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黑龍江省哈三中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哈三中2012—2013學年度下學期高二學年第一模塊 歷史 試卷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5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1.下列不能反映中國農業“精耕細作”優良傳統的是 ( )A.“濕耕澤鋤,不如歸去” B.“六月不干田,無米莫怨天”C.“春夏夫出于南畝.秋冬女練于布帛” D.“且溉且糞,長我禾黍”2.右圖是甘肅莫高窟壁畫“農作圖”中的一幅,這反映出 ( )A. 土地兼并的不斷加強導致人民生活困苦B. 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已影響到西北地區 C. 中國農業開始確立鐵犁牛耕的生產模式D. 唐代在西北率先實現了生產工具的革新3.中國種植過的一種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農民織成“紫花布”,曾是19世紀30年代風靡英國的紳士服裝衣料。據此可知 ( ) A.中國已經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B.當時中國棉紡織生產方式領先英國C.中國傳統手工業品在海外受到歡迎 D.江南地區紡織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4.西漢御史指出國家鹽鐵官營的目的為,“大夫各運籌策,建國用,籠天下鹽鐵諸利,以排富商大賈,……損有余,補不足,以齊黎民,是以兵革東西征伐,賦斂不征而用足。”據此分析,下列關于鹽鐵官營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政府可獲取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賦稅負擔C.客觀上保障漢代商品經濟有序發展 D.漢初黃老之學的典型體現5.古代中國都城經歷了從黃河時代到運河時代的變遷。從圖中可以推斷出 ( )①從東西兩極格局向南北兩極格局的轉換 ②從關中與關東互動到中華大三角的轉變③從封閉式坊市制格局向開放式街區的轉變 ④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始終保持一致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②③④6.唐初《唐六典》記載:“凡市,以日中擊鼓三百下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晚唐《夜看揚州市》描述:“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 )A.兩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斷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前者比后者具有權威性,可以判斷唐代沒有“夜市”C.文學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證明唐代出現“夜市”D.兩則材料時間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經存在“夜市”7.賣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時期的著名晉商,該家族“以商賈興,以官宦顯”,繼而大興土木。這一現象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主要是 ( )A.官商結合導致了官場腐敗 B.奢侈之風污染社會風氣C.抑制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 D.商業壟斷阻礙社會進步8.1904年梁啟超在《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中感嘆道:“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后,有無量數之維哥達嘉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背霈F這種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央集權阻礙海外探險 B. 中國人不愿意探索世界C. 儒家重義輕利的價值觀 D. 明朝政府實行海禁政策9.“申江鬼國正通商,繁華富麗壓蘇杭。番舶來銀百萬計,中國商人皆若狂。今年買經更陸續;農人紡經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紡車,無復有心種菽粟!边@表明 ( )A.上海已經開放為通商口岸 B.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C.中國私營手工業占據主導 D.紡絲業已使用機器大生產10. 據記載:從1900至1911年間,廣州市先后出現了水泥廠、針織廠、火柴廠、造紙廠、自來水廠、電力公司、機器廠等20個工業門類的工廠共33家,其中有不少還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鼻祖”。當時廣州市出現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實業救國”思潮方興未艾 B.歐洲列強暫時放松經濟侵略C.廣州是外資輸入的主要地區 D.政治革命推動生產關系變革11.下表為華資企業增長表:華資企業增長對當時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是: ( )時間廠家數創業資本數(元)工人人數(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邁出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業在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C.為辛亥革命的發生提供物質基礎 D.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提供階級基礎12.