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區農業資開發的地理背景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南方丘陵地區與世界同緯度地區比較的區位優勢及形成這種地理位置區位優勢的原因。
2、使學生了解本區農業氣候、生物、土地和水資等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明白有優勢可以開發,有問題需要開發。
3、使學生了解本區在利用農業資的過程中產生水土流失問題及其危害的嚴重性,從而警示我們在開發利用南方丘陵低的過程中必須保護生態環境。
教學重點:
1、本區成為“北回歸線上綠洲”的原因這是南方地丘陵之所能開發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本區農業資開發的優勢和存在問題是本區農業資綜合開發的基礎。
3、本區農業資開發利用中一個重要生態建設的任務。
教學方法:
講述與啟發式討論相結合,配以掛圖和現代教學手段
時:一時
教學過程:
首先用掛圖或用電腦投影 顯示世界氣候類型,由老師提問導入新。
1、我國東南部地處副熱高氣壓帶控制下與同緯度大陸中西部氣候特點和類型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由學生回答,老師補充)用掛圖或電腦顯示,我國南方地區在我國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問:我國南方丘陵地區的地形特征、氣候特征、生物和土壤各有什么特征。
一、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1、什么是綠洲?綠洲是指沙漠地區由于地下水豐富(或有灌溉水)而形成水草豐盛之地,如同沙海中的一塊綠色島嶼。
2、理解標題“綠洲”的含義,本中的“綠洲”是借用綠洲的概念說明我國南方丘陵地區在回歸沙漠自然帶中的特殊景觀。
3、我國南方丘陵地區為什么能成為“綠洲”
(小結)顯示表格
回歸沙漠帶(大陸中西部部地區)南方低丘陵區
自然環境特征氣候干燥,沙漠或干旱草原景觀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溫暖濕潤環境
形成原因回歸線附近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極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背靠亞歐大陸,東南面瀕臨太平洋,深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
4、南方丘陵地區在開發中出現的問題
一是人地關系矛盾的凸現,二是自然資潛力沒有充分發揮。
(電腦顯示)“南方丘陵區人地關系示意圖”,學生據圖表述。
(小結)南方低丘陵區地域廣闊,資豐富,物產多樣,許多農產品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但這一地區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地形上丘比重大,可耕地少,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土地負載量日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同時商品經濟相對落后,自然資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二、農業資的優勢和問題
開發南方丘陵低有很多農業資的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氣候資
優勢:光、熱、水資豐富且配合較好,如夏季高溫期與多雨.
期一致,使農作物在生長旺盛時也獲得大量的水分條。
(電腦顯示)“優越的氣候資表”
氣候要數具體內容優勢
日照在1400~2300小時之間光合作用潛力強大
熱量年均氣溫14.5~22℃,生長期長一年二至三熟
水分年降水量1000~2000mm,且地表水豐富保證農業生產用水
思考:①據表概述本區氣候資的優勢。
②這些優勢主要得益于什么因素?
問題:①每年春季容易受到低溫、陰雨影響,對早稻播種不利。原因:本區農事活動較早而冷空氣勢力有時很強。
②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春季低溫多雨,盛夏高溫少雨,都對水稻播種與生長不利。
措施:① 調整農作物種植順序
②發展水利,建立防護林等
2、生物資
優勢:生物品種豐富多樣,植物生長速度快,更新能力強,具有較高的產品出產能力。
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的有:油菜籽、松香、竹子、茶葉、水稻等。
問題:主要是利用和開發方面
1、農業利用的生物品種單一。經濟林木主要是茶、果、竹、木等。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油菜籽。
2、沒有充分開發本區資優勢,本區、丘陵、低面積廣大但卻沒有充分開發,如對次生林的撫育,草地的管理投入太少而導致自然資的閑置和浪費,沒有把生物資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3、土地和土壤資
a.本地土地和土壤資的特點
※ 低、丘陵面積廣大,約占本區面積的76%。
※ 紅壤(含黃壤)分布廣泛,酸性較強,缺乏有機質
※ 由于多地加上氣候、生物的影響,土壤的垂直分異比較明顯,因此土地類型多樣
b.優勢
①由于地丘陵多,因此很多地方是良好的林業用地和茶園。
②丘陵之間的平地可發展水稻種植業。
c.問題:
①該地區開發早,人口稠密,植被破壞嚴重,因此易引起大面積水土流失。
②地區紅壤分布面積廣大,而紅壤又是一種酸性土壤,缺乏有機質,土質粘重,是一種低產土壤。
紅壤的形成和改良,和改良。
4、水資
由于本區是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條濕熱,降水多且集中
優勢:降水豐富且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生產,特別是水稻的生長,
問題:本區、丘、盆、谷交錯分布,加上植被破壞大,在雨季易造成水土流失。
三、生態建設任務繁重
原因:
a.人口多
1、人地關系日趨緊張 b.耕地少
c.能短缺
d.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2、該地區多為較薄疏松層覆蓋的石質地,一旦表層被剝蝕,巖石裸露,難以恢復。
3、嚴重的水土流失會對該地區工農業和經濟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小結:南方丘陵低農業資的優勢和問題
農業資優勢問題
氣象資光熱水資豐富,配合好季風活動不穩,氣象災害多發
生物資品種多樣,產品產出能力較高利用品種單一,潛力發揮小
土地資
土壤資丘陵比重大,土地類型多樣,
家業布局呈立體化易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
低產的紅壤分布廣
水資水資豐富,利于農業灌溉和水電工程建設流水侵蝕強烈,增加開發利用難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8867.html
相關閱讀: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旅游規劃學案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正午太陽高度
中國的生物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