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高 考試時間:100分鐘 總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分兩部分,第Ⅰ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2、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紙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的無效。圖1 金朝“貞佑寶券”(紙幣)拓片(植入銅活字以防偽)圖2 1490年華隧銅活字印本《宋諸臣奏議》圖3乾隆年間木活字《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書頁圖4 1874年王韜創辦的《循環日報》(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西式中文鉛活字排印的華資中文日報)①②服務對象廣泛 ③技術逐漸進步 ④技藝水平一直領先世界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科技固然成績突出,但這些成果在技術方面停滯于農業和手工業的經驗工藝的水平上,在理論上始終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以變幻莫測的道、氣等概念來建構學術體系……混有大量的荒誕不經的反科學的成分!边@主要是表明中國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求真C.具有很強的封閉性D.落后于西方國家9.唐詩及以前的諸文體大多屬于精英文學,深沉莊重,簡潔精練;宋詞及以后的諸文體更傾向于平民文學,寄興繾情,娓娓道來。出現這種變化的歷史原因不包括A.社會生活去綱;瘞淼拇蟊娗榫w愉悅B.商品經濟趨向繁榮促使市民階層的壯大C.印刷術等技術創新利于彰顯平民的審美訴求D.古代文明發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綜合結果10.馮天瑜在《中華文化史》一書中認為:“唐代銓選人才,有四項考察標準,一曰身,二曰言,三曰書,四曰判。對書法的要求,必須是‘楷法遒勁’!边@表明唐代書法藝術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A.統治者對書法的偏愛B.人才選拔制度的推動C.書法家藝術修養的提高D.士大夫審美標準的轉變11.1645年左右,英國一批科學家開始每周在倫敦聚會討論科學研究等問題。1662年,查理二世頒發特許狀,批準成立英國皇家學會,旨在利用和完善自然知識,促進自然知識的發展。上述歷史現象得以出現的歷史條件有A.工業革命的展開B.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C.生物進化論的確立D.牛頓力學體系的形成12.“科學的真理不應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最先提出這一理論并付諸實踐的科學家是A.伽利略B.牛頓C.達爾文D.普朗克13.電視政論片《大國崛起?工業先聲》的解說詞說:“牛頓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边@表明A.牛頓是工業革命的倡導者B.科技為生產發展提供了條件C.改良蒸汽機問世標志著工業革命開始D.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推動生產力進步14.約翰?尤?內夫認為:“人類能夠憑借汽船和鐵路越過海洋和大陸,能夠用電報與世界各地的同胞通訊。這些成就表明了工業革命這一階段的影響和意義!边@一階段的成就還有A.工廠作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出現B.利用蒸汽機作動力 C.發電機、電動機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D.利用互聯網加強聯系15.1901年,梁啟超寫道:“凡公理所在,不必以古人曾行與否為輕重也,故堯舜禪讓之事實與今日之新主義無甚影響。即使堯舜果有禪讓,則其事與今日民主政體絕異。”對此理解錯誤的是A.梁啟超割斷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實的聯系B.梁啟超從全新的資產階級立場闡釋民權C.梁啟超拋棄了中國古有民主制度的牽強附會的說法D.梁啟超借助西方的民權說來發展戊戌變法16.陳獨秀曾經聲稱在新文化運動期間他的某些主張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卻層出不窮。林紓在自編的小說中表達了把陳獨秀、胡適、錢玄同諸人一網打盡的愿望,除了留下一個笑話外,沒有任何實際效果。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期間A.學術自由得到切實保障B.學術寬容得到廣泛認同C.思想和言論相對自由D.科學成為社會主流思想17.某教授指出,中國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并不是人權與自由的啟蒙意識,而是這種為民族生存而激發的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避害趨利意識。“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識B.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C.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思想D.義和團運動的“扶清滅洋”主張18.《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是清末長篇譴責代表作之一。小說描寫的是晚清時期社會上的種種怪現狀,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潰前夕的社會畫卷。下列內容不屬于作品中的“怪現狀”的是A.大清子民“剃發蓄辮”B.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C.孔子“穿西裝”D.“尊孔復古”19.孫中山說:“政是眾人之事,集合眾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權;治是管理眾人之事,集合管理眾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權。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兩個力量:一個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個是政府自身的力量!毕铝惺录蠈O中山的“政權”思想的是A.成立同盟會B.建立湖北軍政府C.成立南京臨時政府D.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0.