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湖北省穩派教育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掃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高二歷史期中統考歷史答案1.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理解材料有效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應注意理解材料內容,從對“問題少年”管理的有效手段看,比較符合法家“嚴刑峻法”的治國思想。2.B 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利用天道“陽尊陰卑”的思想,為儒家的“德治”找到了“天意”的根據。他認為“德教”可以收到“嚴刑峻法”收不到的效果。但是他也不反對“刑”,刑只是作為德教的輔助手段而已。故答案選擇B項。3.C解析:由材料中的“明天理,正人心”可知,該思想家應是理學家,由此可排除A、B兩項。王陽明是明末的理學家。黃斡是宋代儒學大師,不可能評價明末的思想家,由此可排除D。故C項為正確答案。4.D 解析:題干材料體現了“心即理也”的心學主張,四個人中只有王陽明是心學的代表人物,故D項符合題意。5.B 解析:題干材料的意思是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思想,不應盲目地隨人俯仰。由此可知,李贄強調的是思想自由,故選B。A、D兩項從題干材料中無法體現;李贄反對宋明理學,但并沒有提出君主立憲制,故C錯誤。6.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閱讀題干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顧炎武強調“舍圣人之語錄,而從事于后儒,此之謂不知本矣。”即孔孟儒學才是根本。因此答案為D。7.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問題、對比問題的能力。首先明確比較的對象是二者的言論,其次要結合言論內容和所學知識進行比較,A、 D兩項只符合孔子,排除;二者的主張有相似之處,B項錯誤,排除;“仁”、“禮”與“善”、“道德”、“好習慣”所強調的內容有很多相同之處,都涉及個人的道德修養,因此C項正確。8.D解析:解題關鍵是了解《十日談》中體現的人文主義實質, 這部作品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欲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9.D 解析:根據材料“不應……只照別人”“而是返回來照自己”,就是對自己提出的約束,而得出答案。A、B、C在材料中都無法體現。10.C 解析:依據社會契約論,國家的權力屬于人民,統治者以契約的形式從人民手中取得權力,如果他違反民意人民就有權推翻他。A項雖然屬于盧梭的言論,但它只是人民權力的一個方面,而國家權力屬于人民才是人民權力的根本,所以,A項否定;B、D兩項屬于伏爾泰的主張。11.B解析:依據材料“授民以時”為郭守敬編制歷法的目的,百姓對歷法的需要主要是依據歷法從事農業生產活動。12.B解析:本題考查先秦時期文學特色!对娊洝芬运难詾橹鳎膳懦鼳。根據“形式活潑多樣”“適宜于抒寫復雜的社會生活”,可知此體裁是楚辭,故選項B正確。漢賦是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可排除C。唐詩的句式比較規則,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可排除D。13.C 【解析】A項為小篆,B項為隸書,D項為楷書,三者都有中規中矩的特點,C項為行書,能體現“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特點。14.A.解析:本題考查了古代中國的書畫藝術。由題目中的信息“書肇于畫”即可選出A項。B項的說法與題意相反;C、D兩項的表述與題意無關。15. B 解析:狹義相對論認為,物體運動時,空間和時間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這一理論直接支持了題干中的試驗,也解決了經典物理學的一個缺憾。16. D 解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不同的階級、階層提出了各種救亡圖存的主張。對于西方進化論的思想,可以理解為一種借用,借此來宣傳自己的主張,如康有為通過生物進化的觀點宣傳變法維新。但說其解決了解決了救亡圖存的理論基礎就是錯誤的。17.A解析: 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以蒸汽機為動力,故A錯誤。18.D 解析:據所學可知A、B兩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網絡反腐不是國際反腐的主要方式,可排除A項;B項與事實不符;C項表述錯誤。越來越多的丑聞以及其它政治經濟相關問題通過媒體披露,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但也有被國家或集團利用的可能。故選D項。19.B 解析: 魏源的《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而且提出了學習西方軍事技術的主張,因此正確答案為B。20.A 解析:本題以康有為的話為切入點考查中體西用思想。近代把中國的封建綱常倫理稱為“體”,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稱為“用”,題干中康認為:“無體不立,無用不行”,可看出其主張中學和西學應融會貫通,缺一不可;根據以上分析可知BC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A。21.C 解析: 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李大釗率先舉起社會主義的旗幟。22.D 由材料內容可見,孫中山是貧困的農家子弟,他的出身和小時候的經歷刺激他很早就關心民生問題。23.B 解析: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開創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A項表述錯誤,C項為列寧的貢獻,D項為鄧小平的成就。24.A 解析:本題考查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解。注意時間是“1979年”。B項是1992年,C項是1982年,D項是1987年。25.C 解析:本題考查“三個代表”思想的作用。 “三個代表”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26. 【參考答案】(1) 天賦人權,反對宗教迷信。(2分)(2) 不同之處:伏爾泰,宗教神學;陳獨秀,封建倫理道德。(2分)相通之處: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政治制度。(1分)(3) 贊賞:理性治國;禮制;仁;和諧。(3分)否定:君主專制。(1分)(4) 防止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繼承人文主義傳統因素(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2分)27.【參考答案】(1)原因:在于中西的社會狀況不同。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新興資產階級產生,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近代科技由此誕生。中國這一時期農耕經濟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封建專制制度和重人倫、輕自然的文化傳統等因素導致科技發展緩慢。(6分)(2)變化:由英國轉到法國,原因: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促進了歐洲科學技術和工業現代化的發展。(4分)(分析其他原因如從經濟發展、制度改革、政府鼓勵等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給分,但總分不得超過4分。)(3)三大革命指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工業革命的發展和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3分)28.【參考答案】(1)前人的科技成就奠定基礎;瓦特勤奮好學,勇于創新。(2分)影響:蒸汽機成為歐洲產業革命的原動力,完成了手工工場向工廠制機械化生產的轉變,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4分)(2)近代工業的迅速發展;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電學理論完善,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電力技術賴以發展起來的社會條件形成。(3分)(3)互聯網開創了教育新模式促進終身學習成為普遍趨勢。(2分)認識:計算機應用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使得犯罪活動猖獗起來;人們在認識利用科技,不僅要關注它積極的一面,也不應忽視它的消極面;需要加大力度研制計算機安全防范裝置和完善法律保護措施。(3分)29.【參考答案】(1)袁世凱夢想恢復帝制,廢除臨時約法,實行獨裁統治,在思想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4分)(2)民主代替君主,自由代替專制,乃是新陳代謝的必然規律,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中國要想強大,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須拋棄數千年的專制政治,而代之以民主政治。(4分)(3)認識到俄國十月革命對世界的深遠影響,主張向俄國學習,改造中國。(4分)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www.gkstk.cn湖北省穩派教育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掃描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8460.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