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連城、永安、漳平一中,龍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聯考
2011-2012學年下學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歷史試題
(考試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
第Ⅰ卷( 共60分)
一、單項(共6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多選、不選或錯選,該題均不得分,選對一題得2分)
1.梭倫在抒情詩中表達了實行民主改革的原則:“我所給予平民的適可而止,他們的榮譽不減損也不增多:即使是對那些有財有勢的人也一樣,我不使他們遭受不當的損失�!痹谒髠惪矗畱敚ā 。�
A.捍衛平民的權利B.兼顧平民和貴族的利益
C.維護貴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貴族的要求
2.雅典執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選區時,“把全部村社分為三十區,十區在城市附近,十區在沿海,十區屬于內地;……并用抽簽的辦法把這些區指定給各個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區,這樣就使一個部落在所有這些地區都占了一份�!彼扇〉倪@一措施( �。�
A.確立了依據財產多寡劃分等級的參政制度
B.廢除了債務奴隸制以使債務奴隸重獲自由
C.打破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貴族專權局面
D.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進入到“黃金時代”
3.下圖所示是“陶片放逐法(Ostracis)”,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會第6次常務委員會會議期
間(12月),常務委員會詢問公民大會是否需要進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擺脫影響力
太大的人士……下面對其敘述,正確的是( )
①是一種以民主方式反對民主敵人的有效方法
②把反民主勢力置于公民大會的嚴密控制之下
③梭倫改革時提出,在“公民法”里可得到印證
④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ks5u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之所以說《十二銅表法》是平民的勝利,主要是因為( )
A.這是羅馬第一部成法典B.廢除了債務奴隸制
C.它的制訂抱著保護平民利益的目的D.限制了貴族隨意解釋法律的特權
5.在古羅馬的法律中引用了這樣一個案件:在一個公共廣場上,一名理發師為一名奴隸刮胡子。另外兩個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個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發師,導致他割了奴隸的喉嚨。依據羅馬法,在公共場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隸本人對該事件負責。這表明羅馬法( )
A.有利于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B.有利于調解矛盾,規范行為
C.保護統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D.保障平民權益,實現社會公平
6.羅馬帝國的建立者屋大維的顧問叫苦不迭:“麻煩在于人口眾多,管理事務繁雜。因為公民
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們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萬別,統治起困
難至極�!绷_馬帝國的統治者為了解決這一困難,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
A.發展軍事力量,加強統治B.變革法律,實行萬民法協調各階層關系
C.完善法律體系,編纂《民法大全》 D.建立行省,加強對各地區的有效控制
7.古希臘和古羅馬在民主與法制方面取得輝煌的成就,共同原因是( )
①發達的工商業、航海業�、谵栃恼尉置妗�
③存在著相互制衡的利益集團�、芘c其它地區密切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歷史學家巴里•科沃德認為:“(《權利法案》)規定,國王必須定期召開議會,但到底幾年召開一次,法案并沒有做出詳細規定,更何況國王依然擁有隨意召開和解散議會的權力;國王還擁有制定內外政策的權力,擁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權力�!睋涿枋觯敃r英國( �。�
A.實行責任內閣制度B.削弱了議會立法權ks5u
C.國王仍然擁有較大的行政權 D.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9.“英國1796年時,120名下院議員是貴族或貴族子孫,占下院總人數的21%,還有數百人與貴族有親戚關系,或者是在貴族的贊助下當選的,二者加在一起,超過全院人數的70%�!贝瞬牧戏从沉耍ā 。�
A.英國民主代議制是少數人的民主B.英國的議會席位主要由貴族把控
C.英國資產革命革命任務沒有完成D.光榮革命是新舊勢力妥協的結果
10.2011年8月6日英國暴發了一系列社會騷亂事件,首相卡梅倫宣布啟動應急計劃,議會也召開緊急應對會議。之后,卡梅倫就騷亂事件一系列問題向議會作出陳述,威廉王子也代表女王到騷亂地區慰問、安撫民眾。材料表明在英國( �。�
A.議會行使最高立法權,限制國王行為B.國王象征性行使權力,沒有實際作用
C.內閣行使最高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D.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各國最好的政體
11.“(美利堅合眾國)在邦聯時期,國內經濟瀕臨崩潰,債臺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終于激起了謝司起義;外部的英、法、西等國虎視耽耽,伺機侵犯年輕的共和國�!边@一材料表明美國當時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
A.鎮壓人民起義B.打擊外侵略
C.建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 D.建立強大的世界帝國
