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三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菲舍爾在他的《稱霸世界的利爪》一書中寫道“……1914年6月的這一事件為德國統治者長期準備的戰爭提供一個極好的機會……”這一事件是指A.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身亡 B.英法對德宣戰C.美國宣布實施中立政策 D.俄國出兵巴爾干半島2.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歐洲戰場的東西兩條戰線上同時作戰的國家是A.法國 B. 俄國 C.德國 D.奧匈帝國3.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會演說:“德意志帝國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以后……擊沉所有……敵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這是一種與全世界各國為敵的戰爭!虼宋医ㄗh國會:宣布德意志帝國政府最近的行為,事實上無異對美國政府及其人民作戰……”。演說中“最近的行為”是指A.1905年德軍參謀長制定的“施里芬計劃” B.1916年德軍發動的凡爾登戰役 C.1916年日德蘭海戰,德軍取得戰術性勝利 D.1916年德軍實施“無限制潛艇戰”4.《全球通史》中對一個條約描述如下:“……而且放棄了芬蘭、烏克蘭和高加索部分地區,這些它不僅放棄了波蘭和波羅的海沿岸諸省割讓包括6200萬人口和12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使新生政權獲得寶貴的喘息機會……”該條約是A.1907《英俄協約》 B.1918《布列斯特和約》C.1919年《對德和約》 D.193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5.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寫道:“戰場用鮮血覆蓋了整個歐洲的戰爭……在距我們遙遠的國度里喚起了一種獨立的意識!边@種“獨立的意識”具體表現為戰后A.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 B.美國、日本的迅速崛起C.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D.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6.英、法兩個昔日戰場上并肩作戰的盟友在巴黎和會卻怒目相對,甚至以退出和會相要挾。這兩個國家矛盾的焦點是A.遠東與太平洋地區利益之爭 B.國聯的組織形式與控制權之爭C.海軍軍備及比例之爭 D.歐洲大陸均勢與霸權之爭7.下列對漫畫《美國設計,英法造橋》的解讀,正確的是A.該漫畫反映的是國際聯盟的成立B.美國是該國際組織的主要領導者C該國際組織由美國總統羅斯福提議,得到英法等國的贊同D該國際組織成立后的活動基本上與其宗旨“保證和平與安全”相一致. 1932年,英國外交大臣奧斯汀張伯倫在評論國際形勢時說:世界近兩年正在倒退。各國相互之間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進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穩定的和平邁進,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懼和威脅的態度。與上述評論相關的歷史背景是?A.納粹黨在德國上臺執政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C美國經濟危機波及世界 DA.此圖反映的時間可能在二戰前夕或二戰初期B.左邊床上的人說的話反映了美國當時的心態C.此圖反映了當時歐洲危機重重D.此圖揭示了美國對當時形勢發展的正確判斷15.“二戰”中某重大事件發生之后,英國首相丘吉爾表達了一種解脫的感覺,他對戰爭形勢作出評價“勝利終究屬于我們!敝袊罡哳I導人蔣介石則突然有了一種放松的感覺,破天荒地對副官說“今天晚上去看戲”。此處“某件重大事件”應該是A.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結成軍事同盟 B.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C.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 D.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簽署 16.“漫天驚露壓降旗,武運凋殘日下西。會看大和魂葬處,豺鳴哭化暮鴉啼!边@是摘自李汝倫《紫玉簫二集》的一首詩。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是A.“甲午悲歌” B.“日寇投降” C.“臺灣淪陷” D.“珍珠港祭”17.《新全球史》中說:“由于沒有簽署和平條約,這個地區仍然處于卷入新的一輪敵對活動的威脅之中。戰爭還加劇了南北雙方的苦難,使得統一朝鮮的進程更加遙遠!边@段話主要說明了朝鮮戰爭A.事實上并沒有停戰B.給朝鮮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C.一直受到美蘇爭霸的影響 D.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1956年,英國《泰晤士報》發表社論稱:“如果讓納賽爾的陰謀得逞,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中東的一切利益都將完蛋。”這里提到的“納賽爾的陰謀”具體是指A.埃及和以色列建交B.阿拉伯國家切斷了英法的石油供應C埃及建立共和國D.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A.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非正義戰爭 B.伊拉克軍隊戰斗力低下C.多國部隊廣泛使用高科技武器 D.多國部隊聯合作戰21.聯合國的國徽(如右圖)是從地球的北極方向勾勒世界地圖的形象:經緯線由8條直線和5個同心圓組成,兩根橄欖枝襯托著整個地球。對此圖信息的解讀錯誤的是 A.