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鴉片戰爭中萌發的“新思想”的核心和實質是A.振興清王朝 B.“自強”、“求富”,發展資本主義C.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D.介紹西方史地和科學技術知識2、在某紀念館內,檐柱上掛著一幅楹聯“禁毒沖云霄,正氣壯山河之色;揮旗抗敵寇,義征奪鬼魂之心!毕铝兄髋c此館紀念的人物思想最為相似的是A B C D3、王國維在談到清代學術時說:“國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而道咸之學新。”下列各項中體現“道咸之學新”的是A.天朝上國思想的形成 B.早期反封建思想產生C.師夷制夷思想的形成 D.托古改制思想的傳播4、嚴復《論教育書》中 “體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者也”。這一言論A.洋務運動理論依據B.抨擊派的冥頑不化C.D.指出了維新有研究者認為,近代以來中國出現過五次較大規模的留學熱潮。其中對第一、四次留學熱潮的初衷分別是批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留學時間清政府晚期民國初期國民政府時期新中國初期改革開放后A.富國強兵、建設祖國 B.光宗耀祖、創業立業C.開啟民智、實業救國 D.科技救國、成就自我6、某歷史學家說:“那時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頑梗之人……如果沒有‘中體’作為前提,‘西用’無所依托,他在中國是進不了門,落不了戶的。”該學者評價歷史事物的標準是 A.科學技術決定論 B.傳統的夷夏之辯的觀點C.把歷史事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評價 D.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體7、1897年,一代經學大師俞樾對生徒慨嘆:“最近三年中,時局一變,風氣大開,人人爭言西學!贝藭r“人人爭言西學”側重于A.學習科學技術?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導實業救國 D.創辦新式教育“國也者,積民而成,國之有民,猶身之有四肢、五臟、筋脈、血輪也。未有四肢已斷,五臟已瘵(zhài,。,筋脈已傷,血輪已涸,而身猶能存者;則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渙散、混濁而國尤能立者。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下列表述是對梁啟超這番話的理解,其中最準確的是A.國運興衰取決于國民素養 B.提倡西學,反對愚昧 C.國民應當為國家而獻身 D.發展教育,振興中華史學界把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都稱為近代化運動,因為它們都要求 A. 徹底廢除舊制度 B. 民主和科學C. 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D. 民主和共和13、右圖文字內容創作的背景是A.三民主義的提出 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C.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D.國民革命運動蓬勃興起孫中山說:“在國內,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獮樗娜f萬人效忠,比較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還要保存!睂O中山對“忠”的理解是A.弘揚傳統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愛國思想C.要有犧牲和奉獻精神 D.強調國家民族意識 A.中國是農業大國 B.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C.中國革命的任務決定的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的18、在改革開放中,經過三次思想解放,我們先后沖破了“個人崇拜”、“計劃經濟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沖破“計劃經濟崇拜”的關鍵事件是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9、1978年底,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這兩次講話都A.推動了經濟特區的發展 B.深化了體制改革加速了對外開放的進程 D.沖破了思想樊籬22、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中說:“l977年后的中國轉變了方針。為了現代化,國家重視專甚于紅,重新建立了為國選拔人才的傳統制度”。材料中的“傳統制度”具體指是 A.專紅結合的人才推薦制度 B.恢復高校招生高考制度C.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D.推進九年制義務教育若要寫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國教科文發展的專稿,需要確定一組體現其發展概況的“關鍵詞”。依據相關知識,下列最準確的一組是A.“雙百”方針、“教育大革命”、“三個面向”“和平”贖買B.“兩彈一星”、“科教興國”、“三個面向”、“載人航天工程”C.“上山下鄉”、“東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處”D.“863”計劃、“樣板戲”、“三個世界”、“希望工程”A.浪漫主義音樂 B.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C.現實主義繪畫 D.搖滾樂第Ⅱ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6題17分,第27題15分,第28題18分,共50分)26、(17分)當中國面臨民族危機時,中國的不同階層不同派別紛紛提出各自的不同救國方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長技有三:戰艦、火器、養兵練兵之法! ——魏源材料二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子,由裱糊匠東貼西補,居然成一凈室,雖明知為紙片裱糊,然究竟決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 ——李鴻章材料三 “觀萬國之勢,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大變則強,小變仍亡。 ——康有為 材料四 “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之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沒有啟發“多數國民之自覺”。 ——陳獨秀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張是什么?在當時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材料二裱糊匠們用什么“材料”東貼西補?怎樣付諸實踐?(4分)材料三的“變”在政治上有什么表現?又是如何實踐的?(4分)材料四體現了陳獨秀什么樣的思想認識?為此他是如何做的?(4分)以上材料反映中國近代思想是如何演進的?(1分)27、(15分)20世紀中國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三次巨變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社會問題在歐美是積重難返……歐美各國,善果被富人享盡,貧民反食惡果,總由少數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瓪W、美為其不能解決社會問題?因為沒有解決土地問題!鉀Q的法子,社會學者所見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比方地主有地價值一千元,可定價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將來因交通發達價漲至一萬,地主應得二千,已屬有益無損;贏利八千,當歸國家。這于國計民生,皆有大益。──孫中山《民族的、國民的、社會的國家》材料二:毛主席和列寧一樣,改變了世界的歷史,而且正在創造著歷史,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表面上看來,他非常溫和豪放,然而其中貫穿著激烈的解放斗爭中鍛煉出來的不屈不撓的斗志和敏銳高深的智慧。這樣的人恐怕就是舉世無雙的巨人吧。——日本國會議員岡田春夫材料三 研究鄧小平的外國學者,根據鄧小平在當代扮演的重要角色,從四個方面對鄧小平歷史地位做出了積極評價。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國現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維護者;其四,社會主義思想(即社會主義事業)的救星!秶鴥韧忄囆∑嚼碚撗芯恐容^》(1)材料一中孫中山認為歐美國家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指什么?孫中山提出了怎樣的解決方案?(摘抄原材料不得分)1924年后,孫中山在解決該問題上有什么新主張?(3分)(2)結合材料二,指出毛澤東“敏銳高深的智慧”在20世紀20—40年代的“解放斗爭中”的主要體現。(4分)(3)材料三中外國學者對鄧小平的評價是否符合實際?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6分)(4)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位偉人有何共同特點? (2分)28、(1分)近代以來,法蘭西民族創造出獨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響了歐洲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學家時說:“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帶著我們說不清楚的、同現實打成一片的驚惶與恐怖。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辈牧隙 20世紀40、50年代,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在法國文化界流行。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給世人描繪了一幅陰暗的世界畫面:人生是荒誕的,現實是令人惡心的,人們在生活中充滿恐懼感、迷惘感和孤獨感。所以存在主義特別強調個體自由創造性、主觀能動性,把人的意義、人的價值歸結為人的自由選擇與創造!獏我幻瘛斗▏ㄊ贰凡牧先 20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憑借其文化軟實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說:“應對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樣性!保1)雨果所追悼的文學家是誰?屬于哪種文學流派?結合歷史背景分析該文學家的作品中,令人感到“驚惶與恐怖”的社會現實是什么?(分)(2)薩特存在主義哲學出現的背景可能與20世紀哪些重大事件相關?(4分)(3)20世紀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請分析其時代背景,并談談你對文化多樣性的認識。(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BCCACBBAACCBDD16171819202122232425DDCDACBBCD二、非選擇題26、(17分)參考答案:(1海南省三亞市第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A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79963.html
相關閱讀: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