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國三萬萬的農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農民因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災流行、戰爭和土匪的擾亂、軍閥的額外征稅和剝削、外國商品的壓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趨窮困和痛苦!边@表明中國共產黨 ( )A.決定以發動農民運動作為黨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國民革命轉向土地革命的方針C.認識到民主革命中農民階級的重要地位 D.決定開展“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13.某歷史檔案館記載:“中國共產黨及各根據地政權承認國民政府頒布的憲法法律的效力,根據地的法令以上述憲法法律的基本原則為依據,并根據各根據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這一現象出現的歷史背景是 ( )A.國民革命的需要 B.全民族抗戰開始 C.簽署《雙十協定》 D.達成政協協議14.毛澤東以其氣勢磅礴的詩篇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下列詩句與解放戰爭時期有關的是 ( )A.“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C.“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D.“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15. 2013年2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連戰表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一條不應也不會逆轉的正確道路。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0分。)26. (14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美國?教科書名:《世界歷史》(第五版)不管怎樣,朝鮮戰爭的爆發對中國來說尤其不幸。在朝鮮入侵韓國后,杜魯門總統立即下令美軍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以防止中國(大陸)進攻臺灣。更為不幸的是,戰爭強化了西方對新中國政府的立場,導致中國有20年的時間被主要資本主義大國孤立。中國?教科書名:高中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朝鮮戰爭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   它捍衛了中國的國家安全,支援了朝鮮人民的正義事業,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同時,在這場戰爭中和戰爭結束后,美國對中國實行長期封鎖,致使兩國關系長期處于敵對狀態。   朝鮮中學教材中有關“6?25戰爭”的主要內容 一、南朝鮮侵略朝鮮的戰爭準備二、侵略朝鮮的戰爭三、戰爭期間,美帝國主義欲鏟除我們的共和國的險惡用心韓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編者按:韓國中學歷史教科書《國史》  朝鮮挑起的6?25戰爭是對自由與和平的挑戰,也是同族相殘的悲劇,無數人民在此次戰爭中失去了生命和財產。韓朝之間因為此次戰爭產生了嚴重的敵對情緒,其結果就是,和平統一無法實現,雙方長期處于對峙狀態,民族悲劇持續至今。俄羅斯?教科書名:《外國最新歷史》(第五版)1950年10月,美軍先頭部隊抵近朝鮮北部邊境。美軍幾乎控制了全國。斯大林和毛澤東不能接受共產黨勢力失敗的結果。中國宣布派遣志愿軍入朝。美國空軍殘忍地轟炸北朝鮮,甚至中國。為反擊這種攻擊,蘇聯飛行員秘密參戰。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議。27. (1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明中葉中小市鎮的發展是因為工商業的發展所致,主要職能是經濟性的。市鎮主要成員已是工商業者及其雇傭勞動者!@些市鎮廣泛地聯系著鄉村手工業和原料作物的生產,形成了商業網,推動商品生產。而處在市鎮周圍的鄉村,為了提供手工業原料,就大批種植原料作物。如嘉定大片土地種植棉花,谷物則靠外地供應。 由于商業性農業得到發展,就會向自然經濟沖擊,加速了農村的分化。如湖中諸山“人生十七八即挾資出商,楚衛齊魯靡遠不到,有數年不歸!绷硪环矫嬉灿幸恍┦ネ恋氐霓r民仍留在農村,成為農業雇傭勞動者,即忙工、短工!鞘墟傊惺止I仍無法過多地容納大量的勞動力,于是城鄉中失業現象仍很嚴重,社會動蕩不安,爆發了許多“民變”。 ——陳學文《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 材料二 為了適應千百萬農民普遍的交換活動,英國地方市場成倍增長。他們組成了一幅農產品市場的網絡,盡管市場不大,但卻很穩定……人們不總是把綿羊或羊毛等原料直接拿到市場上交換,而更愿意出售一次或多次加工后的產品,以追求更大的利益。 16世紀以后,英國農村流通領域發展的一個特點是專業性市鎮的崛起與發展。……另一個趨勢性變化,是農場主成為英國市集交易的主體,他們的生產制約著市場!@些農場主往往是大宗農副產品的買主與賣主,因而引起交易方式的變化。 由于不同的歷史條件,人們發現中英近代市場形成循著不同的發展軌跡:如果大而化之的說英國先有農民的積累,后有近代市場的話,那么中國恰好相反。由于英國生產者財產財富普遍積累,勞動生產率提高,使生產和交換活動結合,最終導致近代市場確立。 ——侯建新《農民、市場與社會變遷》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較中國與英國市鎮發展的不同點。(12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所述市鎮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6分)28.(1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600年12月31日,一家名為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揚帆出海,依靠眾多的投資人,公司第一次遠航籌措的資金就高達72000黑龍江省哈三中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2963.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