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海島和海域的開發B
●知識網絡
●范題精講
【例1】 未墾黑土區生長的植被類型是( )
A.草原 B.草甸 C.森林 D.灌木
解析:草原是在半干旱氣候條下,由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組成的植被類型,而草甸是在中等濕潤環境條下,由多年生草本植物組成的植被類型。我國的黑土是在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條下,形成過程以草甸過程為主發育而成的一種黑色土壤,該土壤有深厚的腐殖質層,自然肥力很高。森林和灌木主要是地、丘陵的植被類型。
答案:B
【例2】 東北區作為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代表性的樹種和主要分布地區分別是( )
A.落葉松、大興安嶺B.紅松、小興安嶺
C.紅松、大興安嶺D.白松、長白地
解析:在大興安嶺北部,主要林木是以落葉松為主的寒溫帶針葉林;在小興安嶺,主要是以紅松為代表的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到了長白地,闊葉林的比重增加了,水曲柳是長白地的代表性樹種。
答案:B
【例3】 根據西南區地形特征分析西南區發展交通運輸的不利因素。
解析:從地形上分析一個地方發展交通的不利因素,主要從地形地勢狀況、河分布狀況、地質條等方面分析。
答案:(1)西南區地形多,地勢起伏很大,自西向東跨全國地勢三大階梯,修筑鐵路、公路劈坡和填方工程大,耗費人力多。
(2)本區多崇峻嶺,且河相間,高谷深,發展交通盤展線、架設橋梁、開鑿隧道、改善航道的工程浩大、艱巨。
(3)本區地質條極其復雜,施工中需克服的困難多,解決的難題多,需要雄厚的資金和科技作支撐。(本題只要回答得合情合理即可)
【例4】 下列發展種植業的地區中,要著眼于改造水分條的是( )
①江南丘陵 ②寧夏平原 ③沿海灘涂 ④三江平原沼澤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主要考查影響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影響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有很多,如氣候、地形、土壤、水分、市場、國家政策等等。
①江南丘陵:該區水熱條配合較好,發育著一種有機質含量低、酸性強的低產土壤——紅壤,應改造土壤。
②寧夏平原:地處我國內陸,氣候比較干旱,該區發展種植業解決的問題應該是灌溉水,需引水。
③沿海灘涂:這種地區為鹽堿地,需排鹽治堿。
④三江平原沼澤地:沼澤地由于土壤內水分過多,通氣不良,地溫低,所含大量有機質,難以被分解吸收,所以對具有潛在肥力的沼澤地必須加以改良,才能變成良田。改良的主要措施是防洪治澇,降低該區地下水位,需排水。
答案:D
●試題詳解
高中同步測控優化訓練(九)
第八單元 商品農業區域的開發——以東北地區農林基地建設為例
第九單元 交通運輸的建設——以西南地區為例(A卷)
說明:本試卷分為第Ⅰ、Ⅱ卷兩部分,請將第Ⅰ卷選擇題的答案填入題后括號內,第Ⅱ卷可在各題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要求)
20世紀60~70年代,數以萬計的轉業軍人和知識青年奔赴北大荒墾荒造田,使這塊沉睡的荒蕪之地變成世界聞名的“北大倉”,成為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據此回答1~5題。
1.北大荒是指( )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遼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個東北平原D.僅指遼河平原
解析:北大荒指過去人煙稀少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答案:A
2.北大荒發展農業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
A.水不足B.地形崎嶇
C.熱量不足D.土壤貧瘠
解析: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緯度較高、熱量不足,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答案:C
3.“北大倉”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 )
A.水稻種植業B.混合農業
C.商品谷物農業D.小麥種植業
解析:北大倉主要以糧食生產為主,是全國的重要商品糧基地,所以屬于商品谷物農業。
答案:C
4.“北大倉”的耕作方式應為( )
A.精耕細作,小農機具作業B.國營農場,大型機械化作業
C.小農經營D.粗放經營
解析:“北大倉”地廣人稀,農具大型化、聯合化,單產較高,已在向集約化方向發展,耕作方式屬國營農場,故選B。
答案:B
5.“北大倉”的發展方向應是( )
A.退耕還林B.退耕還草
C.大力發展工業D.農業現代化
解析:今后的方向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糧。
答案:D
6.關于黑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黑土的有機質豐富,但仍需培肥
B.黑土的肥力很高,不需培肥
C.土壤的沖刷不會導致黑土肥力下降
D.遼河平原是我國最大的黑土分布區
解析:我國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有機質豐富,它的肥力主要自茂盛草甸植物的長年腐化積累。開墾為耕地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壞,引起土壤沖刷,導致黑土肥力下降。為了保證農作物穩產高產,黑土利用過程中要注意培肥,秸稈還田是最有效的辦法。
