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美國和加拿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二十一時 美國和加拿大
一、美國:
[讀圖識記]
1.兩大洋、墨西哥灣、兩個海外州;
2.三大地形區:落基脈、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亞脈;
3.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新奧爾良——墨西哥灣、密蘇里河、圣勞倫斯河、格蘭德河、哥倫比亞河;
4.主要城市群:大西洋沿岸(波、紐、費、華),五大湖沿岸(德、芝、底、布、匹),太平洋沿岸(西、圣、洛、硅谷),南部(休、新)
5.主要農業帶。
(一)國土組成:本土有48個州、一個首都所在的特區,還有2個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面積930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二)位置:
海陸位置:本土東臨大西洋、南臨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西南鄰墨西哥、北鄰加拿大;阿拉斯加州北臨北冰洋、南臨太平洋;夏威夷州為太平洋中的島嶼。
經緯度位置:本土位于120°W——80°W,30°N——50°N之間;
阿拉斯加州位于160°W——80°W,60°N——70°N之間;
夏威夷州位于180°——155°W,20°N——30°N之間。
(三)自然條的特點:
1.溫度帶及氣候:本土絕大部分在溫帶(南部為亞熱帶);阿拉斯加州在高緯度,屬于寒帶和亞寒帶;夏威夷州在熱帶。
美國的主要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其次還有溫帶草原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極地氣候(阿拉斯加州),高原地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夏威夷州),所以美國的熱帶農產品需進口。
2.海陸位置:本土三面臨海,東臨大西洋、南臨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沿海多優良港
灣,冬季不凍。所以海運便利。
3.地形:平原面積占全國面積一半以上,約占世界耕地面積10%。
(1)美國耕地面積共有1.9億公頃。
(2)地形區——三大縱列帶: 西部:高原、地(科迪勒拉系)
中部: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
東部:低(阿巴拉契亞脈)
[注意]分析美國的國土面積比中國小,但耕地面積卻比中國多,原因:中國區面積廣大,耕地比重小,而美國以平原為主。
4.河湖: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為灌溉、航運和發電提供了良好條。
5.自然資:礦產、森林、草原等自然資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銅、鐵等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工業生產的高度發展、高消費和浪費仍大量進口工業原料,是世界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另每年需大量進口錳、鉛、礬、鎢、鎳、鉻等礦產。
(1)礦產: ①煤炭: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亞脈(儲量大、質量好)、中部平原、落基脈(儲量更大、但質量差)。
②鐵:主要分布在蘇必利爾湖西岸和伯明翰附近。
③油氣: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阿拉斯加沿岸和加利福尼亞州。
④有色金屬:主要分布在落基脈。
(2)森林、草原:美國擁有18億公頃的森林,森林覆蓋率占全國1/3,主要樹種有美洲松、黃松、白松和橡樹類。草原面積廣闊。
(3)水能豐富:哥倫比亞河是美國水能最豐富的河流!颍涸摵游挥跍貛ШQ髿夂騾^,降水較多;又處于大陸西岸,迎風坡降水豐富;注入海洋,流程短,落差大。
(4)核電發達:美國核電量居世界首位。
(四)多民族國家和種族間的不平等:
1.人種:本區人口2.7億。
(1)白種人占80%以上;
(2)有色人種主要是黑人,約占13%,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城市,特別是紐約、芝加哥、落杉磯、費城、底特律、華盛頓等;
(3)印第安人有100萬人,分布在“保留地”;
(4)華人、華僑有165萬人,主要分布在舊金、紐約、落杉磯等城市;
(5)墨西哥人有1000萬;
2.人口分布特點:(1)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2)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區域;
(3)東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
3.人口國內遷移:近幾年,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從東北部“冷凍地帶”向南部、西部“陽光地帶”遷移。
冷凍地帶——緯度高,氣候寒冷;工業集中,大氣污染嚴重。
陽光地帶——陽光充足,環境優美,空氣潔凈。
(五)農業的現代化和專門化:
1.農業生產特點:
(1)農業現代化水平高,高度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集約化,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生產率最高的農業國。
(2)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美國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農產品有:玉米、大豆、小麥、棉花、煙草、稻米;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玉米、小麥、);
