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歷史必修一練習試題[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60分)
1.(2018·臨沂模擬)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數十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边@里“遭遇的極大困難”準確的說法是 (  )
A.閉關鎖國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B.洋務運動曇花一現以失敗而告終
C.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淪為半殖民地 D.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城火燒圓明園
2.(2011·洛陽模擬)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寫道:“我們在重新審視鴉片戰爭時,也很有必要將之放入現代歷史發展大潮的背景中進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國,那么別的國家也會這么做的,至于英國在華貿易的重點是鴉片而非茶葉或其他什么商品,這只是歷史的巧合罷了?”該材料旨在說明 (  )
A.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是歷史的偶然 B.鴉片貿易引發戰爭是歷史的必然
C.鴉片戰爭的結果并非歷史的偶然 D.鴉片戰爭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
3.(2018·鄭州模擬)右圖為德國頒發的“為了勝利的戰斗——中國戰事紀獎章”,獎章的圖案為“鷹抓龍”的形象,侮辱中華民族之意昭然若揭。此處的“中國戰事”指的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中日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4.(2018·杭州模擬)蔣廷黻著的《中國近代史》中寫道:“1754年,一個法國人在廣州打死了一個英國人,廣州的府縣勸他們自行調解!睆V州府縣的這種行為(  )
A.按照國際法,可減少國際糾紛 B.缺乏司法主權觀念,后患無窮
C.符合《南京條約》附件的規定,與中國無關 D.頗具智慧,有利于化解紛爭
5.(2018·南京模擬)恩格斯在評論某次戰爭時指出:“如果我們將當時所締結的各項條約比較一下,就不得不承認這樣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實——這次戰爭不是對英國和法國有利,而是對俄國有利!倍鞲袼顾u論的戰爭是指 (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6.這個條約的簽訂改變了長期以來中國與外國人之間經商的習慣和組織,開始了新的貿易制度。一夜之間,過去原本舉足輕重的行商遭到削弱。這個條約最可能是指(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7.(2018·蘇州模擬)19世紀的愛國詩人邱逢甲在《往事》中寫道:“銀燭鏖詩罷,牙旗校獵還。不知成異域,夜夜夢臺灣。”這里臺灣成“異域”是指 (  )
A.鴉片戰爭中英軍占領臺灣 B.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占領臺灣
C.荷蘭殖民者占領臺灣 D.《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割占臺灣
8.(2018·濟南模擬)義和團領袖于棟成在布告中寫道:“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蔑我們的圣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自道光以來,……焚燒我們的宮殿,消滅我們的屬國;占據上海,蹂躪臺灣,強迫開放膠州,而現在又想來瓜分中國。”由此看義和團運動 (  )
A.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B.起因是八國聯軍侵華
C.使清廷成為“洋人的朝廷” D.形成了現代民族意識
9.《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被用作電視劇《大刀》的主題曲,該劇以藝術的形式反映了中國軍隊從1933年的長城抗戰到1937年的盧溝橋抵抗,這支軍隊應屬于 (  )
A.國民革命軍 B.八路軍 C.中國工農紅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
10.(2018·南京模擬)下面是歷史漫畫《日本的今昔》,漫畫所反映的變化出現的原因是(  )

A.1931年9月,日本全面侵華 B.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團結合作
C.日本躋身世界政治大國

