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2015-2016學年上學期2015屆歷史學科期末考試題考生注意:(1)本套試題共分Ⅰ、Ⅱ兩卷。其中,第Ⅰ卷為單項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將答案做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2)本套試卷的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100分。 (3)請各位考生認真填寫自己的有關信息。第Ⅰ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5小題,每小題1分,共55分。請將正確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梭倫改革為雅典開辟了一條通向民主的道路,其影響和意義不可小視。梭倫改革發生于 A.公元前5世紀后期 B.公元前6世紀初期C.公元前5世紀初期 D.公元前6世紀后期2.“我手執一個有力的盾牌,站在兩個階級的前面,不許他們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優勢!薄拔抑贫ǚ,不分貴賤,一視同仁!边@是梭倫的詩句,它反映出改革者怎樣的改革指導思想 A.中立、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維護貴族利益 D.極力維護平民利益3.“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睂@段話的理解正確的是:① 反映了舊貴族的立場 ② 正確提出了君臣關系 ③ 實質上是反對改革變法 ④ 強調了以法治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4.在商鞅變法的內容中,對社會轉型起決定作用的是A.“燔詩書而明法令” B.“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C.“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 D.“為田開阡陌封疆”5.下列各項措施中最能體現商鞅變法對中央集權的加強起重要作用的是 A.推行縣制,由國君掌握人事任免權 B.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C.推行獎勵耕戰的富國強兵政策 D.實行移風易俗,學習中原文化6.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是現存最完整的一部古代農書。它介紹了黃河流域地區谷物、蔬菜、果樹、林木等的栽培方法,也介紹了家畜、家禽、魚類的飼養方法,保存了許多當時農牧業生產的經驗。通過這部著作,我們可以了解到北魏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況。以下不太可能出現在《齊民要術》里的是 A.北魏洛陽商業活動的興盛 B.北方民族融合的成果C.北方社會生產發展的水平 D.北方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7.與北魏孝文帝改革明顯互為因果關系的現象是 A.北方的分裂與統一 B.漢族地主勢力的消長C.北方民族融合 D.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完成8.王安石不應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舊派等概念,都不能確切地反映當時的客觀史實,應該分為官戶、鄉村上戶和坊郭上戶(北宋文獻中的概念)三個階層。從出身看,變法派與反變法派分子同屬官戶……客觀上,王安石變法增加了農民負擔,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三冗”問題,僅從流通領域進行了利益再分配,將權力收歸中央,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據《王安石變法簡論》)。以下各項符合材料對王安石變法的認識態度的是 A.基本否定 B.基本肯定 C.一分為二 D.不清楚9.王安石說:“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勢……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興,昏亂之世雖有之亦不興?蓋用之與不用之謂也!彼J為A.國家興衰的關鍵在于能否任用賢才 B.社會安定是國家興衰的關鍵C.培養人才是國家興衰的關鍵 D.統治者的專權必然造成國家衰敗10.閱讀下列材料宋神宗即位時(1067年)北宋財政狀況年收入年支出6300—6800萬緡軍費:約4800萬緡官俸:約1200萬緡皇室:約720萬緡祭祀:約325萬緡歲幣:75萬兩絹注:1緡為1000個銅錢你認為造成材料中所反映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生產力水平低下 B.統治階級貪得無厭C.浪費問題突出 D.北宋政府的措施不當11.1076年德國皇帝亨利四世堅持自己擁有本國境內的“神職授任權”,與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發生爭執,結果格列高利七世開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第二年,亨利四世冒著風雪嚴寒,前往卡諾莎城堡向教皇“懺悔”。在卡諾莎城堡門前立了三天三夜才得到赦免。這個故事說明 A.天主教會不斷擴張其勢力范圍 B.德意志受天主教會壓榨最嚴重C.世俗王權受到教皇權力的制約 D.天主教會受到世俗權力的挑戰12.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說。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需靠個人虔誠的信仰,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給人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這一主張實際上A.反對羅馬教廷的權威 B.反對封建專制制度C.反對《圣經》的權威 D.反對封建等級制度13.某校學生在學習了宗教改革之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對宗教改革的意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甲說:宗教改革打擊了歐洲天主教的神權統治,為確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奠定了基礎;乙說:宗教改革后建立的新教強調教隨國定,否定了教皇和《圣經》的最高權威;丙說:通過宗教改革增強了歐洲的民族意識,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發展;丁說: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的解放,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武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的說法都正確 B.