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文)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3-2014學年度上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歷史(文)一、選擇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所給選項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 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五代十國有藩鎮節度使稱:“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他們反映的共同思想是A. 天人感應 B. 反天命C. 反傳統、反禮教 D. 反抗暴政的革命思想2. “治大國如烹小鮮(小魚)”,體現了哪種治國思想?A. 儒家仁政 B. 墨家兼愛非攻 C. 道家無為 D. 法家中央集權3. 中國古代先民在耕樵漁獵的社會生產中強調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山林非時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長;川澤非時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不糜不卵,不狩不獵!睆母旧险f體現了一種怎樣的思想理念A. 天人合一 B. 精耕細作 C. 天人感應 D. 制天命而用之4. 有人認為黃宗羲著《明夷待訪錄》(明夷:六十四卦之一,離下坤上,象征政治的黑暗時代,君子的憂患時代),說明他是傳統社會一心一意專事“補天”的“抱道君子”,而非傳統政治體系的“掘墓人”。就你對其人其事其時的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他是儒家學說的批判者而非背叛者 ②其政治哲學依然是服務于傳統王權的正統政治哲學 ③明亡清興的時局變動對其思想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刺激 ④其人雖然隱居卻懷著強烈的安邦治國的“入世”愿望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5. 在“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書房內有一塊匾額,匾額上有“正、清、和”三個大字,這三個字體現了老先生對傳統文化的崇尚。下列有關解釋正確的是A. 正、清、和分別是道、佛、儒的精神內涵 B. 正、清、和分別是法、佛、道的精神內涵C. 正、清、和分別是儒、道、佛的精神內涵 D. 正、清、和分別是法、道、儒的精神內涵6. 戰國秦漢時期,思想界由“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所反映的根本問題是A. 中國思想文化出現倒退 B. 封建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C. 商品經濟有了很大發展 D.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加強7. 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內涵在不斷豐富、發展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漢朝時,儒家思想吸收了“大一統”思想B. 董仲舒和朱熹對儒家思想的發展都做出了貢獻 C. 宋朝時,新儒學已經吸收了佛教等外國文化的成分D.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8.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時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①印刷發行你的個人自傳 ②利用劉徽的割圓術計算圓形池塘邊的長度③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相關資料確定100多顆恒星位置 ④借助《黃帝內經》醫治病人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全部無法享受9. 說到人生追求,我們也許會吟誦,“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里依次引用的文學形式分別是( )A. 楚辭、漢賦、唐詩 B. 楚辭、唐詩、宋詞C. 宋詞、唐詩、楚辭 D. 唐詩、宋詞、元曲10. 元雜劇把中國戲曲藝術推向成熟階段,其繁榮的原因不包括( )A. 元朝統治者對藝人的保護政策 B. 科舉考試的發展C. 廣大文人的熱情投入 D. 深入反映了社會現實,贏得人民喜愛11. 下列關于漢字演變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 商周時期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為“金文”B. 秦始皇將統一的“小篆”作為官方規范文字C. 漢字發展為自覺的書法藝術是在唐代D. 漢字的演變總趨勢是由繁到簡12. “從農政思想出發,徐光啟非常熱衷于新作物的試驗與推廣,‘每聞他方之產可以利濟人者,往往欲得而藝之。’”從中可以分析出的信息是A. 介紹并傳播西方農學知識 B. 我國古代農業的百科全書C. 被譯為多種外文影響廣泛 D. 提出了有價值的農學理論13. 魯迅說:“外國人用羅盤針航海,國人卻用它看風水!边@句話說明的實質問題是A. 中國迷信思想盛行 B. 外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C. 中國自然經濟發展不需要科技 D. 社會環境決定科技作用的發揮14. 在近代西學東漸的歷程中,中國的政治思想在學習西方時經歷了下列演變A. 英日式——美法式——俄國式 B. 英日式——俄國式——美法式C. 美法式——英日式——俄國式 D. 俄國式——美法式——英日式15. 有人說洋務運動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里的“柳”是指A. 增強封建統治的力量 B. 出現新的經濟因素、階級力量和思想潮C. 抑制外國經濟實力的擴張 D. 引進近代科學技術16. 最早從理論上提出、最早從理論上否定、最早在實踐上開創、最早在實踐上完成否定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分別是①韓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黃宗羲 ④康有為 ⑤孫中山 ⑥毛澤東A. ①③②⑤ B. ①④②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②⑥17. 章太炎評價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時說:“言種族革命,則滿人為巨敵,而歐美少輕。以異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社會政治計之,則西人之禍吾族,其烈千萬倍與滿洲!睂Υ艘詫O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做出的努力是A. 建立同盟會B. 提出“三民主義”C. 