D.全民族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
11.蔣介石一生曾先后十次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右圖是1942年6月
《時代》周刊的封面,這一封面的文字標題最有可能是(  )
A.“在孫隕落之后升起”
B.“挺過了艱苦的五年,接下來會更艱苦”
C.“一旦犯錯即猶如爆竹爆炸”
D.“一切為了抗日,沒有什么犧牲是過于昂貴而不能舍棄的”
12.(2018·鄭州模擬)“中國捷克日本,南京重慶成都!边@副對聯上聯嵌入三個國家名,下聯則由三個城市名組成,表達新的意思。對聯撰寫的背景應是(  )
A.歐洲反法西斯斗爭的勝利 B.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
C.中途島戰役的勝利 D.南京國民政府的垮臺
13.英國駐上海領事館翻譯官密迪樂曾對太平軍的一支隊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這支隊伍……在它離開南京大江(揚子江)北岸的那一天起,除那些偽裝的信使所能維持的來往以外,所有同南京友軍的交通都是被截斷了的!彼傅氖翘教靽 (  )
A.東征軍   B.西征軍 C.北伐軍 D.遠征軍
14.文明史觀和近代化史觀是我們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史學觀點和方法,從文明進步和近代化這一角度分析,《資政新篇》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相同點是 (  )
A.經濟上都體現發展資本主義的要求 B.政治上都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C.社會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D.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設立新式學堂
15.史學家認為:“洪仁?的思想雖不夠充分,但卻十分可貴,朝這個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睋@種觀點判斷,太平天國運動“朝這個方向走下去”的表現是 (  )
A.制定《天朝田畝制度》 B.提出《資政新篇》 C.創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16.(2018·杭州模擬)1851年與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國發生了兩場大規模的革命運動。這兩場革命運動的相似之處是 (  )
A.領導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國
B.兩者都建立了革命政黨,創辦了刊物
C.革命者都是為生計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D.革命都是從中國南方開始,高潮發生在長江流域
17.太平天國運動的一些領導人在當時對近代經濟制度已經有所認識。下列各項能反映這一情況的是 (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女” B.“所有婚娶彌月喜事,俱用國庫”
C.“貴賤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納銀若干,有失則保人賠其所值”
18.“我們生在中國,實為幸福。各國賢豪皆羨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們生在中國,正是英雄用武之時,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讓異族兒據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義,建一頭等民主大共和國,以執全球的牛耳,實為可嘆!”從孫中山先生的這段演講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  )
A.推翻滿清貴族統治 B.結束帝國主義壓迫
C.建立獨立富強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D.聯俄聯共實現共同富裕
19.(2018·南京模擬)胡錦濤主席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下列對“先驅”的理解正確的是 (  )
①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民主政治、谧钤邕M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劢①Y產階級革命政黨 ④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911年4月21日,中國海軍巡洋艦“海圻”號出航,它出使英國參加喬治

五世國王的加冕慶典,并出訪美國、古巴。13個月后它回到上海應升起的國旗是 (  )
A.大清王朝的龍旗 B.中華民國的五色旗
C.中華帝國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國的五星紅旗
21.20世紀初,當歐洲籠罩在戰爭的陰云之下時,列寧曾熱情地稱贊:“現在中國的政治生活沸騰起來了,社會運動和民主主義高潮正在洶涌澎湃地發展!边@里,列寧稱贊的是 (  )
A.辛亥革命使中國社會氣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國革命煥然一新
C.五四運動啟導了人民的覺悟 D.國共合作推動了大革命的興起

22.在重慶市云陽縣發現的孫中山先生親筆簽署的委任狀(如下圖),云陽籍歷史名人程德全投機革命,被孫中山任命為內務總長,而程德全原本是清政府的江蘇巡撫。孫中山此舉反映出 (  )

A.清朝已覆滅 B.封建勢力已被徹底打倒
C.帝國主義破壞中國革命 D.辛亥革命有明顯的局限性
23.梁啟超評價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絕后的大意義”“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由此推論,梁啟超認為辛亥革命 (  )
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 B.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D.擴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權利
24.(2011·廣東高考)下圖為某鄉村知識分子1913年的一則日記(部分),由此可見 (  )

A.作者不認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張全面學習西方
C.當時鄉村社會習俗沒有變化 D.當時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二、非選擇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一位英國軍官為慶祝某場戰爭勝利而寫下了“China has been conquered by a woman”。
材料2:長江一帶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唯現在江上下游均有賊匪,除鎮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欽差大臣與大清特派之大學士尚書會議,準將自漢口溯流至海各地,選擇不逾三日,準為英船出進貨物通商之區。
材料3:《馬關條約》是清政府被迫簽訂的,當時的中國主權不獨立,允許外國人在華開設工廠,便于外國搶占中國市場,掠奪原材料,剝削中國廉價勞動力。
材料4:

請回答:
(1)材料1中所說的這場戰爭是指什么戰爭?對中國有何影響?(3分)



(2)材料2出自什么條約?材料中“江上下游均有賊匪”指什么?(3分)




(3)材料3反映了資本主義列強侵華的什么階段特征?(2分)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能出現材料4中這一場景?(2分)



26.(2018·洪澤模擬)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我們中國人民,半個世紀以來受盡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的侵華戰爭,蹂躪我國土,屠殺我同胞,獸蹄所至,廬舍為墟。日本帝國主義給予我中華民族的損失和恥辱,實在是書不勝書。半個世紀以來,我中華民族所受的奇恥大辱,血海深仇,現在報仇雪恥了。這的確是我中華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國同胞的熱烈慶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報》社論:《慶祝抗戰最后勝利》
材料2: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毀了。尼米茲海軍上將始終認為,美國海軍的絕對優勢使勝利得以實現,而且只要有海軍的優勢就足以獲勝。蘇聯的觀點認為紅軍參戰是決定性的因素,即使沒有原子彈也會是這樣。看來是所有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敗,然后又使失敗突然來到。 ——H·米歇爾《第二次世界大戰》(下冊)
材料3: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給俄國友人尼·丹尼爾遜復信中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請回答:
(1)據材料1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違反國際公法、慘無

人道“屠殺我同胞”的典型例證。(2分)



(2)據材料2,作者提及的日本戰敗原因有哪些?你認為這樣的分析全面嗎?試作說明。(4分)





(3)通過19世紀末和20世紀30年代日本發動的兩次侵華戰爭對中國革命進程的影響,說明材料3觀點的合理性。(4分)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初至江寧(南京),楊逆日朝洪逆,近則洪楊諸賊深居不出……如楊逆有事要見,亦必請偽旨擬定時日……屆時楊逆率各偽官畢集,輿馬填塞衙市,偽天朝門洞開,大門外偽引官(禮儀官)傳呼各官進,惟楊、韋、石、秦各賊所見,雖寵信如偽天侯,亦不得望見顏色。
——張德堅《賊情匯纂》
材料2:洪秀全又是一個獨立獨行的人,取外來宗教,雜糅本土文化,創拜上帝會,裝神顯靈,不西不中;斷辮蓄發,非儒刪經,圣庫均田,男女別營,廣封王侯……種種想法與作為,大筆揮灑,出人意表。在太平天國……有君有民,有神有妖,有昏君有忠臣有奸佞,有英雄有美人,有正義有邪惡,有陰謀、內奸、逼宮、內訌……高潮迭起,曲折多姿,往往事在意料之外,也有情理之外,但在現實之中。這是一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復閱讀的奇特文本。
——熊月之談太平天國
材料3:士不能頌孔子之經,而又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豈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曾國藩《討粵匪檄》
請回答:
(1)對材料1中“偽”“逆”“賊”的表述,你是怎樣看的?(2分)



(2)根據材料2,從兩個完全相反的角度對太平天國進行簡要評說。(4分)





(3)材料3反映的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的理由是什么?其根本出發點是什么?(2分)



(4)綜合所給材料,分析太平天國失敗的主觀原因。(2分)



28.(2018·聊城模擬)辛亥革命是近代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主革命,2011年是這場革命爆發100周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孫中山早年在香港學醫,1892年畢業后做醫生。在行醫過程中,孫中山逐漸認識到“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國”比“醫人”更為重要。
材料2:“清國革命領袖孫中山”——身材纖細、體形矮小,具有學者風度。多少年來,他一直都是清王朝統治者們的眼中釘、肉中刺。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某個時候開始,他的頭顱就被大清政府重金懸賞,然而他卻能一次次掙脫大清政府編織的追捕網,并且悄無聲息地周游世界,積極從事革命宣傳,指望有朝一日能夠實現他的夢想……。
——1911年10月14日的《紐約時報》
材料3: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鳳凰網關于“你認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問卷調查統計圖:

