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案3.3水資的合理利用
一、標以及標分析
1、標要求:以某種自然資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下,自然資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2、標分解:①什么是水資?衡量水資豐歉程度的標準是什么?②世界和我國的水資的時空分布?③水資的數量和質量各怎樣影響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④水資數量、質量如何對人類的生產活動產生影響⑤如何從開、節流兩個方面合理開發利用水資。
二、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水資的概念和衡量水資的具體指標。
②運用圖表說明我國和世界水資時空分布特征。
③說明水資的數量和質量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
④了解水資面臨的問題和實現水資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閱讀有關資料和圖片,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②通過案例分析和活動設計,培養學生思維方式,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的求知精神。
③通過開展小組合作作業,倡導合作探究和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樹立資利用的可持續發展觀點。
②增強學生水資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資觀,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水資的數量和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資。
難點: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下,水資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學法
五、時安排
1時
六、教學手段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前準備:
1、按學習小組分6人一組,共10組。
2、預習教材內容,按本的活動和案例要求,由小組集體討論的方式,試得出答案。
3、搜集陳埭水資狀況(水資問題、如何解決等)。
(二)新導入:
用一張圖片引入本節的內容(沒有水就不能“活”)
(三)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 水資及其分布
水資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居住的星球有液態水的存在。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資。那么什么是水資呢?請同學閱讀書本上的第一部分內容,然后談談你對水資的理解。
學生回答:廣義上的水資是指水圈內的水量總體;狹義的水資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
問:這些淡水資是不是全部能為人類所利用呢?
答:目前人類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教師總結:可見,陸地上的淡水資本就比較有限,加上這些淡水資并不能全部為人類所開發利用,所以,“水的星球”實際上嚴重缺水。那么這些水資是如何分布的呢?如何判斷一個地方水資的豐歉程度?請同學接著看第一部分的內容,稍后進行搶答。
一、判斷題
(1)影響水資數量的因素是徑流量。(錯,降水量和蒸發量)
(2)判斷正誤:衡量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水資豐歉程度的指標:多年平均降水總量。(錯,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3)判斷正誤:降水量大、水資活躍的地區,水資豐富;降水量少、水循環不活躍,水資貧乏。(對)
二、讀《世界各大洲的水資》圖搶答:
(1)從大洲看,哪個大洲最多?哪個大洲次之?最少的是哪個大洲?
答:亞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2)各大洲按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由多到少的是怎樣排序的?
答:亞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歐洲、大洋洲
問:為什么非洲的降水量比南美洲多,而多年平均徑流總量卻比南美洲少呢?
答:雖然非洲的降水量多,但非洲的蒸發量卻比南美洲要大的多。
導出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的公式:多年平均徑流總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一 多年平均蒸發量

三、讀《中國水資分布圖》搶答
1)、我國的水資的空間分布狀況
答: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
2)、我國水資時間分布狀況
答:夏秋降水多,水資較豐富;冬春降水少,水資較貧乏
3)、導致我國水資時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答:受季風、地形條的影響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1)影響水資數量的因素:降水量和蒸發量
(2)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水資的豐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一 多年平均蒸發量
(3)水資的分布規律
A、降水量大、水循環活躍,水資豐富;降水量少、水循環不活躍,水資貧缺。
B、從世界范圍看:按大洲說,亞洲最多(南極洲除外),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按國家說,巴西最多,俄羅斯次之,我國居第六。
C、從我國看:從地區分布上看,我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東部水多,西部水少。從時間分配上看,夏秋降水多,水資較豐富;冬春降水少,水資較貧乏。
承轉:由于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資,因此水資對人類社會發展影響很大。它的數量跟質量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由于水資的分布存在地區差異,從而影響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第二部分 水資與人類社會
晉江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200~2000mm,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勻。徑流量自西北區向東南沿海遞減,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西部西北部流域中上游地區是多雨徑流豐富區,水資豐富,而在經濟較發達、人口稠密的下游沿海地區降水徑流少,水資較貧乏。加上晉江工農業的發展對水的需求量的增加,導致晉江的水資嚴重短缺,部分城鎮(如陳埭)出現了嚴重的用水問題。由此可見,水資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十分密切。
問:水資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表現哪些方面呢?
答:水資的數量和質量
問:水資的數量和質量如何對區域經濟產生影響?
答:1、水資的數量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
(同時要求學生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說明)
2、水資的質量也會影響一個地區經濟活動的效益
(同時要求學生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說明)
在不同的時代,水資的數量與質量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請同學閱讀教材P67,圖3.12“水資利用的進步”回答:
(1)2000多年前,羅馬人用輸水渠,引用地表水發展農業生產,農業生產靠近哪里發展?