答案:A
7.東北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耕地面積廣大,適宜大規模機械化作業
B.宜農荒地多
C.水熱條優越,利于作物耕作
D.人少地多,且土壤肥沃
解析:東北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地肥沃,地廣人稀,余糧較多。
答案:D
8.東北林業生產的重點應該是( )
A.原木生產
B.只育不采,保護生態
C.以營林為基礎的綜合利用
D.提高經濟產值
解析:針對東北林業的現狀(采育失調、覆蓋率下降),培育和恢復森林資成為東北林區的一項首要任務。森林利用低,以后要加強綜合開發和深加工。
答案:C
9.關于東北的經濟,敘述正確的是( )
A.是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
B.農、林、牧、漁業在全國均占重要地位,尤其是冬小麥生產
C.地域單元完整,資豐富,內部經濟聯系密切
D.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解析:東北地區地域單元完整、資豐富、內部經濟聯系密切,它是我國重要的林業基地和商品糧基地,是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
答案:C
10.西南地區資豐富,但經濟發展落后的突出原因是( )
A.地形地質復雜B.經濟基礎薄弱
C.交通不暢D.政策失誤
解析:西南地區地形復雜、地表崎嶇,盡管資豐富,但由于交通條差,本區的資優勢并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
答案:C
11.其沿海港口為西南地區對外聯系最近便的出海門戶的省區是( )
A.川B.滇C.藏D.桂
解析:西南地區出海的最近通道是到廣西沿海。
答案:D
讀下圖,回答12~14題。
12.開墾P平原首先應該( )
A.引入灌溉水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D.排水
解析:根據圖中經緯度分析,該地區應為三江平原。該地區的沼澤分布較廣,要開墾為耕地,應先排水。
答案:D
13.國家在P平原興建了許多大規模機械化農場,從事商品糧生產。但在這里生產糧食,不利的自然條主要是( )
A.熱量條B.土壤條
C.降水條D.光照條
解析:據上題正確結論所知,三江平原位于黑龍江北部,熱量低成為該地發展糧食生產的不利條,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答案:A
14.目前國家決定停止在P平原開墾荒地,同時建立自然保護區,其主要保護對象是( )
A.天然林B.水林C.濕地D.草場
解析:濕地號稱“地球之腎”,人類目前已經認識到了濕地對地理環境的重要意義。我國是國際濕地保護公約的締約國,保護三江平原濕地是我國政府承擔的國際義務和責任。
答案:C
15.以“背靠大西南,服務大西南”為發展戰略的省區是( )
A.廣東B.云南C.貴州D.廣西
解析:大西南包括川、滇、黔、渝和藏三省一區一市,它對外聯系最近便的出海門戶就是廣西。
答案:D
16.在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兼具“沿!薄把亟薄把剡叀碧攸c的是( )
A.西南地區B.西北地區
C.東北地區D.華東地區
解析:大西南是指川、滇、黔、渝和藏,隨著交通建設的發展,特別是南昆鐵路的修建,廣西與大西南的經濟聯系也日益密切,共同組成大西南經濟協作區。這樣廣西沿海,川渝沿江,藏、滇、桂沿邊。
答案:A
17.下列因素與喀斯特地貌形成無關的是( )
A.石灰巖B.濕熱的亞熱帶氣候
C.流水的侵蝕作用D.花崗巖
解析:四個選項中只有花崗巖與喀斯特地貌無關。石灰巖在流水的侵蝕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D
18.下列屬于喀斯特地貌對交通運輸建設影響的是( )
A.地形崎嶇、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質條復雜
B.地勢高,氣候寒冷,多高寒荒漠和多年凍土區
C.高谷深,河縱列
D.地質災害頻發
解析:喀斯特地貌區,如滇、黔、桂三省區,流水的溶蝕作用使地形崎嶇,特別是貴州境內,峰林、峰叢林立,地表破碎,人稱“地無三里平”,交通尤為困難。此區多地下暗河,容易造成地基、路基塌陷,這為交通建設增加了困難。
答案:A
19.關于東北人工防護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大興安嶺以西
B.位于東北平原西部多林地區
C.是“三北”防護林的一部分
D.主要功能是涵養水、保持水土
解析:東北人工防護林位于東北的西北部地區。這里林木稀少,近年營造防護林帶已取得一定成績,和西北、華北地區的防護林帶連接起,成為我國“三北”防護林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造林可以防風固沙、含蓄水,保護農牧業生產。
答案:C
20.針對東北區的土地、森林、氣候資等自然條和良好的工業基礎,東北區將建成全國性的( )
①商品糧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業基地 ④牧業基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解析:這是一道有關農業區位選擇的問題。農業區位選擇的實質是充分合理利用農業土地資,以達到“以最少投入,實現最大產出”的目的。針對農業生產的地域性特點,決定了因地制宜利用農業資的必要性。此題,首先應明確東北在土地、森林資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再進行農業生產的區位選擇。
答案:B
21.有關東北沼澤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沼澤本身是一個生態系統
B.是我國特有的珍禽丹頂鶴、天鵝的棲息地
C.應全部開墾為耕地,充分加以利用
D.要有地保護沼澤
