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3.1 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了解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群落、生態平衡、受損生態系統的含義。
(2) 理解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動態平衡過程以及受損生態系統的形成過程。
(3) 了解環境質量的概念、分類。
2.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生態系統的相關信息,分析其結構、動態變化過程,學會用系統思考方法研究問題。
(2) 說出身邊某一個生態系統,應用所學知識作全面分析,學會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分析周圍的地理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建立客觀世界時普遍聯系的,聯系時有機的、動態的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二、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受損生態系統的原因。
學習難點:受損生態系統的原因和案例。
三、學法指導:認真閱讀教材,按照導學案的導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四、知識鏈接與學習過程
一、生態系統的組成
1.與生態系統有關的幾個術語
(1)個體:①________存在的一個物種。
(2)種群:②________物種在一定空間內集合在一起。
(3)生物群落:指一個區域內③____________的生物種群。
(4)生態系統:指④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統一整體。
2.生態系統的組成
(1)生物成分:⑤________、消費者、⑥________。
(2)非生物成分:⑦________、水分、⑧________和溫度等。
二、生態平衡
1.概念
在一個正常的生態系統中,它的結構和功能,包括生物的種類、各種群的數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質的輸入與輸出,都處于⑨____________的狀態,這種持續性的⑩____________叫作生態平衡。
2.平衡生態系統的特征
(1)生物的組成和數量的比例相對________;
(2)能量和物質的輸入與輸出保持________;
(3)食物鏈結構復雜、互相交叉而形成__________;
(4)在________、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有完好的營養關系。
3.與生態平衡有關的幾個術語
(1)自身調節:生態系統內部的____________能力,以保持其________。
(2)食物鏈:指食物中的能量從________通過一系列的動物,像一個食物的鏈條____________的途徑。
(3)食物網:由許多__________相互交叉形成。
三、受損生態系統
1.原因:自然和________干擾。
2.表現:原有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被打破。
3.后果:系統的____________發生障礙,形成__________破壞或惡性循環。
4.森林破壞后的后果:__________、物種消失、________。
五、達標檢測
考查點1 生態系統的組成
1.對生態系統正確的敘述有( )
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幾部分組成
②人用雙手創造了世界,所以人在生態系統中是生產者
③消費者是那些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物的各種動物
④分解者指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微生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體叫做( )
A.生物群落 B.生態系統C.生態平衡 D.生物圈
考查點2 生態平衡
3.下列關于生態平衡的敘述,有明顯錯誤的是( )
A.生態平衡是指動植物種類和數量上的平衡
B.生態平衡是相對的平衡
C.濫伐森林,就會破壞生態平衡
D.嚴重污染環境,也會破壞生態平衡
4.生態系統之所以能夠保持動態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 )
A.物質和能量 B.食物鏈和食物網
C.自動調節能力 D.分解者
讀“某生態系統示意圖”,完成5~6題。
5.該生態系統示意圖中粗箭頭表示( )
A.呼吸作用
B.物質和能量的傳輸
C.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作用
D.食物鏈
6.該生態系統示意圖中,表示消費者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考查點3 受損生態系統
7.濫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環境問題是( )
A.河流含沙量增大 B.地下水位持續上升
C.土壤肥力增加 D.河流水位下降
方法技巧練
一、圖示法巧記生態系統的組成
1.閱讀下面一段字,完成下列問題。
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剎那間,叼起一條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
(1)中的翠鳥在其所屬生態系統成分中是____________,在食物鏈中是______________。
(2)中描述的是一個生態系統嗎?說明理由。
方法技巧
六、小結與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8704.html
相關閱讀:正午太陽高度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旅游規劃學案
中國的生物災害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