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山東文綜9)“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边@一主張屬于( )
A.儒家“仁愛”思想 B.墨家“兼愛”思想
C.儒家“禮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2010?浙江文綜13)儒道思想猶如中國古代思想的雙璧。下列言論中,最能體現道家因循自然、崇尚無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D.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3.(2010?上海單科4)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講政治時大多站在民眾一邊,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與其他各家不同,為君主參謀,專替君主打算。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2010?海南單科1)“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這一觀點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5.(2010?北京文綜13)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理論由先秦法家奠定,經漢朝儒生發展而成。這兩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分別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韓非子、董仲舒
6.(2010?天津文綜2)《史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該材料主要表明( )
A.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 B.平民將相大量涌現
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 D.儒學地位顯著提高
7.(2010?廣東文綜15)“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边@首詩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
C.王陽明的“心學” D.顧炎武的“經世致用”
8.(2010?浙江文綜17)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生過一次著名的理學家辯論,甲方批評乙方做學問“支離”,乙方批評甲方做學問“太簡”。下列各項中,屬于當時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的是( )
A.格物致知 B.發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
9.(2010?遼寧、湖南、寧夏文綜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 )
A.“心外無物” B.“天地為萬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間也,物也” 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
10.(2010?上海單科9)宋代,儒學家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的角度是( )
A.從矛盾對立轉換出發 B.從天人感應出發
C.從萬物本源出發 D.從人的本性出發
11.(2010?海南單科7)“君子之為學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边@一言論體現的觀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統 C.心外無理 D.經世致用
12.(2010?全國Ⅰ卷文綜13)歐陽修上疏說:“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為《宋文》者,多是當今議論時政之言……詳其語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體,竊恐流布漸廣,傳之虜中,大于朝廷不便……(請)今后如有不經官司詳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貨賣!边@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開始普及 B.書籍出版業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與契丹間關系緊張 D.文化傳播方式變化影響政府管理
13.(2010?全國Ⅱ卷文綜15)宋人邢?上疏稱:“臣少時業儒,觀學徒能具經疏者百不一二,蓋傳寫不給,今(雕)板大備,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時之幸也。”這說明( )
A.藏書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術進步推動了文化發展 D.儒學得到廣泛傳播
14.(2010?北京文綜14)元代《富春山居圖》殘卷分藏于海峽兩岸。2010年初,兩岸均有意聯合展出該作品。下列作品與《富春山居圖》同屬于一個朝代的是( )
A.顧愷之《洛神賦圖》 B.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C.王禎《農書》 D.李贄《焚書》
15.(2010?海南單科8)明清時期,以“風流文采磨不盡,水墨自與詩爭妍”為特征的文人畫興盛。圖1是明清文人畫的代表作之一。這類作品所表現的是
A.個人的情感 B.真實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會
16.(2010?安徽文綜13)西晉杜育的《?賦》是我國第一篇以茶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某班興趣小組以此為題材對茶的起源問題進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種意見,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學作品不具有史料價值,不能以此確定茶的起源
B.文學作品雖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據此確定茶起源于晉代
C.唐代《茶經》是中國第一部關于茶的專著,應據此確定茶起源于唐代
D.傳說神農氏發現了茶,可據此確定茶起源于神農氏時期
17.(2010?重慶文綜14)宋人稱“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郎按執紅牙拍,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與“學士詞”詞風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 B.李清照 C.陸游 D.辛棄疾
18.(2010?福建文綜16)圖2為某名人陵墓護欄上鐫刻的文字,其含義反映了該名人的社會發展觀。據此判斷他是( )
A.顧炎武 B.林則徐 C.洪秀全 D.嚴復
19.(2010?遼寧、湖南、寧夏文綜30)19世紀中期,許多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來自中國,而在20世紀初年,大量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如勞動、方針、政策、理論等迅速傳入中國。出現這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 )
A.中國留學日本人數增多 B.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
C.日本明治維新成效顯著 D.日本先于中國接觸西學
20.(2010?全國Ⅱ卷文綜17)革命黨人陳天華說:“國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個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資本的東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辦事,東家一定要把這些舵工,水手換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這一言論體現的觀念是( )
A.天賦人權 B.主權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貴君輕
21.(2010?重慶文綜16)近代重慶總商會會所楹聯曰:“登高一呼,直召喚四百兆同胞共興商戰;縱目環球,好憑此數千年創局力挽利權!痹撻郝撍从车闹鲝,最早提出的是( )
A.洋務派 B.早期維新派 C.康梁維新派 D.民主革命派
22.(2010?江蘇單科7)近代史上,頑固派“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的指責主要針對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張?( )
A.魏源 B.李鴻章 C.康有為 D.孫中山
23.(2010?福建文綜17)李大釗在《史學要論》中指出,“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歷史觀,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知識;史觀與知識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歷史事實的解喻自然要不斷的變動!彼谶@里強調歷史研究要( )
A.與時代同行 B.有歷史觀引導 C.為現實服務 D.充分掌握史實
24.(2010?海南單科25)歷史學家吳于廑說,世界歷史的內容是“對人類歷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系整體的過程進行系統探討和闡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認為:“現在世界上某個地區發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過去那樣對其他地區不發生影響,20世紀的歷史名副其實是全世界的歷史!鄙鲜鰞晌粴v史學家對于世界歷史的解釋突出反映了( )
A.進化史觀B.文明史觀 C.整體史觀 D.現代化史觀
25.(2010?廣東文綜16)“民眾以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謂‘民國共和’則取得從來未有之名義而已。至其實質如何,都非所問!边@說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 B.新文化運動具有歷史必要性