解析:沼澤本身是一個生態系統,既有沼生和濕生植物、沼澤動物和微生物,又有各種非生物系統;不能忽視沼澤在自然生態平衡中的作用,在合理開發利用沼澤的同時,對某些類型的沼澤要加以保護。
答案:C
22.“北大荒”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主要理由是( )
①地廣人稀 ②平坦地形 ③科技水平高 ④投入資金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地形平坦、地廣人稀地區是我國農業機械化利于實施的地區。
答案:A
23.關于我國東北商品糧基地與美國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農業共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二者都是種植業,主要糧食作物都是玉米、水稻等 ②二者都是商品農業,商品率都較高 ③二者都實施或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勞動生產率都很高 ④二者農場一般都是國有大型農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主要糧食作物都是小麥、玉米,故A錯。中國是國有大型農場,美國是家庭農場,故D錯。
答案:B
24.為了加強西南地區貨物的出海,在廣西沿海改造和新建的港口有( )
①北海港 ②防城港 ③欽州港 ④湛江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湛江港屬于廣東省。
答案:A
25.西南區夏秋季節常常發生泥石流災害,其成因之一是( )
A.內力作用B.多地震
C.人類活動破壞植被D.火活動
解析:體受重力作用,容易下滑,加之人類對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故易發生泥石流災害。 答案:C
第Ⅱ卷(綜合題 共50分)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50分)
26.(12分)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示地區的土地資利用類型。(3分)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D區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該地發展農業的主要優勢是_______________,主要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C處森林類型為_____________,典型樹種是_____________。(1分)
(4)B林區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典型樹種是_____________。(1分)
(5)G林區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其南部森林類型是_____________。(2分)
(6)在E、F、H、I四河流中,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是_____________河流域。(1分)
(7)D處有我國最大的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1分)
解析:東北地區土地資、森林資豐富,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和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三江平原由于緯度高等原因冬季寒冷,冬小麥無法安全越冬,只能種植春小麥。東北地區的河流中,遼河流域水土流失最嚴重。
答案:(1)草地 林地 耕地
(2)春小麥 ①地形:平坦且集中連片,可墾荒地面積廣大,便于大規模機械化開發、耕作;②氣候:夏季熱量資較充足;③水:濕潤地區,水豐富;④土壤:肥沃的黑土 ①土壤水分過多,通氣不足,地溫低,微生物活動弱,所含有機質難被吸收;②由于過濕、陰冷,春季播種困難;③夏秋雨水積存易成澇害,影響作物生長和管理
(3)寒溫帶針葉林 興安落葉松
(4)小興安嶺 紅松
(5)長白 溫帶落葉闊葉林
(6)F
(7)沼澤
27.(7分)閱讀下列,回答問題。
日本的森林覆蓋率將近70%,森林資極其豐富,但日本卻每年要進口大量木材,特別是一次性筷子幾乎全靠進口。日本還成立了“樹木銀行”,在工程建設中需要砍伐的樹必須存入“銀行”,等工程完工后,再種植至少等量的樹木,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
(1)日本大量進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為(2分)( )
A.日本木材消費量大,國內無法提供那么多木材
B.一次性筷子是勞動力密集型工業,日本生產利潤小
C.日本的林木質量太次,不能利用
D.日本是為了大力保護本國的森林資
(2)日本的一次性筷子使用后,會如何處理(2分)( )
A.衛生填埋B.燒掉
C.做造紙原料D.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
(3)日本的做法對我國森林保護有何借鑒作用?(3分)
解析:日本采取的這些措施都是為了保護本國的森林資。因為森林不僅是一種自然資,為人類提供木材等,更是一種重要的環境資,它在涵養水、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減少水旱災害、保障農牧業穩產高產方面的作用更為重要。所以我們也要學習日本人,保護、珍惜、合理利用我國有限的森林資。
答案:(1)D(2)C
(3)①注意采育結合,營造人工林,保護現有森林資;②加強資的綜合利用;③教育國民養成愛樹、植樹的良好風氣。