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D. 與中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8. 對中西學的態度是區分近代中國不同政治派別的依據之一。下列言論屬于維新派的是( )A. “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B. “吾國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濟西洋文明之窮者”C. “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則兩亡”D. “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也”19. “康有為認為,《論語》中‘仁者愛人’的思想、韓愈《原道》中的‘博愛之謂仁’的觀點、《大學》里的‘平天下’等說法,都是‘博愛、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體表述,所以,‘夫自由之義,孔門已先倡之矣’。”從材料中獲取的信息不包括( )A. 康有為將西方的資本主義政治學說與中國的儒家思想結合起來B. 康有為認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論在中國“古已有之”C. 康有為認為孔孟學說中充滿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D. 康有為主張君主立憲,實行漸進變革20. 一位學者說:“晚清思想文化的進程展示了一種特殊的現象:先進思想家從西方引進,并以微弱的資產階級經濟關系和職能集團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現代化觀念與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樣漂浮在廣闊的鄉土文化帶的上空……”這則材料實質( )A. 批判近代洋務派的中體西用 B. 反對宣傳西方啟蒙思想家的理念C. 指出宣傳西方啟蒙思想的缺陷 D. 否定資產階級宣傳啟蒙思想的作用21. 1897年,中國僅出現了兩份白話報。1900年以后,白話報的數量開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間,共出版了一百多種。下列與這一現象無關的是( )A. 民族危機的困境 B. 維新思想的啟蒙作用C. 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 D. 文學革命的影響22. 一位現代學者在評論一部歷史文獻時說:“在這里,孔子已經換上了西裝!边@一評論指的是( )A. 董仲舒筆下的孔子 B. 李贄筆下的孔子C. 維新變法時期康有為筆下的孔子 D. 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筆下的孔子23. 辛亥革命期間,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規。其中能體現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是 ( )A. 《大總統令禁煙文》B. 《大總統令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文》C. 《慎重農事令》D. 《大總統令內務部禁止買賣人口文》24. 佩弗在《遠東》中說“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政體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下列對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確理解是( )A.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體沒有體現三權分立的原則B. 資產階級沒有找到一條真正可以救中國的道路C. 暗喻資產階級應該建立君主立憲政體D. 20世紀初中國整個一代人的努力都失敗了25.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指出:“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復行直接民權。即為國民者,不但有選舉權,且兼有創制復決罷官諸權也……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宣言在此強調( )①實行普遍平等的民權 ②個人擁有的政治權利 ③民權與反帝相結合 ④改變國家政體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6. 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發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論十大關系》 ②《論人民民主專政》 ③《新民主主義論》 ④《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7. 鄧小平1992年南方談話貫穿的一個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時機,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前進。就外部環境而言,“有利時機”指的是( )A. 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 B. 經濟危機使西方國家實力大減C. 世界貿易組織接納中國為其新成員 D. 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已經建立28. 有人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社會主義時期的遵義會議。這一結論的依據是這兩次會議( ) ①都是在“左”傾錯誤導致革命和建設失利的情況下召開的 ②都糾正了“左”傾錯誤,實現了轉折 ③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 ④都標志著黨從幼稚走向成熟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9. 蘇格拉底在受審時申辯說:“打一個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處叮住你們不放,喚醒你們、說明你們、指責你們……我要讓你們知道,要是殺死像我這樣的人,那么對你們自己造成的損害將會超過對我的殘害。”這段話表明蘇格拉底( )A. 維護公民生存權利 B. 捍衛思想自由原則C. 抗議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對貴族專權暴政30. 希臘智者學派代表安提豐對待法律的方式是:眾目睽睽下,應尊重法律;無人在場時,隨本性驅動行事。這主要表明智者學派( )A. 沒有法制觀念 B. 反對法律對人的約束C. 忽視道德建設 D. 處事靈活且實事求是31. 公元前6~前4世紀是東兩方哲學思想江西省吉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文)試題(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5848.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