分立,權力制衡的原則13、中國古代出現以行政區劃為籍貫的表述,是和某項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關的,該項政治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開始于( )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14、在近代某中外條約中,清政府應允對方“將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痹摬黄降葪l約是( )? 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15、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作為近代前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可以支持這一觀點的依據有( ) ①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完全確立 ②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開始向資本輸出為主轉變 ③使中國由一國獨霸向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過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⑤中國社會兩大矛盾匯流,集中表現在反對清朝統治的斗爭上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16、《茍子?君道》:“墻之外,目不見也;里之前,耳不聞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遠者天下,近者境內,不可不略知也!睘檫_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制 B.設立丞相,為百官之首,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C.設立御史大夫為副相,負責監察百官 D.設立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務17、下圖三個場景描述的是我國古代君主和丞相關系的變化(坐而上朝、站而上朝、跪而上朝),它從本質上反映了( ) A.官員管理日益規范 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 C.等級制度越來越嚴格 D.相權不斷削弱18、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材料表明他主張( ) A. 發揮宰相等大臣的議政權 B. 君權與相權相互制衡 C. 中央權力重心應當下移 D. 君主不應實現專制統治19、余秋雨在《十萬進士》中認為,科舉制度選拔的“十萬進士”,“其中包括著一大批極為出色的、有著高度文化素養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專家”。這說明科舉制度( ) A. 是行之有效的選官用人制度 B. 導致了“重文輕武”的現象 C. 已經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維護官僚隊伍的廉潔高效20、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彼f的“統一”指的是( )A.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 B.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D.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21.有人曾對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場戰爭發出這樣的感慨:“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這場戰爭是 A.第一次鴉片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第二次鴉片戰爭22..有人說:“英國挑起鴉片戰爭的主要目的是要掃除中國設在貿易往來道路上的主要障礙!币韵赂黜椬钅苷f明這觀點的是 A.鴉片貿易合法化 .開放通商口岸 C協定關稅 D.獲得最惠國待遇選擇題形式內容第一組疆域圖西周分封制;秦朝郡縣制;A 朝 C 制(圖1)。第二組示意圖漢代三公九卿制; B 朝 D 制(圖2);清朝軍機處。 圖1(某朝局部疆域) 圖2(1)材料一中A、B分別代表什么朝代?(2分)C、D分別代表什么政治制度?(2分)請概括指出D的積極作用。(4分)(2)根據材料一兩組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它們所體現出來的兩對基本盾。從歷史的角度看,它們的演變趨勢如何?(6分) 材料二 東漢時期的民謠說:“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爸保ü⒅保┤缦,死道邊,曲(投機取巧)如鉤,反封侯”。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制度中官員產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在漫長的科舉考試中,曾產生出700多名狀元、近11萬名進士、數百萬名舉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計其數了)。中國歷史上,善于治國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貢獻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外交家、軍事家等大都出自狀元、進士和舉人之中。我國的科舉制度從宋元以后東漸西傳,越南、日本、韓國、朝鮮在其國內都較長時間仿照中國推行過科舉制度;法國、美國、英國等國家選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國科舉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響。西方現代的文官選拔制度、我國現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選拔制度都是中國科舉制度的繼承和發展。 (3)科舉制度興起于何時?(2分)其選拔官員的方式是什么?(2分) (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科舉制度有何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6分)28. 近代歷史上,中華民族遭受西方列強的欺凌,中國人民奮起抗爭,捍衛了民族尊嚴。根據所給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以下表格內空格的填寫:每空2分。A組:近代前期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8分)名稱簽訂的條約對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影響鴉片戰爭①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③④B組:中國人民的抗爭(3分)大事件領導人革命性質主要歷史意義太平天國運動⑤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治辛亥革命孫中山⑥結浙江省臨海市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段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7280.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