美國是世界上進口熱帶經濟作物最多的國家,主要有咖啡、可可、香蕉、天然橡膠等。
(3)農業生產實行了地域專門化(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等)。
(4)生產規模大(家庭農場方式經營)。
(5)科技投入比例大,商品率高。
(6)種植業和畜牧業并重。
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燕麥等;
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中國、美國、中亞地區是世界產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產國)、大豆、甜菜、煙草等;
畜牧業很發達。
2.農業地域專門化:
(1)定義:地域專門化是指農業生產中按地區進行的社會分工,即各地區根據當地自然條、社會經濟條、市場需求及歷史地位,形成一種比較集中的特定農業部門,該部門以大量商品性農產品投入到區際農產品的交換中去。
(2)地域專門化生產的好處:①.充分發揮地區的環境和資優勢;②.充分采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③.有利于科學管理和機械化作業。
缺陷:加劇了農業生產不平衡的狀況。
3.農業帶及其原因:
農業帶分布原因
乳畜帶五大湖區及其以東大西洋沿岸自然因素:緯度較高,氣溫低,生長期短;土層薄、土質較差;不適合種糧食,而適合牧草和青貯玉米。
社會因素:接近工業區、城市和人口眾多,有巨大的牛奶和乳制品消費市場。
玉米帶中部平原,乳畜帶東南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溫,年降水量500——1000mm。
小麥帶中部平原,中部和北部各有一個小麥帶南部:為冬小麥。北部:為春小麥。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黑土);夏季高溫,年降水量400——600mm。
棉花帶中部平原,35°N以南
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緯度較低,熱量充足,無霜期200天以上;年降水量500 mm以上。
亞熱帶
作物帶東南沿海,棉花帶以南,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緯度較低,熱量充足;降水豐富。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毫米。
畜牧和灌
溉農業帶西部高原,地地區內陸性氣候,高原上年溫差較大,干旱少雨,天然牧場;地廣人稀。

4.農業地域類型:①乳畜業——即分布在乳畜帶。
②商品谷物農業——即分布在玉米帶、小麥帶(中部平原)。
③水稻種植業——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旱地直播)。
④大牧場放牧業——西部高原和地地區。
⑤混合農業——混合農業帶。
5.分析農業區位條:(必修下冊)
例:商品谷物農業:①.優越的自然條(地勢平坦廣闊;土壤深厚、肥沃;水充足;氣候溫和,降水豐富,夏季潮濕);②.便利的交通運輸(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運,與公路和鐵路相銜接);③.地廣人。ㄟm宜大規模生產);④.高度發達的工業;⑤.先進的科技。
(六)工業:
1.現狀: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現代化程度高;是輸出工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
2.對外貿易:①.出口多——工農業發達;
②.進口多——由于本國消費量最大,是世界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海外投資多,跨國公司遍布各大洲;由于西歐、日本的興起,地位下降。
③.外貿是進口大于出口;
3.工業區:
工業區發展特點發展條工業部門工業中心
東北部工業區(五大湖南岸和大西洋沿岸)世界著名工業區,
美國工業發展最早
的地區,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開發最早;煤鐵資豐富;交通便利;平原土壤肥沃;市場廣闊。鋼鐵、汽車、化學紐約、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
南部工業區
(墨西哥灣
沿岸等地)二戰后工業迅速發展,條優越的“陽光地帶”“陽光地帶”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墨西哥灣西北石油豐富。石油、宇航、飛機、電子休斯敦
西部工業區
(太平洋沿岸)二戰后興起,資
豐富的“陽光地帶”礦產資豐富;環境優美;知識密集。宇航、飛機、電子落杉磯、圣弗朗西斯科、硅谷

4.[注意]分析美國東北部工業區高度發達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位于美國東北部,西臨大西洋;
②.歷史基礎:東北部是歐洲移民最早遷入的地方,資本主義發展最早;
③.資:礦產資豐富,如阿巴拉契亞脈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鐵礦;
④.交通:湖、河、海交通便利,大西洋沿岸有許多良港,如紐約、費城;五大湖水運便利;
⑤.農業基礎:平原土壤肥沃,臨近玉米帶、小麥區、乳畜帶,農業基礎好;
⑥.市場廣闊:擁有龐大的市場。(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場潛力巨大,發達的工業、農業、礦業、交通運輸本身就是重工業產品龐大的消費市場)
小結:一個地區工業發展條的分析規律——地理位置、歷史基礎、礦產資、交通運輸、農業基礎、消費市場、科技力量、勞動力。運用以上分析規律,學會分析日本、德國、英國工業發展的條。
[注意]分析“硅谷”新興工業的特點:(必修下冊)