材料4: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它是一條分界線。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1)據材料1,指出19世紀末進步思潮的突出特點。(言之有理即可)(2分)




(2)孫中山為實現“醫國”夢想,提出的三民主義與以前的救國方案相比有很大的進步,促使孫中山提出先進救國方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3)據材料3,廣州、武漢和南京的得票率較高。請選擇其中一個有代表性的城市并說明選擇的理由。(2分)



(4)結合所學知識從如下四個方面說明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理由。(2分)

理由
政治

經濟

思想

生活習俗

(5)“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是孫中山先生的遺訓。概述先進的中國人為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作出的努力。(2分)















1.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近代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是在半殖民地環境中進行的,這使中國的近代化運動“遭遇極大的困難”。答案:C
2.解析: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可知,費正清所言“不是英國,那么別的國家也會這么做”說明資本主義列強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所以此題正確選項

是D項。答案:D
3.解析:本題考查近代列強的侵華戰爭。依據題目材料的信息“德國”“為了勝利的戰斗”可知,題目中的“中國戰事”與德國侵華有關。A項是英國發動的;B項是英、法發動的;C項是日本發動的;只有D項的侵略者包括了德國在內的八個國家。故選D項。答案:D
4.解析: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可知,1754年是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在中國發生械斗致死應該按照中國法律對兇手嚴懲,而放縱不管為后來列強在鴉片戰爭后獲得破壞中國司法主權的領事裁判權埋下了伏筆。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B項。答案:B
5.解析:恩格斯實際指出了俄國是戰爭的最大受益者,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趁火打劫,侵占我國北方10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故正確答案為B項。A、C兩項,俄國未參與,D項俄國不是獲利最多的國家。答案:B
6.解析:本題要注意提取信息:這個條約使中國打破了和外國在通商方面的習慣,特別是行商的作用削弱,所以應該是指《南京條約》簽訂后出現五口通商,列強逐漸操縱、控制了中國市場。答案:A
7.解析:解答本題一要注意時間“19世紀”,二要注意臺灣成“異域”這些關鍵信息。答案:D
8.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于棟成在布告中歷數外國侵略者的種種罪惡,體現了其反帝愛國的精神。答案:A
9.解析:注意時間是從1933年的長城抗戰到1937年盧溝橋的抵抗。八路軍成立于抗戰爆發后,中國工農紅軍此時正在西北地區,中國人民解放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成立的。答案:A
10.解析:從圖片中的《抗建通俗畫刊》及其他文字信息可知,這屬于抗戰時期的漫畫。日本全面侵華的時間是1937年7月,故A錯;B在圖片中無法體現;C表述錯誤。故選D項。答案:D
11.解析:1942年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五個年頭,因此,B項正確。A項出現在國民革命時期,C項出現在九一八事變以后,D項出現在抗日戰爭初期。答案:B
12.解析:“捷克”“重慶”是雙關語,上聯是說中國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下聯說的是南京重新成為國民政府的所在地。因此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答案:B
13.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它離開南京大江北岸”“所有同南京友軍的交通都是被截斷了的”等,聯系教材中對于北伐、西征、東征的講解,不難判斷應為北伐軍,因為北伐孤軍深入,給養和武器供應不足,最終失敗。答案:C
14.解析:B、C兩項只符合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項只符合《資政新篇》。A項是其相同點,因為《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由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經濟措施上也體現了發展資本主義的要求。答案:A
15.解析:洪仁?協助洪秀全主持太平天國的領導工作以后,根據其居留香港期間的觀察寫成了《資政新篇》,成為最早在中國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是中國追循世界歷史潮流的體現。答案:B
16.解析: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D為這兩場革命運動的相似之處。答案:D
17.解析:A、B均體現了絕對平均主義的分配原則,是《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不能體現近代經濟制度;C反映了太平天國等級森嚴,與題意不符,可排除;D說的是保險制度,屬于近代經濟制度的范疇。答案:D
18.解析:從材料中“鼓吹民族主義,建一頭等民主大共和國,以執全球的牛耳,實為可嘆!”可以看出,孫中山革命的核心目的是建立獨立富強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答案:C
19.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梁啟超等人早于孫中山提出在中國確立君主立憲制,①錯誤;最早進行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的是太平天國運動,②說法錯誤,排除含①②的選項。答案:B
20.解析:13個月后應是1912年5月,上海屬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統治區,故應升中華民國的五色旗,選B。答案:B
21.解析:材料中的“20世紀初,當歐洲籠罩在戰爭的陰云之下時”應該是指一戰前夕,故符合此時間的只有A項。答案:A
22.解析:原江蘇巡撫程德全投機革命被孫中山任命為臨時政府的內務總長,說明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D項正確。委任狀簽署的時間是“民國元年元月”,清朝覆滅是在此后,即1912年2月,A項錯誤;B、C兩項在題干及圖片中不能體現。答案:D
23.解析:材料中“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反映了反對外來干涉的民族意識;“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體現的是民主觀念,因此A項的表述最全面。答案:A
24.解析: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習俗的變遷以及辛亥革命對近代社會的影響,意在考查學生從題干材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從圖中材料來看,此鄉村知識分子把辛亥革命看成是“變亂”,并對其學習西洋政治,改陰歷為陽歷以及由此帶來的人們服飾