12.美國1787年憲法第一條第二款:“……眾議院人數和直接稅稅額均應按本聯邦所轄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數目指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實際統計應于合眾國國會第一次會議3年內,以及此后每10年內依照法律規定的方式進行�!睉椃ㄖ嘘P予人口統計的規定( )
A.協調各州之間的矛盾 B.改選眾議員每十年進行
C.保障公民的自由與平等 D.體現三權分立的原則
13.2009 年 1 月 20 日,美國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宣誓就職(見圖),寫在美國憲法上的誓詞有這樣一句:“我必忠實履行合眾國總統職務”。下列有關美國總統說法正確的是( )
①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
②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
③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后,組織制定了1787
年美國憲法
④總統原則上任期四年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4.英國權利法案和美國1787憲法都推動了本國歷史進程,其共同點是( �。�
①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隗w現了民主共和精神 ③推動了本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
A.①②B.②③ C.③ D.①②③
15.下列憲法中,賦予議會制約政府的權力最小的是( )
A.1787年美國憲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C.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D.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6.1871年4月,巴黎公社發布告稱:“你是高利貸者、承租戶、莊園主和農場主折磨的一個鄉下勞動者,貧窮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們的勞動最好的一部分產品要給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給農民,把勞動工具給工人”。發布該告的主要意圖是( )
A.號召工農群眾迅速起義 B.進一步鞏固工農革命聯盟
C.宣布徹底廢除財產私有 D.希望得到工農群眾的支持
17.國際工人運動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財富。下列獻按時間先后排列準確的是( )
①《共產黨宣言》 ②《資本論》�、邸端脑绿峋V》 ④《<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A.③①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18.十月革命的首創性體現為( �。�
A.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
B.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
C.第一次在資本主義國家實踐了暴力革命理論
D.第一次在落后資本主義國家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19.二戰后初期,有政治家認為,當時美國在歐洲實施的某項戰略措施“最初不過是一種經濟手段,現在卻成為了美國武器庫里對付蘇聯的一種主要武器”。這一措施是( )
A.推行馬歇爾計劃 B.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
C.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倡議簽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20.1949年,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發表了著名的“破冰解凍”談話。他說:“我決心要以德法關系作為我的政策的一個基點�!头▏挠颜x將成為我們政策的一個基點,因為它是我們政策中的薄弱環節。”阿登納的用意主要在于( �。﹌s5u
A.獲取政治資本,穩定國內局勢 B.麻痹法國政府,借機東再起
C.反省戰爭罪責,取悅法國人民 D.推動德法和解,謀求聯合
21.日內瓦會議后,毛澤東就外交問題指出:“關門關不住,不能關,而且必須走出去�!边@里,“必須走出去”的戰略意義在于( )
A.緩和中蘇關系惡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權力
C.重建中美間戰略伙伴關系 D.發揮在國際關系中應有的作用
22.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報》確認“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雙方都認為,任何大國與另一大國進行勾結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者大國在世界上劃分利益范圍,那都是違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的�!边@表明( �。�
A.中美結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B.美國放棄了霸權主義政策
C.中美共同反對蘇聯在亞洲擴張
D.中國成為與美國對等大國
23.右圖“陽臺對話”向世界傳遞的信息是( )
A.古巴導彈危機結束
B.美蘇關系趨于緩和
C.冷戰格局全面終結
D.多極化世界的臨
24.1985年,鄧小平指出,“過去我們的觀點一直是戰爭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這幾年我們仔細地觀察了形勢”,“由此得出結論,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這一判斷( )
A.緣于美蘇關系的全面緩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
C.有利于推進國內經濟建設 D.有助于確立改革開放方針
25.周恩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胡錦濤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豐富多彩的外交實踐、獨具一格的外交藝術和外交風格,在國際社會上為黨和國家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蹦茏糇C胡錦濤高度評價的史實是( �。�
