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時 歐洲西部---主要的國家
一、荷蘭
1.位置:西臨北海,東鄰德國,南鄰比利時.
2.農業發達:
(1)乳畜業發達:飼養奶牛.
(2)出口畜產品:奶制品,雞蛋,土豆,豬肉,蔬菜.繼美,法之后成為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
(3)鮮花王國:
地位:花卉占世界總出口的60%(世一).
條:自然: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溫帶海洋氣候.
社會:市場廣闊,技術先進,規模大,交通便利.
3.風車之國:
4.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
5.填海造陸:
二、英國:
1.位置:
海陸位置:位于歐洲西部,東臨北海,西臨大西洋,東南隔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
經緯度位置:北緯50°——60°,西經8°——東經2°;0°經線經過英國.
2.領土:英國是大西洋上的島國.領土由大不列顛島與愛爾蘭島東北部組成,還包括周圍5500個小島.
英國分區:英國共分成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個部分,其中英格蘭是英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人口占全國80%.
3.地形:
(1)海岸線曲折,多海灣,半島,岬角——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進出口貿易發達.
英吉利海峽:位于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之間.
海底隧道:位于英吉利海峽最狹窄處——多佛爾海峽.
作用:①.使英國與歐洲大陸的交通更為方便;
②.促進了英國與歐陸各國的貿易往(交流);
③.促進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2)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3)地形區:大不列顛島——北部和西部為地(奔寧脈)和高原;英格蘭東南部為丘陵(切維厄特丘陵)和平原(倫敦平原);北愛爾蘭——以高原和丘陵為主.
4.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成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增溫增濕.
特點:終年濕潤多雨,降水較多,分配均勻,日照較少,多霧.
差異:降水西部多于東部——原因:西部為迎風坡,降水較多,東部為背風坡,降水較少,光照較充足.
對農業影響:西部地區:因陰雨天多,日照較少,氣溫較低,不能滿足谷物生長,而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乳畜業比較發達.
東部地區:因降水較少,光照較充足,可以滿足小麥的生長.
5.河流:泰晤士河.
6.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后,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分布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余
7.農業
西部——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乳畜業發達:降雨較多,日照較少,多汁牧草生長好。
東南部——種植業集中地區(小麥、大麥):降水較少一些,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
8.首都倫敦
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霧都,現在工廠大多將燃煤改為使用石油、煤氣或電能,霧已少見。
三、法國
1.自然地理環境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為丘陵平原、東部南部地高原(阿爾卑斯、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峽,水量豐富航運便利
2.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
農業有利條: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
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
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3.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
地中海沿岸——馬賽(港口、福斯的東側)、福斯
福斯 敦刻爾克(臨海型鋼鐵工業----日本福、意大利塔蘭托、中國寶)
四、德國
1.歐洲大陸上“十字路口”本區鄰國最多的國家(9個)
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勢低平,氣溫較低,冬冷夏涼、土壤較貧瘠,主要發展畜牧業,粗放經營,人口較;
中部谷地和寬廣的地,宜于農耕和放牧;
南部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脈,廣布森林和草地
3.發達的工業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
有利:豐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陸運輸條、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進口,產品一半依賴國際市場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飛機、微電子
分布特點: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魯爾區的興衰
①豐富的煤炭資
②離鐵礦區近,靠近法國東北部洛林鐵礦區
區位優勢 ③充沛的水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運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廣闊的市場
①生產結構單一:集中于煤炭、鋼鐵、電力、機械,煤炭、鋼鐵是基礎
②煤炭能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使煤的比重減少、新技
衰落原因 術煉鋼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產量增加,經濟危機及替代品廣泛使用,使用量減少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數量減少、規模擴大,新建遷移的以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為主。
綜合整治 ②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如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爐建到荷蘭海邊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有德國最稠密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航運繁忙,運輸的一半是鐵礦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環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裝置和污染處理系統和植樹造林
4.主要城市
柏林:德國首都,位于東部,是全國最大城市
漢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蘭克福:德國最大航空港,鐵路樞紐和化學工業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業中心,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4852.html
相關閱讀:旅游規劃學案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中國的生物災害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正午太陽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