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理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 共7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小題2分,共80分。每小題有且只一個標準答案。1.“仁”是良好的道德,“禮”是社會的規范;“仁”是內在自覺,“禮”是外在約束。下列各項中符合孔子“仁”的思想范疇的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和而不同 克己復禮 法律和校紀校規A. B. C. D. 2. 右圖是一副“光盤”行動的宣傳畫,下列人物會對該畫大力宣傳的是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少將說: “歷經戰爭苦難的五千年中華文明,孕育出中國軍事外交的核心理念——‘非攻兼愛’!碧岢觥胺枪ゼ鎼邸边@一思想的是姜尚 B.老子 C.墨子 D.荀子以下是某位學者對春秋戰國時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評價。學派與評價對應正確的是關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價值:仁愛、正義、自強關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態度:真實、自由、寬容關注國家,留下的是治國理念:公開、公平、公正關注社會,留下的是公平與正義:平等、互利、博愛A.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B.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儒家 D.法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異則事異’!边@段話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學說 B.墨子的“兼愛”思想C.韓非子的變法革新主張 D.莊子的“齊物”觀點從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張“仁政”,再到荀子強調“仁義”,儒家思想的早期發展始終貫穿的一條主線是A.從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入手描繪設計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統治者要“仁者,愛人”,被統治者要“克己,順服”依靠禮儀法治的教化規范,把小人變成君子,凡人變成圣人D.從強調“三綱五!比胧謽嫿ㄒ粋大一統的社會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社會根源是A 生產力的發展 B 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轉變C. 諸侯國的支持 D 中國社會由分裂走向統一 《明史.太祖紀》記載:朱元璋讀《孟子》,對某些語句不滿,下令撤去孔廟中孟子的牌位。孟子以下言論中,可能招致朱元璋不滿的是 A.王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與韓非子的政治主張不相符合的是A應當根據現實的需要進行改革 B.應以古代圣賢的言行為準則C國家大權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嚴厲的刑罰鎮壓人民的反抗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惡的認識基礎上建立的。他認為:“人生而有各種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惡;所以要改造人性,通過自我改造和社會改造,人皆可以為堯舜;社會改造在于強化禮法!边@說明當時A.荀子在繼承儒家思想基礎上開創法家學派B.戰國時出現思想學說相互融合的現象儒法并用逐漸成為統治者的治國思想D.儒家學派與法家學派之間結成了利益同盟《老子》中載“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段話體現了其A辯證法思想 B.無為而治的思想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以柔克剛的思想 西漢儒學經董仲舒改造后與孔孟儒學的最主要區別是宣揚“民本”思想 B.宣揚“仁政”思想 C.神化封建統治 D.反對苛政刑殺 《詩經》原本叫《詩》,或《詩三百》,被稱為“經”始于A.春秋末年 B.戰國時期 C.西漢 D.宋朝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從根本上說,是因為A 它是封建社會的一種進步思想 B. 適應了君主專制統治加強的需要C 儒家經典是科舉考試主要內容 D. 宣揚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擁護 西漢時期災異頻發。每當災害發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詔。據黃仁宇先生統計,《漢書》中記載皇帝頒布“罪己詔”多達三十三次。這反映了A.“天人感應”學說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C.“大一統”的主張 D.“三綱五!睂W說秦漢時期,統治者致力于實現“大一統”,秦始皇的“坑儒”運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漢武帝的“尊儒”運用隱蔽的柔性手腕。統治者對待儒學方面殊途同歸的原因是A.統治者在重武還是重文之間搖擺 B.打擊思想領域中的敵對勢力,清除異己皇帝個人的好惡 D.加強君主專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假如你是漢武帝時的一名學生,你要進入全國最高學府接受教育,你必須去哪里A.長安、太學 B.洛陽、書院 C.南京、國子監 D.曲阜、孔廟"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迸c這種說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陽明 D.王夫之.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極力宣揚并踐行這一主張的思想家是程頤 B.朱熹 C.李贄 D.王陽明 雍正所作朱批上諭,責備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說話,總說“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問心可以無愧的么?”這說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存天理,滅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唐朝禪宗大師慧能的佛偈,其修煉的意境與下列哪種哲學吻合A. 孔孟之學 B. 老莊哲學 C. 程朱理學 D. 陸王心學宋明理學家創立理學主要是為了封建統治者A.鎮壓農民起義的需要 B.加強封建專制的需要 C.