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云南省騰沖四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觀察下列圖片,圖一到圖三的變化反映出的信息最準確的是( ) 圖一 骨耜 圖二 石犁 圖三 鐵鋤A. 鐵農具的使用范圍日益擴大  B. 鐵農具在農業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C. 工具改良是古代農業的重要特點 D. 生產工具的改進經歷了三個階段2.唐朝詩人白居易在一首詩中寫道“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h遠官事少,山滌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正確的有( )①詩中描寫了唐朝時我國農村的生活景象 ②描寫了農村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景況 ③描寫了村民封閉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態 ④描寫了村民幸福美滿,其樂融融,無憂無慮的原始社會公有制生活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文獻記載“鋼鐵是雜煉生(生鐵)?(熟鐵)為刀鐮者!贝宋墨I提到的金屬冶煉技術發明于( )A.春秋戰國時期 B.兩漢時期 C.魏晉南北朝時期 D.隋唐時期4.唐代名句“奪得千峰翠色來”描繪的是( ) A.我國古代精湛的青銅器鑄造技術 B.著名的“唐三彩”C.絲織業的一種綠色絲綢產品 D.唐代越窯青瓷的美麗色彩5.“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六材!薄抖Y記?曲禮》中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國手工業的哪種形態( )A.工場手工業 B.官營手工業 C.家庭手工業 D.民營手工業6.一位聽書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著粉彩蝴蝶鼻煙壺,吃著鮮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傾聽評書《三國演義》。請推斷該場景最有可能出現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7. 詩歌是時代風貌的體現。下列詩句能夠證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開始被打破的是A.洛陽風俗不禁街,騎馬夜歸香滿懷 B.草市迎江貨,津橋稅?虲.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D.市人日中集,于利盡錐刀茶葉生絲鴉片戰爭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6年7010132201850年8919230401854年1412262896A.B.C. D.A、該地區人們的思想比較開放 B、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經濟瓦解較早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業 D、康有為維新派宣傳推動15. 1912年初,中華民國工業建設會成立,它在《旨趣書》中寫道:“往者,憂世之士亦嘗鼓吹工業主義,以挽救時艱,而無效也!薄爱a業革命,今也其時矣”!“無效”的原因是( )A.科技落后的制約 B.民族資本主義的軟弱 B.官僚資本的壟斷 D.封建專制制度的阻礙16.右圖可以反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歷程,其X處可以用下列哪句詩比喻最為恰當A.千呼萬喚始出來?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風來?D.無可奈何花落去—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個時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的變化。其中與1959—1964年相對應的是 ( )23. 20世紀80年代初,某外國公司意欲到政策條件比較優越的深圳投資,因為深圳是( )A.經濟特區 B.沿海開放區 C.民族自治區 D.特別行政區24. 歷史往往可以通過一些生活細節來反映。能反映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細節是( )A、大人→先生 B、糧票→股票 C、法幣→人民幣 D、臣民→公民25. 辛亥革命后,出現了握手、鞠躬禮,大街上還不時能聽到“先生”、“同志”的稱呼,這表明( )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為行動 ②近代中國社會習俗出現了新陳代謝③列強對中國文化侵略不斷加劇 ④重大歷史事件是社會習俗變遷的重要推動力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50分)【注意:在答題卡上作答】26、閱讀下列材料(共18分)材料一 觀察下列圖片材料二: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計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蓄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賈誼《論積貯疏》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材料四:農夫早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積妊,多治麻絲葛緒捆布黲,此其分事也。請回答:(1)、結合材料一說明在古代中國的農業生產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2)材料二?3)材料三?(4)、材料反映了我國古代什么樣的生產方式? 這種生產方式有何特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沖擊—反應”曾是國內外史學界解釋中國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觀點為中國社會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傳統框架的內部動力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的沖擊促使中國發生劇烈。有人據此圖示中國近代歷史變遷(見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沖擊—反應”模式。(要求:對該模式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運用材料中的史實進行評析,史論結合)答案第Ⅱ卷二、材料題。(共3個大題,共50分)26、(18分)(1)(2)(3)(4)(5)27、(14分)(1)(2)(3)28、(10分)(1)(2)(3)29、(8分)答案:題號答案CBCDBDADCA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ABDBACAC題號2122232425答案ACABB26、(1)鐵犁牛耕(2分)(2)3)。(4)反映了我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 這種生產方式的特點: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或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⑴人民公社嚴重束縛了農民生產積極性。(2分)⑵變化:1979年小崗生產隊獲得了大豐收,糧食產量、人均口糧、人均分配收入都大幅提高,還了貸款,交售了糧食。(2分)原因:實行“包干到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2分)⑶影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村全面展開,揭開了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4分)29.(8分)“略”(言之有理即可)。 【思路點撥】本題為開放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遷移所學知識,運用史料多角度多側面辯證思考、論證、評析史學觀點的能力。答案一:若贊成“沖擊—反應”模式,應側重從外因角度給予肯定。注意從西方政治、經濟、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進性和近代中國文明的落后性對比,然后從西方歷次侵華(“沖擊”)后,中國人如何從器物—制度—思想等層次向西方學習著手回答。答案二:若反對“沖擊—反應”模式,應側重從中國社會變化的內部動力角度給予否定?梢詮牡刂麟A級抵抗派、洋務派、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等各階級階層先進分子發起的一系列運動的歷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運動發生時當時中國內部政治、經濟以及思想的變化,由此強調近代中國社會變化的內部動力和必然性。答案三:若認為“沖擊—反應”模式存在片面性,則可以從從答案一與答案二兩方面綜合辯證評析,從外因角度給予肯定,從內應角度給予否定。?示例:該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視了中國社會內部推動社會變化的因素。 從題目所給的材料來看,在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內部做出反應形成洋務派,并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對中國再次形成沖擊,引發了戊戌變法運動,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度,希望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1900 年的八國聯軍侵華以及《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徹底淪為“洋人 的朝廷” ,引起國內革命浪潮高漲,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19 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推動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綜上所述,沖擊---反應模式有 其合理性。但是,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也并非僅靠外部沖擊來實現,中國社會內部也蘊含著諸多推動社會變化的因素:從經濟上來看,資本主義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經產生并壯大發展;政 治上, 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際也已經出現。這一系列現象的出現說明中國社會內部已經孕育著變革的力量并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第13頁 共13頁學優高考網!學校 班級 姓名 考場 座位號 裝 訂 線云南省騰沖四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76341.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