C.國民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D.君主立憲制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持
26.(2010?北京文綜16)1903年有人指出:“選官之祈以神,斷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國大事而輕付虛空無憑,泥塑木雕之一擲,迂愚如斯,固執如斯!边@反映作者( )
A.抨擊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專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擊復古逆流
27.(2010?上海單科14)歷史上大凡激烈變革和動蕩的時代,總不免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要砸爛一切舊傳統的革命傾向,一種是要維護舊傳統的保守傾向。中國歷史上符合這種現象的時期有( )
①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 ②7世紀初期 ③20世紀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28.(2010?山東文綜13)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他在這里強調的是( )
A.少談些抽象的主義,多研究具體的問題B.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具體的實踐相結合
C.必須研究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具體歷史條件
D.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29.(2010?四川文綜17)中國革命成功的關鍵在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社會具體情況相結合。下述毛澤東的革命斗爭策略中,與此認識相吻合的有( )
①重視農村根據地建設 ②重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③重視共產國際的指導 ④重視工農運動有機結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2010?廣東文綜17)下列說法體現了“雙百”方針內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爭論會引起黨內思想不一致”
C.“讓樣板戲占領革命舞臺”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辮子”
31.(08年江蘇單科)(10分) 法國歷史學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學》中稱:“歷史不僅是政治史、軍事史和外交史、而且還是經濟史、人口史、技術史和習俗史;不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歷史,而且還是所有人的歷史!毕铝胁牧希
材料一 (東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搏、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
材料二 梨園演戲,……兩淮鹽務中尤為絕出。例蓄花、雅兩部、以備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為京腔、秦腔、戈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簧調、統謂之亂彈班。
——(清)錢泳《履園叢話》卷十二
材料三 金閶(今蘇州城西南)商賈云集,宴會無時,戲館數十處,每日演劇。
——(清)顧公燮《消夏閑記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鄰里聚談,父誡其子,兄勉其弟,多舉戲曲上之言詞事實,以為資料,與文人學子引證格言、歷史無異。 ——高勞《東方雜志?農村之娛樂》卷十四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據材料一、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戲曲發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兩部”不斷融合兼收,最終導致哪一劇種的形成?依據材料三、四概括戲曲的主要社會功能。(3分)
(4)在新史學理念的影響下,商人、戲曲及民間生活進入史學家的視野,這表明史學研究出現了怎樣的變化?(2分)
32.(2014?江蘇單科?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顧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學者,開一代新學風,其思想脈絡清晰可見。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
——顧炎武《日知錄?廉恥》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無非以立天下之人倫。……是故有人倫,然后有風俗;有風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國家。
——顧炎武《亭林文集?華陰王氏宗祠記》
材料三 理學之曰:“《論語》,圣人之語錄也!鄙崾ト酥Z錄,而從事于后儒,此之謂不知本矣。
——顧炎武《亭林文集?與施愚山書》
請回答:
(1)顧炎武以拯救時代為己任。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顧炎武該思想產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顧炎武以社會教化作為拯救時代的重要途徑。依據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會表象,并概括社會教化的功能。(5分)
(3)顧炎武以儒學作為社會教化的資源。依據材料三,指出顧炎武對儒學進行了怎樣的取舍?并說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國思想史上,顧炎武以怎樣的學風和時代責任感影響著時人及后世?(2分)
33.(2014?重慶文綜?37)人才問題關乎國家盛衰。國家政策與知識分子的命運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鄧小平說:我們要實現現代代,必須有知識,有人才。要反對不尊重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要重視知識,重視從事腦力勞動的人,要承認這些人是勞動者。
對于恢復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鄧小平在1975年就有過這方面的設想,但由于“四人幫”發動了“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而未能實現。但他從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出發,對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鄧小平果斷恢復高考的戰略決策,順民意,得民心,改變了整個中國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幾代中國青年的命運。(他們)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蓬勃發展,展示驕人的才華,貢獻著無盡的力量。 ——摘編自薛慶超《革故與鼎新:紅墻決策》
(1)指出材料一體現的鄧小平的思想以及他決定恢復高考的動機;(4分)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鄧小平這種思想和恢復高考的決定對當時知識分子和中國青年命運的影響。(4分)
(2014?四川文綜?37)材料二 1911年清華學校成立,1928年改建為清華大學。1934年,清華大學發展為包括文、法、理、工四個學院十六個系的綜合性大學。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開設共同的必修課程,意在使學生求得關于自然、社會和人文方面的通識。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文、法、理學院并入北京大學等高校,只設置機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個工科系。改革開放后,清華大學逐步恢復和重建了文科院系。(據《清華大學校史稿》等)
(2)根據材料二,概述建國后清華大學的兩次院系調整,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目的。(6分)圖3、圖4所示清華校訓和格言蘊含著怎樣的人才培養理念?(2分)
(3)在實現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宏偉藍圖中,你認為應該怎樣充分調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2分)
2014年2月高二歷史開學考答案
32.(12分)
(1)政治背景:官僚腐。徽伪┡埃ɑ虺靵y)。
(2)表象:風俗。功能:提高士人修養;凈化社會風氣;安定政治秩序;確立倫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學。 理由:孔孟之道為儒學之根本。
(4)學風:經世致用(或崇實致用)。 時代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答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和國家的長遠發展。扭轉了多年來對知識分子實行的“左”的政策,知識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變了中國青年的命運,他們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展示了才華,貢獻了力量。
答案:第一次:1952年,從綜合性大學變為單一的工科大學。為大規模經濟建設培養專門人才。(3分)第二次:改革開放后,恢復、重建文科院系。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3分) 理念:德才兼備、自立自強、注重實踐。(2分) (3) 【解析】此題是開放性試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可以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繼續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化方針;貫徹物質利益原則獎勵科技創新等方面概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4411.html
相關閱讀: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