28.(5分)讀黃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結構表和黑龍江墾區土地利用結構表,回答下列問題。
表1 黃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結構表
56.14%20.09%12.57%8.02%3.18%
耕地其他用地林業用地牧業宜農荒地
表2 黑龍江墾區土地利用結構表
37.73%14.41%6.25%30.29%11.32%
耕地林地草地宜農荒地其他
(1)與黃淮海平原相比,黑龍江墾區宜農荒地_____________。就宜農荒地的農作物產量看,______________增產潛力大。(2分)
(2)黃淮海平原提高農作物產量的著眼點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試分析兩地區的土地利用結構的合理性。(2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黑龍江墾區的土地利用結構、特點及黃淮海平原和黑龍江墾區土地利用結構的合理性。黑龍江墾區宜農荒地多,土地類型豐富,結構較為合理。而黃淮海平原耕地比重大,牧業和林業用地比重較小,出現單一經營局面。
答案:(1)多 黑龍江墾區
(2)挖掘現有耕地的生產潛力
(3)黑龍江墾區土地類型豐富,結構較為合理。而黃淮海平原耕地比重大,牧業和林業用地比重小,出現單一經營局面。
29.(14分)讀“南昆鐵路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稱:(3分)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該鐵路經過著名的_____________地貌風景區,地質條極為復雜。(1分)
(3)修建南昆鐵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解決云南_____________礦和貴州_____________的外運,促進_____________水能資和廣西_____________礦的開發。(4分)
(4)該鐵路途經地區的民族構成和經濟狀況如何?(2分)
(5)該鐵路的建成對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有何影響?(4分)
解析:考查南昆鐵路沿線的自然、人狀況。
答案:(1)昆明 南寧 平果
(2)喀斯特
(3)磷 煤 紅水河 平果鋁
(4)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區,大多數是我國的經濟欠發達和最貧困的地區。
(5)①形成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方便了對外貿易和聯系;②加快資開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帶;③有利于我國扶貧攻堅目標的實現,進一步縮小東西差距,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④帶動旅游業發展。
30.(6分)讀下列字及圖,回答問題。
材料一:30多年前,在四川與云南交界處發現了一個罕見的大鐵礦。毛澤東主席聽了匯報后,問那個地方叫什么,回答說沒有名字,只有7戶人家和一棵大樹,當地人叫它攀枝花。毛澤東笑了:“那就叫攀枝花吧!”
現在,攀枝花是我國著名的鋼鐵工業中心,人口已達近百萬。
材料二:攀枝花市位于雅礱江匯入金沙江處,附近有豐富的煤鐵資。攀枝花鐵礦還含有釩、鈦等稀有金屬伴生礦,適合冶煉優質合金鋼。成昆鐵路修建后,攀枝花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被稱為“西南鋼城”。
(1)攀枝花市成為鋼鐵工業基地的主要條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成昆鐵路的修建,對攀枝花市的發展起了什么樣的作用?(2分)
(3)攀枝花市在發展的同時,城市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下列能改善攀枝花環境的措施是(2分)( )
A.在周圍地區建立衛星城,疏散市區人口
B.大規模擴大城區面積,減輕人口過多的壓力
C.嚴格控制工廠排放“三廢”標準,并對“三廢”進行回收利用
D.將工礦企業遷往遠離城市的地區
解析:攀枝花位于雅礱江匯入金沙江處,附近有豐富的煤鐵資。攀枝花鐵礦中還含有釩、鈦等稀有金屬,適合冶煉優質合金鋼。成昆鐵路通車后,它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西南鋼城)。
答案:(1)附近有豐富的煤鐵資,成昆鐵路從旁邊經過,運輸方便
(2)成昆鐵路修建后,使得攀枝花的鋼鐵產品可以順利輸出,對其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3)C
31.(6分)糧食生產和糧食貿易是當今世界各國關注的問題,讀下列圖表,回答問題。
部分糧食價格及我國進口數量(2001年)
單位小麥玉米大豆
中國市場價元/噸(人民幣)116011312198
國際市場價元/噸(人民幣)11267391501
(1)分析比較美國玉米帶與中國玉米帶的不同點。(3分)
(2)我國三類糧食(小麥、玉米、大豆)的價格為什么高于國際市場價格(至少答三點)?(3分)
答案:(1)①經營方式不同,中國農場屬于國營農場,美國農場為家庭農場;②美國農場的專業化、現代化程度高于中國;③中國玉米帶所處的緯度較高。
(2)①耕地多,人口多,農民人均產量低;②農業現代化水平低,農業勞動生產率低,糧食單產低;③耕地退化嚴重,自然災害多發,農業受災損失嚴重;④農民負擔重,農業生產成本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3501.html
相關閱讀: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中國的生物災害
正午太陽高度
旅游規劃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