①.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占較大比例;②.增長速度比傳統工業快得多,并且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較短;③.研究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占的比例較高;④.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注意]分析“硅谷”新興工業的區位條:(必修下冊)
①.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②.氣候宜人;(地中海式氣候,溫暖濕潤)③.有高等院校,知識密集;④.便捷的交通;(舊金的航空港、高速公路)⑤.軍事定貨。
(七)城市:
1.華盛頓:美國首都,全國政治中心。
2.紐約:美國最大城市、最大海港、綜合性工業中心,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聯合國總部所在地。
3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鋼鐵工業基地,農產品加工,鐵路樞紐。
4.底特律:最大汽車工業中心(汽車城)。
5.匹茲堡:“鋼都”。
6.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學工業基地,航空航天研究和發展中心。
7.洛杉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最大飛機制造中心,航天,電子,石油,電影,華人集中。
[注意]洛杉磯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生光化學煙霧事的城市,原因——①.汽車數量過多,排放汽車尾氣中含大量氮氧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在紫外線照射下生成刺激性物質;②.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擴散;③.夏季多逆溫天氣,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8.圣弗朗西斯科(舊金):海港,電子——“硅谷”,石油,農產品加工,華人集中。
9.新奧爾良:美國第二大港口,旅游勝地。
四.加拿大:
(一)概況: 位于北美洲北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北和南部與美國相鄰。
面積997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二位。
境內88%的土地,分布著亞寒帶針葉林、苔原、冰原和湖泊。
(二)人口分布:①人口密度低,不足3人/平方千米,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②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狹長的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走廊地帶
——原因:氣候較適宜(冬季嚴寒時期較短,夏季溫暖);平原地形,土壤較肥沃;開發較早,工業發達。
③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三)地形——南北三大縱列帶 西:科迪勒拉系
中:中央大平原,多湖泊——冰川作用。
東:拉布拉多高原
(四)氣候和自然帶:
1.氣候:主要是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和寒帶苔原氣候。
2.自然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大部分地區)、溫帶落葉闊葉林(南部五大湖區)、苔原帶(北部)、冰原帶(北部)。
(五)自然資——森林、礦產、水能、漁業資豐富:
加拿大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能夠自給的國家。(另英國、俄羅斯)
1.森林:森林覆蓋率為50%,
森林中80%是針葉林,它們是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的原料;
南部大湖區域有溫帶落葉闊葉林,如楓葉,加拿大有“楓葉之邦”之稱。
2.礦產:種類多,儲量大,許多礦產的產量居世界首位或前列,是加拿大重要的出口物資。
3.水能:加拿大河湖眾多,水能資豐富。目前全國的電力有70%以上是水電,并有多余的電力輸送到美國。
4.漁業:紐芬蘭漁場——世界著名漁場——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形成。
(六).經濟高度發達——工農牧業發達:
1.工業:工業部門齊全,有采礦、木材、造紙、水產加工、鋼鐵、汽車、電力、電子等,其中采礦、電力、制造業最為重要。食品和飲料業也很發達。加拿大的工業受美國的控制,尤其是石油加工和汽車制造等。
2.農業:
(1)農業生產特點:農業現代化水平高,高度機械化;
(2)農業地域類型:
混合農業——分布在西部草原——種植小麥、飼養肉用牛;
乳畜業——分布在大湖區域——種植玉米、大麥等飼料,發展乳牛業;
商品谷物農業——分布在中部平原——種植小麥。
(3)主要農產品:小麥;其次有油菜籽、玉米、豆類、亞麻、馬鈴薯、甜菜等。
3.對外貿易:
①出口:礦產、新聞紙、木材、小麥、肉乳、水產品、電力、汽車。
加拿大是世界重要的糧食出口國。
②出口大于進口。
③主要貿易對象:美國。
4.旅游業發達,旅游資豐富:①.緯度高,氣候寒冷,廣布針葉林,構成林海雪原景觀;②.多苔原、冰原、湖泊,有幽美寧靜的湖光色;③. 南部大湖區域有溫帶落葉闊葉林,楓樹廣布,加拿大有“楓葉之邦”之稱。④.紐芬蘭附近海域為世界大漁場之一,水產豐富;⑤.北部有北極圈通過,可觀賞到極光現象,極晝和極夜;⑥.北冰洋沿岸有因紐特人,乘狗拉雪橇、駕獨木舟、住雪屋和帳篷、捕捉海豹和魚。
(七)城市:
1.渥太華:首都,全國政治中心。
2.多倫多:全國最大城市,金融、商業、化中心。
3.蒙特利爾:全國最大工業中心,重要港口(河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3632.html

相關閱讀:正午太陽高度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旅游規劃學案
中國的生物災害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