它標志著聯合國是個世界性的國際組織 B. 它反映了五大洲人民要求和平反對戰爭的強烈愿望 C.它確立了“五大國一致原則”,共同維護“集體安全” D.它象征著聯合國的根本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22.右圖所示是畢加索的和他創作的《和平鴿》。畢加索創作《和平鴿》這幅作品是為了慶祝A.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召開 B.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C.世界人民和平大會的召開 D.聯合國的成立23.2002年世界糧食首腦會議行動計劃中提到:“任何地方的饑餓均會威脅所有地方的和平。”下列對此話的理解,不確切的是A.世界日益成為息息相關的整體,相互影響日益加深B.只有消除饑餓,才能徹底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C.促進共同發展是維護和平的有力保證D.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是人類的共同責任24.2011年5月,“9?11”事件的罪魁禍首本?拉登被擊斃,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民眾舉行了慶;顒。9月11日,則舉行了紀念“9?11”事件10周年的沉痛悼念活動,要求各國采取措施進一步打擊恐怖活動。這表明A.恐怖主義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 B.恐怖主義是世界不太平的主要根源C.戰爭的威脅已經不存在 D.恐怖主義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二、非選擇題(25題24分,26題28分,共52分)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曾經說過:‘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就是張伯倫政策的必然結果!薄珴蓶|《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1)結合所學的知識,說明張伯倫是如何“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的?(6分)材料二:“9.11”事件發生后,恐怖主義危害人類,破壞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公憤和反對。然而歷史并非都是如此。當德、意、日法西斯勢力橫行肆虐,大戰蔓延,成為世界公敵的時候,人們卻屢屢坐失良機,終于釀成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災難。(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后,主要大國怎樣“屢屢坐失良機”?(9分)材料三:抗日戰爭期間,溫州曾三次淪陷……民國32年(1943)1月1艘日本軍艦在平陽大漁(今屬蒼南)南官山附近海面,被同盟軍飛機炸沉。——《溫州抗日史編》(3)材料三中的“同盟軍”一詞出現在什么事件之后?(3分)這一事件對二戰有何意義?(6分)26.1956年發生的蘇伊士運河戰爭被視為中東歷史的轉折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許多回憶錄作者證明,當1956年11月5日英國軍隊占領塞得港的消息傳來時,納賽爾絕望了。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頻繁向英、法、以三國總理致電,憤怒地譴責侵略,并警告稱,蘇聯將動用一切手段制止戰爭。晴朗的埃及上空及整個世界上空出現了核災難的陰影。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也學蘇聯領導人的樣子,在聯合國堅持通過;饏f議。英、法頂不住蘇、美重壓,于11月6日宣布;,疲憊不堪的埃及保住了運河主權。材料二 危機過后,美、蘇成為政治和道義上的強者,“冷戰”開始在中東形成,美、蘇各自扶持自己的“主顧”。英國坦克從塞得港撤離,英、法淪為“二流角色”。以色列雖然從沙姆沙伊赫、加沙等地撤軍,但是解除了埃及對蒂朗海峽的封鎖,艦船可以直接進入紅海,并贏得了為期10年的和平期。 ——《世界知識畫報》(2007年第5期)材料三 蘇伊士運河戰爭結束后,高舉民族主義大旗的納賽爾成為埃及和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但對勝利的過分陶醉和自信讓他再次挑戰以色列,封鎖蒂朗海峽,禁止以色列船只進入紅海,趕走聯合國維和部隊,先后與敘利亞和約旦簽訂了《共同防御協定》,三個阿拉伯國家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以色列構成了合圍之勢。1967年6月5日,蘇伊士上空突然出現以軍飛機,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命令進攻埃及,沙龍將軍的部隊再度攻入西奈半島,“六日戰爭”開始了。 ——《世界知識》(2007年第13期)(1)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分)交戰雙方有哪些國家?(4分)(2)蘇伊士運河戰爭的結果如何?(3分)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哪些?(8分)(3)蘇伊士運河戰爭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10分)【參考答案】123456789101112ACDBCDADDCBD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DCBDDACCCBD25.(1)二戰前,英國施行綏靖政策,想禍水東引,讓德國進攻蘇聯,坐手漁翁之利,結果希特勒卻和蘇聯達成協議,先進攻了波蘭和法國,并很快滅了法國浙江省龍翔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質量檢測(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34087.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