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12月月考歷史試題一、單選題(30×2分=60分)1.梭倫改革的積極作用有 ①從根本上解決了貴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進了雅典農工商業的發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淪為奴隸的威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2.梭倫在詩中曾寫道:“我給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夠的權力,不使他們失掉尊嚴,也不給他們太多;而那些有錢有勢的豪富的人們,我也設法不使他們受到損害。”這表明梭倫改革 ①著眼點在于緩和平民與貴族的矛盾 ②恰好滿足了平民階層的需求 ③沒有觸動貴族利益 ④過多地扮演了“調停人”的角色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之所以梭倫改革一系列發展工商業的措施為雅典貴族政治轉變為民主政治奠定了經濟基礎,依據是: ①限制了貴族土地財產的擴展 ②壯大了平民的經濟實力 ③加強了工商業奴隸主的經濟實力 ④提高了工商業奴隸主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迪奧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臘,公元前588年他想舉家遷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權,根據當時雅典的政策,他達到目的最便捷的條件是自己有 A.高超的手工業技術 B.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C.大量的土地 D.栽種葡萄的技術 5.梭倫改革后雅典城邦的主要矛盾是 A.貴族之間的矛盾 B.工商業奴隸主與貴族的矛盾 C.平民與貴族的矛盾 D.奴隸與貴族的矛盾 6.下列改革出現的順序是 ①梭倫改革 ②伯利克里改革 ③克里斯提尼改革 ④庇西特拉圖改革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7.下列事件,不屬于封建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運動的是 A.李悝變法 B.管仲改革 C.吳起變法 D.商鞅變法8.戰國時期,為防止“谷賤傷農,谷貴傷民”,穩定小農經濟而采取的變法 改革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 B.“平糴法” C.盡地力之教 D.“履畝而稅”9.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紛紛進行變法的直接動力是A.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B. 階級斗爭非常尖銳C.想稱雄天下的欲望 D.東周王室日漸衰微10.戰國時,荀子游訪秦國后,在《強國篇》中談到:秦民風淳樸,官吏忠于職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辦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國君)有勝,非幸也,數也”。荀子的觀點可以說明 A.由于秦國統治政策得當,其強盛成為形勢發展的必然 B.秦國軍事上的勝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秦國的四位國君很有作為,秦的強盛是必然的 D.封建經濟發展是秦國強盛的根本原因11.商鞅變法的措施中,對后世有消極影響的是 ①廢分封、行郡縣 ②統一度量衡 ③重農抑商 ④ 燔詩書而明法令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 12.商鞅變法強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為了 A.革新中國婚姻制度 B.打擊舊貴族勢力 C.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D.發展農業生產13.商鞅在秦國變法,“商君死,秦法未敗”。造成這種現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變法得到新興地主階級的支持和擁護 B.變法順應了從諸侯割據走向全國統一的需要 C.變法順應了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歷史潮流 D.變法促進了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14.春秋戰國是我國社會制度的變革時期,春秋與戰國改革的不同之處主要是A.改革的結果不同 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發動者不同 D.改革的內容不同 15.商鞅變法給我們的啟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谥挥懈母锊拍艽侔l展 ③只要適應歷史發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風順的、芨母镎咄媾R巨大的風險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16.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種制度的建設有許多不夠完善和欠缺之處,不包括 A.按人口分配土地 B.賦稅制度 C.民族政策 D. 基層政權組織17.導致北魏實行均田制的根本因素是 A.漢族地主的建議 B.南北對峙的形勢 C.中原地區先進經濟形態的吸引 D.民族矛盾的激化18.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現為 ①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經濟制度 ②促進了北魏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③鞏固了北魏政權 ④使鮮卑族的社會生活發生巨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③④19.北魏時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現在 A.飲食穿著 B.生活習慣 C.言行舉止 D.生產方式20.北魏孝文帝漢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當時 A.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消失 B.鮮卑與漢族地主的合作形成新統治集團 C.鮮卑與漢民族之間的相互影響達到新高度 D.民族差異大,強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民族 2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下列制度,使北魏農民的負擔大為減輕,從事農業生產 的人口增多的是 A. 推行新的租調制 B. 制定官吏俸祿制 C. 設立三長制,強化對地方的控制 D. 推行均田制22.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產生了深刻的社會影響,從社會進程的發展 來看,其最主要的表現是 A.改變了單一的生活方式 B.增強了國家的綜合國力 C.促進了封建化進程 D.加速了民族問的融合23.改革有利于社會進步,在當今我國不斷深化改革的浪潮中, 也要注重借鑒 歷史經驗。從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認識有 ①改革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改革,不斷創新 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堅定的決心 ③改革要體現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風順 A.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24.下列哪些是由于北宋過分加強中央集權所帶來的結果 ①官僚機構龐大,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員冗濫,國家財政開支大 ③兵將配合不力,戰斗力下降 ④地方財政困難,物質基礎薄弱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5.導致北宋中期財政危機的根源是 A.遼夏經常攻宋 B.土地兼并嚴重 C.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D.財政入不敷出26.導致北宋初期階級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A.“杯酒釋兵權” B.“慶歷新政” C. 實行“恩蔭”制度 D. “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 27.王安石變法中,起到“農時不奪而民均”作用的是 A.免役法 B.均輸法 C.農田水利法 D.保甲法 28.對王安石均輸法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使物資需求和供應得到了很好地配合 ②減輕了納稅戶的負擔 ③增加了政府收入 ④限制了富商大賈對市場的操縱 ⑤保證了農業生產時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29.王安石變法中,注意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是 A.青苗法 B.方田均稅法 C.市易法 D.農田水利法30.王安石變法突出的效果是 A.政府財政大大增加 B.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C.軍事實力有所增強 D.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二、非選擇題(40分)31.(2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雅典居民中,20萬奴隸和3.2萬外邦人是被剝奪政治、法律權利的;在16.8萬雅典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4萬人,其中婦女毫無權利,所剩全權男子公民就只有4.2萬人了。其中,第三等級公民占2.5萬人,第四等級占1.6萬人,第一、二等級大奴隸主和大所有者公民就不過1 000人而已。(1)從權力分配的角度分析如何評價梭倫改革確立的財產等級制度?(4分)由此你認為梭倫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4分)材料二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熊姽φ,各以率受上爵。?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l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斗桶權衡丈尺!妒酚?商君列傳》(2)材料二中主要作了哪些規定?試加以概括提煉,逐條列出。(6分)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域,而弱者喪社稷!稘h書?食貨志》(3)材料三中“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歷史事實?(2分)作者對此態度如何?(2分)你如何評價?(2分)32.(2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減天下冗吏十九萬五千余人。所減者如此,未減者可知也……劉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萬貫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萬貫供川陜一軍而不足!w翼《廿二史札記》(1)據材料一所述,你認為它反映了哪個朝代的什么問題?(2分)綜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6分)材料二 夷狄者,皮膚之患尚可知;盜賊者,心腹之患深自憂。 ——《資治通鑒長篇》材料三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驕盛,寇盜橫熾,不可不更張以救之。 ——范仲淹《鑒于詔條部東十事》(2)結合材料一所反映的問題,比較材料二、三,你認為哪個更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實際?(2分)為什么?(6分)(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統治者是怎樣“更張以救之”的?(4分)DBCAC DBBCA BCCAB ACADC ACDBC DACDB 31.參考答案:(1)財產等級制度以財山西省曲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12月月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07269.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