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歷史文(B卷)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答案涂黑。寫在本卷上無效,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黨的十七大上,胡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礎,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鬃拥南铝杏^點中,最能體現這一思想的是 ( )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溫故知新 D.當仁不認于師2. 西漢中期,統治者對救災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導致這一現象的思想因素是 ( ) A.墨子“兼愛”思想 B.孟子“性善論”C.老子“無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應”學說3.儒家思想經過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論最能體現其適應加強中央集權需要的是 ( ) A.“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盉.“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 C.“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D.“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4.文天祥的氣節反映了當時思想的主流是( ) A.黃老之學B.佛學C.程朱理學D.陸王心學 ( ) A.“天不生仲尼,萬古為徹夜” B.儒家經典是“萬世之至論”C.“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并” D.“圣人之道無異于百姓日用”6.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一書中寫道:(明清)在這個時期,在某些方面,中國的文化有了重大進展。……官方方面,程朱學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為鞏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學派和陸王學派在清朝都發生了重大的反動。這里的“反動”是指: ( ) 公元前5世紀中葉以后,“人”逐漸成為古希臘哲學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A.失去了研究、探討自然的興趣B.民主政治的發展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漸提高C.他們認為人與自然關系密切,研究人是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D.城邦的發展,人的作用和價值得到體現“清理了場地”,那么啟蒙運動則是“大興土木”。這里的“大興土木”是指: ( ) A.摧毀蒙昧和專制主義 B.建設工業文明國家C.弘揚科學思想 D.創立民主法治社會12.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相同點是 ( ) A.崇尚理性和科學的結合 B.批判羅馬天主教的愚昧統治C.堅持國家權力高于教會 D.設計了未來理想的社會制度13. 伏爾泰說:“如果在英國僅允許有——種宗教,政府很可能會變得專橫:如果只有兩種宗教,人民就會互相割斷對方的喉嚨。”伏爾泰所要表達的觀點主要是 ( ) 教隨國定 B.信仰自由 C.反對宗教信仰 D.因信稱義14.唐朝時候,中央政府選拔官員的其中之一標準是:“三曰書,楷法遒美”。按照當時這一規定,下列哪位書法家擅長的書法 不屬于這一標準 ( ) A.懷素 B.顏真卿 C.柳公權 D.歐陽詢15.西晉太康年間,文學家左思作>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書商們競相刻板印刷,一下子使紙貴了幾倍。這段表述其實有悖史實的,這是因為西晉時期 ( ) A.都城根本就不在洛陽 B.造紙術沒有發明C.雕版印刷術沒有被發明 D.賦這種形式沒有誕生16.英國李約瑟博士指出:如果沒有火藥、紙、印刷術和磁針,歐洲封建主義的消失就是一件很難想象的事。對此,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 ) A.如果沒有四大發明,就不會有歐洲封建主義的解體 B.歐洲封建主義解體的根源在于四大發明的完成 C.四大發明傳到歐洲,加速了歐洲封建主義的衰落D.四大發明對歐洲的社會變革起了決定作用 ( ) 17.某同學自詡尊重史實,酷愛續寫武俠名著。下列續寫情節符合歷史常識的是①續寫《尋秦記》:(戰國)趙盤懷疑《清明上河圖》里隱藏著武功秘籍②續寫《神雕俠侶》:(南宋)楊過和小龍女行俠仗義救出理學大師程頤③續寫《大唐雙龍傳》:(隋末)寇仲利用火炮攻打揚州④續寫《七劍下天山》:(清初)韓志邦很欣賞王夫之的“唯物論”A.③④ B.②④ C.④ D.①②③18.王冕的《墨梅》畫出的梅花如鐵線圈成,雖不著顏色卻能生動地表現出含笑盈枝的姿態。這種注重抒發個人情感、追求筆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繪畫屬于 ( ) A.原始巖畫 B.山水畫 C.文人畫 D.風俗畫19.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是A.《齊民要術》 B.《農政全書》 C.《汜勝之書》 D.《農書》20.從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雜劇再到明清的小說,說明我國古代文學藝術 ( ) A.促進了教育的普及 B.在發展中高雅文化消失C.有利于白話文的推廣 D.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要求21.余秋雨說:“漢字是第一項中華文明長壽的秘密,……它是活著的圖騰,永恒的星辰”。下列關于漢字的發展順序的排列正確的是 ( )A.甲骨文、金文、隸書、篆書 B.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C.金文、甲骨文、篆書、楷書 D.金文、甲骨文、篆書、隸書22.“使人類克服了經典物理學的危機,對微觀世界的基本認識有了革命性的進知”指的是 A.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 B.進化論的提出 C.自由落體定律的提出 D.量子論的提出23.19世紀英國誕生的一項偉大理論,戳穿了“上帝創造了萬物”的流言,把越來越多的人從宗教神學的無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來。該理論是 ( ) A.經典力學 B.進化論 C.相對論 D.量子論24. 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后,在歐洲出現了一大批相對集中的工業城市。所以有人說“蒸汽機是工業城市之母”,這主要是因為蒸汽機 ( ) A.使工廠擺脫了自然條件的限制 B.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效率C.促進了相關行業機器的發明和改進 D.推動了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型25.哥白尼、牛頓和愛因斯坦被稱為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其理論的共同之處是( ) A.得到了科學實驗的驗證 B.改變了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知C.推動了技術的重大突破 D.科學地概括出物質運動的規律第Ⅱ卷本卷為非選擇題,共4小題,第26題14分,第27題8分,第28題15分,29題13分,共50分。請考生根據要求回答。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守舊而維新、復古而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能夠在維護禮教綱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逝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這就是為什么儒學在當時能成為“顯學”,以及雖然于變革動蕩的形勢下顯得迂闊難行,而到新社會秩序鞏固后又被捧上獨尊地位的原因。漢代以后,儒學幾經變化,禮教德治的精神始終一貫,從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正宗。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材料二 朱熹認為:“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認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教第一要義”。材料三 黃宗羲認為:“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儀抑之”;顧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興工商業;黃宗羲在《原君》中宣稱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們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并身體力行。請回答:(1)戰國時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繼承并發展孔子學說的?(4分)(2)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漢取得獨尊地位的原因(3分)(3)依據材料二說明朱熹和王守仁關于貫通明理的途徑有何差別?(4分)(4)明清時期,儒家思想發展到新的階段,結合材料三概括指出這種思想主張在政治、經濟和學術方面的具體表現。(3分)27.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羅泰格拉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動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材料三:人生下來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說是自由的動物。那么,人民的自由雖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賜予的,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這天所賜予的自由,那就是對天犯了大罪,對自己又是莫大的恥辱。 ——盧梭《社會契約論》請回答(1)材料一中普羅泰格拉的觀點有何積極意義?(2分)(2)材料二反映的內容與材料一有何關系?(2分)(3)材料三是怎樣發展人文主義思想的(2分)這場運動的核心是什么(2分)28.閱讀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應該避免把權力單獨委托給一個人、幾個人或少數人,因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為此,提出一條原則,要防海南省三亞市第一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文)試題(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9943.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