(“洋式”“便衣便帽”“洋帽”)的深刻變化頗不以為然。說明他不認同辛亥革命。故正確選項為A。答案:A
25.答案:(1)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的主權開始喪失,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導致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國的主要矛盾開始了根本的變化;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發生了變化;革命性質發生了變化;中國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中國資本主義產生;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鴉片戰爭后,中國近代的社會生活與習俗也相應發生了變化。
(2)材料2出自《天津條約》!敖舷掠尉匈\匪”指太平軍。
(3)材料3反映了資本主義列強侵華從以商品輸出為主到以資本輸出為主。
(4)中國人民進行的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實行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的全民族抗戰;得到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配合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日本進行的是非正義的戰爭,失道寡助。
26.答案:(1)細菌戰、毒氣戰、南京大屠殺、潘家峪血案。
(2)美國海軍的絕對優勢;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美國投放原子彈;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不全面。忽視了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作用。
(3)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加速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谷諔馉幍膭倮鰪娏酥袊嗣竦淖宰鹦暮妥孕判模瑸槊裰鞲锩谌珖膭倮於嘶A。
27.答案:(1)是作者站在地主階級立場上對太平天國及其領導人的一種蔑稱。
(2)太平天國是借助宗教形式,反映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是泯滅傳統文化、內部爭權奪利、不倫不類的宗教運動。
(3)保存傳統儒家文化。維護滿清統治。
(4)受農民階級局限性的制約,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又否定儒家傳統文化;定都天京后,領導者封建特權思想膨脹、爭權奪利、貪圖享樂。
28.答案:(1)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解放緊密結合(或救國救民、國家利益至上)。(言之有理即可)
(2)中華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日益腐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學習西方的深入;以往救國方案實踐的失。粚O中山憂國憂民、與時俱進;借鑒西方的政治制度。
(3)廣州:廣州起義發生地;孫中山學習和戰斗的地方。
武漢:武昌起義發生地;湖北軍政府所在地。
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所在地;中華民國首都;《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法律文件的制定地。(任選一個城市及說明理由即可)
(4)


理由
政治
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建立政黨政治、內閣制
經濟
采取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措施;實業救國成為潮流;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出現“短暫春天”
思想
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學思想日益傳播
生活習俗
斷發易服;廢止纏足;提倡握手、鞠躬等文明禮儀;
用先生、同志等稱謂;婚喪儀式簡約文明
(5)反帝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統一;實行民族平等;完善民主政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203295.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