①中美關系改善 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苤刑K關系解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26.從蘇聯到俄羅斯一直存在對華漢語廣播,中國人對其稱呼經歷了“敵人之聲”、“兄弟之
聲”、“伙伴之聲”的變化過程。這三種稱呼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兄弟之聲”、“伙伴之聲”、“敵人之聲”B.“敵人之聲”、“兄弟之聲”、“伙伴之聲”
C.“伙伴之聲”、“兄弟之聲”、“敵人之聲” D.“兄弟之聲”、“敵人之聲”、“伙伴之聲”
27.下圖分別是1988年和1990年美國《時代》周刊兩期的封面,反映了當時美蘇兩國的關系。下列相關評論,恰當的是( �。�
A.“沖突加劇了”B.“盟國時代臨了”
C.“冷戰該結束了” D.“美國人輸了”
28.下表反映了二戰后西歐與美國外交關系的變化情況。這種變化主要體現了( )
朝鮮戰爭(1950—1953)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伊拉克戰爭(2003年)
參與美國組織的聯合國軍進入朝鮮不支持甚至批評美國的中東政策明確反時美國避開聯合國對伊動武
A.蘇聯成為西歐國家強有力的后盾 B.西歐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C.西歐取代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 D.第三世界國家日益壯大
2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許多國家發表聲明,對此表示支持,并強調世界各國應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爭有賴于國際社會的合作 ②恐怖主義成為全球化的主要障礙
③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鏟除 ④恐怖主義依然是國際社會的公敵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30.假如讓你寫一篇集中反映21世紀以國際關系的專稿,需要確定一組體現時代概況的“關鍵詞”。依據有關知識,你認為最準確的一組是( )
A.歐洲共同體兩極瓦解一超多強不結盟運動
B.歐洲共同體一超多強北約東擴亞太經合
C.歐洲聯盟一超多強北約東擴亞太經合
D.歐洲聯盟兩極瓦解華約解散亞太經合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40分)
二、必做題:本大題共2小題,合計60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31.(14分)北魏孝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經濟、化和風俗習慣的全面改革。下列材料:
材料一:時民饑困,豪右多有占奪,(李)安世乃上書…高祖深納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百姓成以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計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內安之。 ——《魏書•食貨志》
材料二: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拔。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者,姓或重復,皆改之�!� ——《資治通鑒》
材料三:孝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飾、飲食情景之比較。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帝改革的哪一措施?(1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孝帝采取這一措施的影響。(4分)
(2)材料二中詔令提出了什么改革?(1分)從材料中找出這一改革的論據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現象?(1分)其本質是什么?(2分)
(4)綜上分析談談北魏孝帝改革對北方社會的影響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4分)
32.(11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材料:
19世紀中后期,俄國、日本、中國先后進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實踐。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俄國解放農奴后,民眾向沙皇歡呼 明治維新時期的某一場景(舉行交響音樂會)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上?,表示變法決心。上請說:“數年以,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嗣后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請回答:
(1)你認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實?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
(2)材料二的場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2分)這一措施的實行起到什么作用?(2分)
(3)材料三與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點?(4分)
三、選做題:(共15分)請同學們將要選做的題目在答題卡上打這個“√”。
33.(A)【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長城修筑情況
地段修筑概況
東段:遼寧阜新市一內蒙古化德縣沿用戰國燕長城舊跡,部分是新筑的;累石為城、樹榆為塞。
中段:內蒙古興和縣一烏蘭布和沙漠北緣在戰國趙長城基礎上加以重新修繕,陰至賀蘭間的廣闊缺口是新筑的;依托大青和陰,主要用石塊壘砌。
西段:內蒙古準格爾旗一甘肅岷縣鄂爾多斯高原上的長城隨就勢高低起伏,城墻系夯土筑造。
——摘編自董耀會《萬里長城縱橫談•秦始皇萬里長城分幾段》