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為兩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義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會主義的革命,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革命過程。而所謂民主主義,現在已不是舊范疇的民主主義,已不是舊民主主義,而是新范疇的民主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边@篇文章應發表于A.五四運動時期B.國共十年對峙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21.馬立誠在《交鋒三十年》中認為:改革開放正是一次又一次突破了陳舊思維及習慣勢力的阻礙,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階段性成果……第一次爭論的中心問題是要“兩個凡是”還是要改革開放;第二次爭論的中心問題是要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第三次爭論的中心問題是私營經濟是活水還是禍水;第四次爭論的中心問題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對還是錯。其中,第三次爭論的中心問題基本解決是在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22.美國著名太空學者迪安說:“美國人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我們在太空中面對的將不僅僅是白藍紅旗幟(俄羅斯國旗),一條紅色巨龍正在太空軌道中升起!”這條“紅色巨龍”最有可能是指A.“東方紅一號”衛星 B.“神舟五號”載人飛船C.“神舟七號”載人飛船 D.“嫦娥一號”繞月衛星23.1959年文化部舉辦“慶祝建國十周年新片展覽月”,一共展出了35部優秀影片,電影界將這一年稱為“難忘的1959年”。這一盛況的出現直接得益于A.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 B.“雙百”方針的提出和貫徹C.人民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 D.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24..劉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農村里面辦半農半讀的學校,在工廠里面辦半工半讀的學校。農忙的時候種地,農閑的時候讀書,或者一個星期做工,一個星期讀書!1986年,我國制定《義務教育法》,開始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這一變化從根本上說明了A.我國的教育方針發生了變化 B.我國的教育制度發生了變化C.我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 D.我國的基本國情發生了變化25.“社會轉型期一般是‘黃金發展期’,但也容易變成‘矛盾凸現期’。”19世紀中期的歐洲國家轉型時,社會矛盾的凸現使思想和文學領域分別出現了什么思潮或流派A.思想領域:馬克思主義 文學領域:批判現實主義B.思想領域:民族主義 文學領域:浪漫主義C.思想領域:啟蒙運動 文學領域:批判現實主義D.思想領域:自由主義 文學領域:印象派26.某小說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主人公,苦悶彷徨的小市民、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經歷。小說大量運用細節描寫和意識流手法構建了一個交錯凌亂的時空,語言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該小說屬于A.古典主義文學 B.浪漫主義文學C.現實主義文學D.現代主義文學 27.某一類作品所描寫的生活往往帶有幻想的特點,在虛構的特殊的環境中,描寫一些具有奇特的超人品格、行為和能力的形象。下列作品符合這一要求的是①《西游記》 ②《人間喜劇》③《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④《巴黎圣母院》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46分)二、非選擇題(第28題16分,第29題16分,第30題14分,共46分)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從政治來說,荀學有功于時政。漢代統治者從荀學的思想中找到了理論基礎。首先,荀子認為君權、道德、刑法、封建專制制度之所以必要、合理,就是因為人性邪惡不正。其次,荀子提出“法先王,明禮義,一制度”(《儒效》)!胺ê笸酢奔凑曏呄蚪y一的現實,強調“欲觀千歲,則數今日”(《非相》)。荀子還提出“立君上之執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性惡》)。總之,荀子的著眼點是放在已經變化了的現實!幾怨纠ぁ盾鲗W論稿》材料二 漢王朝經過幾代“無為而治”,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局面,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體制,潛在的政治危機一直威懾劉氏皇權。董仲舒深切感受到黃老“無為之治”已經不能解決現實的流弊,迫切需要一種新的學說來解決現實的危機。他在繼承孔孟仁學思想的基礎上,以天人感應說對其進行了改造,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一統思想,以強制手段來規定國家政治生活的指導思想,從實踐上完成了封建政權與儒學的并軌,對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從荀子到董仲舒是為中國專制政權尋求思想統一由法理走向實踐的過程!幾詫O麗娜《從荀子到董仲舒:試論“大一統”思想的形成》材料三 理學是中國古代最為精致、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理學家將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進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約束帶有自我色彩、個人色彩的情感欲求。應該看到,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也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獜堘纺辍⒎娇肆⒅骶帯吨袊幕耪摗贰M正清《》材料材料? 1912年1月19日,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普通教育暫行方法》。規定“初等小學可以男女同湖北省荊門市2015-2016學年度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74548.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