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題)1.“如果不是在西周轉入東周的時期出現了文化上的重大變異,也許封建的體制還會周而復始地循環一段時間……一種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絕對實利主義的文化成長起來,誰對傳統拋棄得越徹底,對實利主義奉行得越透徹,誰就能在競爭中占得先機。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改革,實際上就是實利主義的角逐。”最能反映這種“文化上的重大變異”的是(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2.某中學研究性學習課上,針對教師提出的“對比宋明理學和文藝復興的不同之處”,某學習小組得出下列四個結論:[]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壓制個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谇罢咭赞r耕經濟為基礎,后者以工業經濟為基礎 ③前者服務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務于新興的資產階級、芮罢呤艿浇y治者的重視,后者遭到教會勢力的壓制上述觀點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說:“理學并不僅僅是前秦和兩漢儒學的繼承和發展。它部分是對傳統的重新發展,部分是全新的創造!逼渲小叭碌膭撛臁笔侵福 )A.萌發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 B.吸收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學C.創立心學,強化綱常倫理道德,維系專制統治 D.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理學思想4.蕭公權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說:“度當時之要,益信理國非恃空言,救亡必資實學。朱陸一切心性仁義之說,不啻儒家之清議,足以致中原于淪喪而莫可挽回。”這表明他( )A.推崇儒家仁義學說 B.抨擊清代考據學派C.批判理學空談誤國 D.首倡經世致用思想5.黃宗羲認為:“秦變封建而為郡縣,以郡縣得私于我也;漢建庶孽(指諸侯王國),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鎮之兵,以方鎮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謂之法乎?”對黃宗羲這一表述的正確理解應該是( )A.認為古代中央集權日益加強 B.主張為天下人立法C.抨擊古代社會沒有法律制度 D.蘊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6.表明人類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自身所屬社會的審判者,人有資格、有力量也有權利重新規范自己的生活,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統治之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開始。這觀點應是A.水是萬物的本原 B.C.人是萬物的尺度 D.知識即美德A.違背傳統宗教觀念 B.導致社會奢侈成風C.危脅封建君主統治 D.倡導民主自由思想8.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倡導以古典為師,中國的維新派則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 )A.抨擊封建專制制度 B.弘揚傳統文化C.為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服務 D.推進政治變革11.《中國清代科技史》中寫道:“如果把中國科技發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當我們翻開它幾千年的航行日志時,順治元年至宣統三年(1644~1911年),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艱難曲折。鴉片戰爭前,水淺風弱,駛速遲緩……”鴉片戰爭前中國科技發展“駛速遲緩”的主要原因有( )①重人倫、輕自然的文化傳統 ②專制集權的官僚體制③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行 ④漠視私有產權,沒有專利權觀念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2.對“情”“趣”的提倡成為明代后期詩文理論突出的現象之一。湯顯祖說“世總為情,情生詩歌”;袁宏道說“世人難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遠矣”,因此提倡“不拘格套,獨抒性靈”。出現這一現象的歷史背景不包括( )A.西方人文主義的興起和傳入 B.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C.出現反封建的民主啟蒙思想 D.程朱理學日益僵化13.文人畫在創作上強調個性表現,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集中體現出畫家多方面的文化素養A.《墨梅》 B.敦煌壁畫《胡旋舞》 C.《清明上河圖》 D.《天王送子圖》14.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主流表達形式從詩、詞轉變到散曲、小說。這反映了( )A.封建社會日益衰落 B.城市經濟不斷發展 C.資產階級不斷壯大 D.封建文學逐漸繁榮15.明清時期,商人在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現,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談商賈”的現象,而且商人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觀,不再只是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形象。這反映出( )A.社會主流價值觀念改變社會生活決定文學內容社會價值取向發生變化社會階層地位變動頻繁下列二幅圖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歷史上的著名作品,它們共同的主要特點是( )A.反映新經濟因素的產生或發展 B.在社會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C.促進了藝術的改革與創新 D.17.愛因斯坦說“牛頓才第一個成功地找到了一個用公式清楚表達的基礎,從這基礎出發,他用數學的思維,邏輯地、定量地演繹出范圍很廣的現象并且同經驗相符合”。由此可見西方近代科學的特點之一是( )A.重視經驗積累 B.重視定量分析 C.重視科學實驗 D.直接服務生活18. “科學理論的發展往往并不意味著新理論摧毀舊理論,而是限制和縮小舊理論的作用范圍,把舊理論作為新理論的某種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說明此觀點的是( ) A.神創論與進化論 B.經典力學與相對論 C.經典力學與量子論 D.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19.中華文明一直是相對獨立地發展的,并以其優越性向外輸出,在東亞地區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漢文化圈……中國人習慣于以居高臨下的姿態,環視四方。清王朝正是在這種歷史沉淀中,發展完備了“天朝”對外體制。這一“對外體制”( )A.客觀地反映了清朝時期的世界形勢 B.是造成中國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C.在鴉片戰爭后被統治者完全拋棄 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勢20.“體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者也”。(嚴復)這一言論( )A.是開展洋務運動的理論依據 B.是對守舊派冥頑不化的抨擊C.是維新派與革命派的正面交鋒 D.動搖“中體西用”的理論根據21.據葛兆光《中國思想史》載,甲午戰爭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譯中國書籍有129種之多,而中國翻譯日本書籍卻只有12種;但是之后的十幾年中,日本翻譯中國書籍僅6種,而中國翻譯日本書籍卻達到了958種,其中多數為政治、法律書籍。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A.赴日留學生的增多及中日文化交流頻繁 B. 日本為進一步侵略中國制造政治輿論[]C. 中國知識分子主張通過日本學習西方 D. 維新思想家利用日本學術思想反擊頑固派22.中國近代歷史上,在追求經濟現代化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個政治現代化的過程。下列各項,較早提出政治現代化主張的是( )A.鴉片戰爭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維新派的思想C.戊戌變法中的《定國是詔》 D.同盟會的革命綱領 A.維新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24.李大釗論及中國的民主政治時說,“孔子者,歷代帝王之護符也”“孔子不當存于憲法”,同時他又提出“欲行立憲政治,必先去專與爭”,要完成青春中華再造之使命,必須“悟儒家日新之旨”。這表明李大釗( ) A.能夠批判地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B.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自相矛盾 C.未能擺脫前期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 D.已經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25.日本學者福澤諭吉在《文明論概略》中指出:“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這個順序做,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卑凑沾擞^點,近代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走的道路是( ) A.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 B.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洋務運動 D.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26.下列近代中國社會思潮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得以下逮”②“中華(民國)立國,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人道之大經。政體雖更,民彝無改”③“吾人對于俄羅斯今日之事變,惟有翹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27.晚清時,一些學者發表了自己對時局的看法。曾廉認為,“中國一切皆非為制度之不良,而但為人心之敗壞而已”。葉德輝說:“與其言變法,不如言變人。”徐致祥認為“變人”之道無他,只須給皇帝開經筵講理學就行,因為孟子說過“一正君而國治矣”。下列主張與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打倒孔家店” B.“變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變” D.“中體西用”28.“中華民國就像我的孩子,他現在有淹死的危險。……我向英國和美國求救,他們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組中國國民黨,使本黨能有更多的工人參加進來!毕铝羞x項與孫中山的這段話不符的是( )A.說明孫中山放棄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標B.孫中山的思想發生轉化,由效法英美轉向以俄為師C.孫中山改三民主義為新三民主義[]D.孫中山有了與共產黨合作的初步想法29.某同學選擇的研究主題是毛澤東關于“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他可以查閱的歷史資料是( )A.《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江西省奉新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31118.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