答: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業沿河湖地區分布
(2)1870年美國大平原的移民利用哪些水體發展農業生產,生產規模有什么變化?農業生產分布向哪里發展?
答:采用地表水,生產規模變大;農業生產開始向有豐富地下水的地區分布
(3)20世紀50年代以,海水淡化技術發展使人類生產活動的范圍擴展到哪里?
答:水資缺乏但又靠近海岸的地區
(4)從這個變化過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答:在科技較落后的時代,人類生產活動主要是靠近自然資豐富的地區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拓展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人類生產在沒有自然資的地區同樣得到發展。
教師總結:可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資的依賴程度越越小。水資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水資的污染情況越越嚴重,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就有陳埭的“水污染”事。前曾布置同學去搜索相關的資料,接下我們請部分小組分享他們的成果。分析陳埭水資問題及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
(學生上臺進行資料交流)
教師總結:可見科技進步、工業發展的同時,雖然給人類帶了物質上的收獲,但是人類對水資的需求增加,過度利用和污染等加劇了水資短缺。
承轉: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對自然資利用的廣度和深度擴大了。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水資短缺形勢越越嚴峻,如何合理利用水資呢?
第三部分 合理利用水資
探究一:解析以色列水資利用的成功之處
1、以色列的自然環境適應發展農業嗎?
答:不適合,只有小部分是地中海氣候,其余多數為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干旱少雨,不適合于發展農業
2、以色列如何將水資由少變多?
答:1、開:海水淡化;2、節流:采用噴灌與滴灌技術、加強對水資的管理等
3、從以色列發展農業的奇跡中,對中國西北農業發展有何啟示?
答:采用噴灌與滴灌技術,發展節水農業
探究二:解析咸海的憂慮
1)咸海憂慮什么?
答:咸海的面積不斷減少
2)導致這種后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原因,但主要是人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人類無節制的地灌溉,特別是從咸海的兩大入湖河流——錫爾河和阿姆河中提水,導致咸海水量大減,湖面面積不斷縮小。
3)產生怎樣的后果?
答:使該地區大量動物滅絕,位于咸海湖濱的城鎮出現飲水短缺問題,傳統漁業衰落等問題。
探究三:我國華北平原水資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以及解決措施
原因:
1.我國水資時空分布不均是導致華北地區水資緊張的主要原因。
2.人口增長過快,工農業發展迅速,加劇了水資緊張程度。
3.水資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和污染嚴重。
4.生態環境惡化,干旱頻率加大。
解決措施:
1.加強對水資的綜合管理,提高水資的利用效率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2、跨流域調水工程是解決華北地區水資不足的根本途徑。
3、大力發展節水農業,積極推廣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術,如實行管道輸水、噴灌、滴灌。
探究四:調查陳埭水資狀況(題目由各小組討論自行確定)
本節小結: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知道水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人類容易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只是水資的一部分,加上水資時空分布不均勻,使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缺水,制約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水資的數量和質量與人類活動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但科技進步又能對水資的利用上又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如修建水庫、海水淡化等,然而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的短缺,因此必須對水資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途徑主要是開、節流。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要根據各地方的實際采取開節流等相應措施,才能令水資“以少變多”,促進水資的持續利用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八、布置作業
小組合作性作業:陳埭水資的調查報告
九、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水資的合理利用
一、水資及其分布
1、水資的概念:
廣義:包括水圈內的水量總體。
狹義:主要是指陸地淡水資。
2、衡量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水資的豐歉程度標志:多年平均徑流量
3、世界水資分布不均
1)大洲:最多亞洲,其次南美洲;最少大洋洲
2)國家:最多巴西,其次俄羅斯,我國居第六
3)我國水資特點:
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空間)
夏秋多,冬春少;(時間)
二、水資與人類社會
1、水資的數量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
2、水資的質量影響經濟活動的效益。
3、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下,自然資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影響。
1)在科學技術較落后的時代,人類主要靠近自然資豐富地區發展。
2)隨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發展不一定靠近自然資豐富地區。
三、合理利用水資
1、開:
2、節流:
十、教學反思
新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方式的轉變。因此本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堂還給學生,整節以“問題、案例”組織教學內容,又以“搶答、分析、討論等”活動組織、開展教學,“激活”地理教學,實使學生成為堂的主人。在教學的過程中,比較重視在分析水資案例的過程中分析方法的掌握,作業又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份陳埭水資的調查報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4256.html

相關閱讀: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中國的生物災害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旅游規劃學案
正午太陽高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