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從而全部拆毀了內地的諸侯互防長城�! �
——摘自《中國軍事通史》(第四卷)
(1)據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萬里長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6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毀“內地的諸侯互防長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論及秦始皇的統治時,認為“秦始皇筑了長城,也毀了長城。”結合相關史實,評述這一觀點。(9分)
(B)【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變法以政變的形式收場,原因很復雜,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這場政變的發生并不能簡單地歸因于清政府對維新勢力進行鎮壓,也要看到先有康有為策劃武裝暴動,企圖利用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的新軍及畢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圍慈禧居住的頤和園,試圖以暴力手段解決反對派,推動變法。然而,改革者的這些舉措很快被后黨獲悉,于是慈禧迅速出擊,逮捕、殺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
——選自《回顧戊戌重溫歷史》
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為們不但沒有時時提醒光緒帝注意爭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時時鼓勵光緒帝學習俄國彼得大帝“乾綱獨斷”,這就遠離了當時的政治現實。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從理論上說將會有利于社會進步,但也必然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沒有周全的設計。但康有為、光緒對此幾乎是全然不顧,結果許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自各方面的反對。反對者并非都是上層的頑固分子,也有中下層官員、士子和民眾。
——選自《回顧戊戌重溫歷史》
材料三:關于戊戌變法的研究所依據的材料主要是運動過后不久出現的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和康有為的后陳述如《康南海自編年譜》,由于作者就是當事者,所以很難作為信史。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強化了康梁系話語,而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釋幾乎一直沒有看到。
請回答:
(1)材料一、二對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6分)你認為戊戌變法失敗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三認為戊戌變法研究中主要依據的兩部獻史料存在著怎樣的缺陷?(3分)由
此你認為史學研究應注意什么問題?(3分)
2011-2012學年下學期第二次月考高二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題2分,共60分)
題號 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CCDBBACBCCABCB
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DDADDCBCCDCBAC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31、(14分)
(1)均田制(1分)影響: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利于調動農民的產生積極性;加速封建化進程;促進北魏經濟的恢復發展;國家收入的增加和社會安定。(任答1點即可,4分)
(2)實行漢制,采用漢姓。(1分)鮮卑族是黃帝的后代。(1分)
(3)民族間的服飾飲食等方面相互影響(1分);民族融合。(2分)。
(4)孝帝改革使北方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為國家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4分)
32、(11分)
(1)①第一種看法:不真實。這是作者美化統治者,因為改革實際是對農民進行的殘酷掠奪。(3分)
②第二種看法:真實。通過改革,農奴獲得人身自由;認為是沙皇賜予的,感激統治者;與此同時農民還可以贖買份地。(4分)
(2)措施:生活習俗西化,引進西方明,倡導“明開化。(2分)
作用:讓更多的日本人認識和了解西方明,促進了日本社會的近代化。(2分)
(3)依靠原有的統治者;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帶有濃厚的封建殘余。(言之成理1點2分,滿分為4分)
33、(15分)
(A)【答案】
(1)對舊長城重新修繕;借助地形新建長城;就地取材,建材多樣。(6分)
(2)背景:秦滅六國,統一中國。(2分)
評述:這個觀點符合史實。(1分)ks5u
第一層次(修筑長城層面):秦始皇修筑長城,加強了邊防,保證了社會安寧。濫用民力修筑長城,引起人民反抗,加速了秦朝滅亡。
第二層次(實行統治層面):秦始皇實行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其實行暴政,加速了秦朝滅亡。(6分。僅答第一層次的,最高給4分;從第二層次或結合第一、二層次作答的,給6分。如認為該觀點有偏頗之處,并能進行言之有理的評述,可酌情給分)
(B)【答案】
(1)看法:材料一認為是由于維新派鋌而走險,企圖武裝暴動,招致頑固派鎮壓;
材料二認為是由于對改革缺乏周全計劃;缺乏斗爭策略,沒有盡量減少阻力。(6分)
根本原因:民族資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政治上不成熟,與頑固派對比實力懸殊大。(3分)
(2)缺陷:是當事人的陳述,容易加進主觀色彩,影響歷史的真實性。(3分)
問題:要重視史料的甄別、辨偽、互證;關注、收集正反兩方面的史料。(3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2412.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