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歷史下冊周練試題(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二歷史下冊周練試題

班級 姓名
一.:
( )1.要研究某一地方某一時期的歷史,首先要正確的判斷出哪些史料適合這一時間和空間。下列史料中,不適合對春秋時期四川盆地歷史研究的有 ①《春秋》 ②《史記》③都江堰 ④《農政全書》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 )2.中國古代常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表示不同的方位。唐初,秦王李世民在宮城玄武門發動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得立為新太子而登皇位,史稱“玄武門之變”。該玄武門應是宮城的
A.東門     B.北門
C.西門    D.南門
( )3.2009年8月21日,國家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共同主辦的“流感大流行應對與準備國際科學研討會”宣布,中藥抗甲流病毒臨床與實驗研究均取得重大突破。我國第一部完整的中醫藥物學著作是
A.《黃帝內經》       B.《唐本草》
C.《神農本草經》      D.《本草綱目》
( )4.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種豐富,饅頭、炸油餅、胡餅則深受內地人的喜愛。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南稻北粟格局的影響
B.運河溝通南北的作用
C.民族融合加深的產物    
D.政府政策引導的結果
( )5.兩稅法之所以是我國古代賦稅制度的一大變革,主要是因為
A.改變了自戰國以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度
B.一年分夏秋兩次征稅
C.適應了均田制破壞后土地兼并的情況
D.使封建國家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
( )6.隋唐以的歷代統治者都沿襲使用科舉制,其根本原因是科舉制
A.有利于選拔人才 B.有利于鞏固專制統治
C.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D.得到了不斷完善
( )7.隋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其作用表現在 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②輕徭薄賦有利于荒地開墾,保障政府的賦稅收入③穩定的賦稅④改變了過去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8.下列關于唐朝市場的表述,準確的是:①政府對城市的市場進行嚴格管理②“草市迎江貨”反映了長江沿岸城市的繁盛③市場金融服務領先于歐洲④繁華的夜市是唐前期中原城市的一大特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9.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彼谖黄陂g最能體現這一思想的重大舉措是:①與吐蕃和親,送去手工業品和醫藥、生產技術書籍 ②在東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封皮羅閣為云南王,把手工業技術傳到南詔 ④接待渤海人長安學習漢族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0.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羅如是說:“新羅號為君子國,頗知書禮,有類中華,以卿學術,善以講論,故選使充此!边@反映出:①新羅化十分發達②新羅與唐朝關系密切③中國化對其影響大④唐政府重視對外交往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11.唐朝時,中國和非洲也有往。下列有關這方面的證據中最具說服力的是
A.中國史書上有這方面記載
B.唐朝人杜環在非洲留下行蹤
C.唐太宗時東非索馬里使者到中國,受到很好的接待
D.當代考古中,在非洲發現了中國陶瓷殘片包括唐三彩
( )12.唐朝的對外政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況。出現盛況的根本原因是
A.經濟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B.政治制度領先于世界各國
C.開辟了發達的水陸交通線
D.統治者以開明的態度吸納先進化

二、非:
13、(24分)材料1:人類歷史從本質上說是人類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明的發展及人類自身的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明由物質明、精神明和政治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共同發展。 ——《人類明史》
材料2:下列一組唐詩:
①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杜甫《憶昔》
②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靄空迷晝景,臨宇借寒光。
——李景《都堂試貢士日慶春雪》
③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云帆轉遼海,粳稻東吳。——杜甫《后出塞》
④登唐科第語唐音,望日初生憶故林。鮫室夜眠陰火冷,蜃樓朝泊曉霞深。
——章孝標《送金可紀歸新羅》
材料3:歷史學者認為隋唐歷史的總特征是處于中國古代封建農耕明的繁榮時期。其橫向表現為:政治明繼往開,物質明成果豐碩,區域明協調發展,中外明雙向交流……            ——《農耕明的繁榮》
(1)材料1表述的研究歷史的角度被稱作什么觀點?(2分)明的碰撞與交融的結果是“雙贏”,中華明從古代到近代的發展過程中共經歷過哪兩次重要的碰撞?(4分)其結果證明了明的什么發展規律?(4分)


(2)材料3的研究者如果選用材料中的唐詩作為材料論證其觀點,他可以使用哪些唐詩分別證明?(8分)

(3)“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往往引起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深深思考。根據范例完成下面題目。(6分)
范例一:從提高執政能力的角度理解隋亡唐興的根;
范例二:從政治明建設的角度理解隋唐的制度革新;
題目一:從          的角度理解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題目二:從擴大對外開放的角度理解            ;
題目三:從         的角度理解隋唐時期取得領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14.(28分)下列材料:
材料1:?统颂祜L,將船遠行役。譬如云中鳥,一去無蹤跡。
——(唐)李白《估樂客》
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夜聞。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材料2:老農家貧在住,耕種田三四畝。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旁空室,呼兒登收橡實。
西江賈客珠百鍾,船中養犬長食肉。    ——(唐)張籍《野老歌》
材料3:今夜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 (宋)陸游《雜賦》
爾盜賊往往有,劫殺賈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1)概括材料1所反映出的唐代商業發展的情況。(10分)

(2)依據材料2,指出該詩都記錄了哪些社會政治經濟現實?說明了什么?(8分)

(3)從材料3中你能看出哪些歷史信息?(4分)面對商品經濟發展的狀況,唐宋政府依舊實行什么經濟政策?為什么?(6分)

高2012歷史周練4參考答案:DBCCA BCBAD DA
13.答案:(1)明史觀;農耕明和畜牧明(游牧明)的碰撞,工業明和農耕明的碰撞;人類明在不斷的碰撞中進步,先進明必然戰勝落后明。
(2)政治明:②④;物質明:①③;區域明:③;中外明:④。
(3)加強民族團結 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與交流 建立創新型國家(或科教興國)
14.答案:(1)商業發展:唐朝時,商業貿易活躍,一些商人為追逐利潤而遠離家鄉;水上貿易發達;出現不受時限的喧鬧夜市;酒店和娛樂業興旺。
(2)社會現實:賦稅負擔沉重,貧富分化加劇。農民陷入困境,紛紛逃亡區,墾為田。富商財富匯集,生活奢糜。
(3)信息:商業發展滲入農村,出現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財產得不到保障。政策:重農抑商。原因:鞏固君主專制統治的需要;小農經濟是封建統治的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0035.html

相關閱讀: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