甲、乙、丙的說法正確,丁的說法錯誤C.甲、乙的說法錯誤,丙、丁的說法正確D.甲、丙、丁的說法正確,乙的說法錯誤14.下列有關埃及包稅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奧斯曼素丹在埃及征稅的形式 B.包稅制下的農民負擔各種賦稅 C.拿破侖統治時期廢除了包稅制 D.包稅制下的包稅人在包稅區內幾乎沒有權力1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觀上推動了埃及近代化的措施有:①阿里采用西方機器生產發展軍事工業 ②阿里聘請外國專家到埃及講學和傳授技術 ③阿里規定各部部長和省長都由他親自任免 ④阿里聘請法國等西歐國家的軍事教官,為埃及培養新型軍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6.有人認為阿里改革是暴君演出的一場“戲”,其目的實際上是滿足個人野心。這主要是指阿里:①消滅馬木魯克勢力 ②加強中央集權 ③實行對外擴張政策 ④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17.大前提:克里米亞戰爭時俄國國內盛行農奴制度。小前提: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源于當時經濟和軍事的落后。結論:腐朽的農奴制在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對抗的過程中處于劣勢。以上推理 A.大前提正確,小前提正確,結論錯誤 B.大前提正確,小前提錯誤,結論正確C.大前提錯誤,小前提正確,結論正確D.大前提正確,小前提正確,結論正確18.列寧在談到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時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實際上是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是對農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連串的侮辱!毕铝懈黜椫畜w現出列寧所說“掠奪”的是A.農民必須用高價贖買份地 B.農民需要用錢購買商品C.農民獲得了人身自由,但成為了商品 D.農民被迫出賣勞動力19.1861年《解放農奴宣言》載:“農民這樣地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為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1863年沙皇政府報告書又說:“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特別是在原來利用的附屬地面積超過了現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們不肯繳代役金;他們拒絕服役或希望保留原來三天的勞役的辦法!边@兩則材料說明 A.1861年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徹底性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農奴D.農奴沒有獲得任何的人身自由20.明治維新中最具有遠見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制度 B.引進西方技術,大力發展工業C.大力發展教育,培養建設人才 D.建立新式軍隊,大力對外擴張21.觀察下列圖片 明治時期的小學 巖倉使團出訪歐洲 早期的火車這些現象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有:① 促使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 ② 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主權 ③ 成為亞洲強國 ④使日本“脫亞入歐”,徹底拋棄傳統文化,全盤西化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22.日本明治維新與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相似之處有:① 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② 都改變了改革之前所面臨的嚴重的民族危機 ③ 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④ 都通過改革使本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3.“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痹撍枷氲闹饕攸c是 A.把西方進化論和資產階級經濟學說系統地介紹到中國B.反對封建官僚因循守舊,主張變法圖存C.照搬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D.將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與儒家思想相結合24.103天的戊戌變法悲壯地結束了,但是,它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戊戌變法在歷史上留下的最突出的功績是 A.挽救了民族的危亡 B.促進了思想的啟蒙C.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D.推動了政治制度的改革25.“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酥髯馂樯袷,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與千百之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上述材料體現了什么政治派別的怎樣的主張? A.革命派、民主共和 B.頑固派、君主專制C.維新派、君主立憲 D.洋務派、君主立憲26.觀察下圖,他們對各自國家做出的貢獻雖然不同,但是,卻具有相同的歷史意義。你認為相同的意義是什云南省玉溪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63292.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