緩和民族關系的需要 D.發展海外關系的需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謬,非圣無法”,“排擊孔子,別立褒貶”。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贄 B.黃宗羲 C.顧炎武 D.王夫之明清之際三位進步思想家的思想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經世致用思想.君主批判思想.自由平等思想.重農抑商思想 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戰正統,提倡個性,批判專制等主張,產生的根源在于A.他們具有憂國憂民的情懷 B.明清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C.受到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 D.李贄反對君主專制的表率“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提出上述主張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A.黃宗羲 B.顧炎武 C.張載 D.王夫之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包含 主張為學應求務實,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 提出“工商皆本” 認識到君主專制制度是諸多弊病的根源 提出限制君權設想A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2011年9月29日將“天宮一號”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長征火箭”,中國早期的“火箭”與現在的火箭雖然相差甚遠,但都是利用反沖運動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藥武器的最早記錄,應該查閱《史記》 B《漢書》 C《唐書》 D《清史稿》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學派,沒有一個顯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這里所說的影響主要是指 A.促進了西歐社會制度的轉型 B.奠定了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C.推動了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西歐有一句名諺:“中國人的頭,阿拉伯人的口,法蘭西人的手!苯Y合對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中國人的勤勞智慧創造了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歐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國的科技成就更高C. 歐洲吸收和借鑒中國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學 D. 阿拉伯人在東西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橋梁作用 A.演變總趨勢是由簡到繁 B.以圖畫文字為基礎逐步演變發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構成 D.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 《后漢書?宦者列傳》明確記載,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可1957年西安灞橋西漢墓又出土了植物纖維紙,這說明A.文獻資料不可信B.人們不可能了解歷史的真相C.考古資料不可靠D.人們的歷史認識在逐步接近客觀真實唐朝一書法家作詩云:“含毫勢若斬蛟蛇,挫骨還同斷犀象。興來索筆縱橫掃,滿座詞人皆道好。一點二筆巨石懸,長畫萬歲枯松倒。叫啖忙忙禮不拘,萬字千行意轉殊!毕铝凶髌贩从吵龅臅ㄐ问脚c他所描述的最相符合的是 南宋時期,詞體漸尊,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音樂的束縛,逐漸發展成為一種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津津樂道、樂此不疲的獨立文學樣式,占據了宋代文學的主導地位。這一現象的出現根源于A.教育的發展,民眾素養提高B.科舉制度完善,詩詞受到重視C.工商業發展,市民階層壯大D.印刷技術進步,文化廣泛傳播圖為講史話本《新全相三國志平話》(元刊本)書影,它是元刊版畫中的著名典范,刃鋒圓潤、韌而有力,為明代福建建安派“上圖下文”式小說的大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提供了優秀的樣本。對此解讀不準確的是A.書影中的字體是楷書B.采用銅活字印制而成C.話本對后世小說影響很大D.反映了當時城市經濟的繁榮《論語?為政》中記載:“《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想純正)!”這說明A.《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B.《詩經》具有社會教化的功能C.《詩經》開創了中國古典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D.《詩經》反映了宏大進取的大一統時代風貌2012年11月6日新華網報道:“國內唯一傳統文化教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在北京正式發行,該套教材不僅將《論語》《孫子》《道德經》等經典文獻全文選入,還將京劇、茶文化等納入其中!毕铝杏嘘P京劇的表述錯誤的是A.是商品經濟發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產物B.比較全面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華C.把中國古代戲曲藝術推向了成熟D.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穿越時空,假若你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你可以做到的是用楷書抄寫《論語》 學習帶朋友去看雜劇 吟誦“窈窕淑女,君子好逑”A.B. C. D.全部無法做到說到人生追求,我們也許會吟誦,“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里依次引用的文學形式分別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理)試題(新疆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14460.html
相關閱讀: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