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河南省偃師高中2014年高二歷史下冊3月月考測試題(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 單項:(每小題1.5分。共54分)
1 商鞅變法最根本的前提條件是
A、奴隸主土地所有制基本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新興地主階級已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C、秦孝公審時度勢,走變法之路
D、爭霸戰爭的形勢迫使秦國改革內政
2 商鞅變法內容中,直接打擊奴隸主貴族勢力的是
A、重農抑商
B、獎勵軍功
C、極力嚴密戶籍制度
D、連坐法
3 春秋戰國時期,為實現富國強兵,最早提出實行“盡地力之教推行“平糴法”的是
A.管仲改革B.李悝改革C吳起變法D.商軟變法
4 商軼變法中,哪一項措施確立了新型的生產關系,使土地私有成為合法化
A.廢井田開阡陌B獎勵耕戰 C廢除“世卿世祿制”D.建立嚴密的戶籍制
5 商勒在秦國變法,后人多以‘商君雖死,秦法未敗”加以評論,這主要是因為
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滿足了地主階級的利益要求
C變法措施為各國所沿用D.“為秦開帝業”影響深遠
6 商鞅變法中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措施是
A、廢井田,開阡陌 B、獎勵耕織 C、按軍功授爵 D、建立縣制
7 一位歷史學家曾發出這樣的感嘆:中國古代的改革,是人類智慧所做的最驚心動魄的魔術,它能使一個侏儒變成一個巨人,把一個沒落的民族變成一個蓬勃奮發的民族,把一個弱小的國家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商鞅變法是如何“把一個弱小的國家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的?
①政治上:通過廢除“世卿世祿制”、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推行縣制、制訂秦律等措施,打擊舊勢力,維護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加強中央集權。②經濟上:通過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統一度量衡等措施,改變舊的生產關系,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增強了秦國經濟實力。③軍事上:通過獎勵軍功等措施,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④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實現了富國強兵,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 有人認為,路德利用了人文主義的研究成果,人文主義者所提供的希臘文《圣經》和奧古斯丁文集便對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梢哉f是人文主義為路德提供了戰斗的武器。下列對歐洲宗教改革與人文主義的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A、二者是不相容的 B、二者關系是單向的
C、二者沒有本質聯系 D、二者是相互促進的
9 馬丁?路德說:“神的話,全部神的話,只有神的話,乃是一切的準則……教皇和一切的教法會議,都可能錯誤!边@種思想的社會意義是
A、將人們從宗教迷信中解放出來 B、從神學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
C、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實現了人人平等
10 下列屬于英國宗教改革獨特之處的是
A.反對羅馬天主教會 B.確定教隨國定原則
C.依靠王權自上而下發動 D.頒布《至尊法案》
11 在“九十五條論綱”中,馬丁?路德認為
A.贖罪券不能免除教會的懲罰,也不能赦免罪過 B.國家權力為神所授,至高無上
C.人們靠內心的虔誠懺悔就能夠獲得上帝的赦免
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變壞,只要堅持苦心修練就能獲得上帝赦免
12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集中體現在
A.“九十五條論綱”中B.《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貴族書》中 C《圣經釋義》中D.《基督教原理》中
13 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實質是 A.新教反對天主教的運動
B一場反對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會的革命運動
C.資產階級反對天主教會建立本階級教會的運動
D.披著宗教外衣的資產階級反封建統治的政治運動
14 首次在天主教神權統治體系中打開了一個缺口的改革是
A閡采爾起義B.馬丁?路德宗教改革C.加爾文宗教改革D.亨利人世宗教改革
15 19世紀末,維新變法從一種思潮迅速發展為一場 政治運動,其關鍵是
A.維新派發展資本主義主張順應潮流 B.維新派爭取了光緒皇帝的支持
C.維新派把維新變法與救亡圖存相結合 D.維新派得到了愛國志士和知識分子擁護
16 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人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有深遠影響的民主思想家,他們的民主思想共同點包括
① 變革封建君主專制制度② 主張興民權③ 走日本模式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④ 頒布憲法,實行法治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7 下列法令中與戊戌變法無關的是 A.京師設立鐵路、礦務總局B.改革財政,創辦國家銀行 C實行鐵路國有政策 D.準許民間創辦報館,鼓勵私人辦學
18 日本明治維新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利于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②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擴張③藩閥以天皇名義長期壟斷政權④天皇專制和愚民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9 德川幕府統治時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①實行封建等級制度②實行閉關鎖國③鼓勵派遣留學生④支持尊攘運動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 日本幕府統治被推翻的標志事件是A.黑船事件B.大鹽平八郎起義C.“大政奉還”事件D.“戊辰戰爭”
21 明治維新后,日本社會發生的新變化主要有①由封建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②天皇制地主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統治秩序基本確立③由半殖民地狀態走向了殖民擴張的 道路④封建等級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2 根據1889年日本憲法 A.議會是唯一的立法機關B.內閣只對天皇負責
C.樞密院成為咨詢機關而非決策機關 D.實行君主立憲,天皇解散議會是違法行為
23 改革是人類歷史上發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關于改革的說法和認識,正確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徹底的革除舊的、傳統的一切東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統治者希望通過和平的、沒有暴力的方式來完善社會制度并鞏固自己的統治④改革中也充滿了復雜性、多樣性與艱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
24 歷史上有許多改革家為改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如今,我國正在進行著社會主義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難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從改革家那里學習的精神應該有
①高度的社會歷史責任感②為國家乃至為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奮斗的決心與勇氣③堅韌不撥的意志④為統治者而改革的獻身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 D.①③④
25 1851年5月1日,倫敦召開了第一次世界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下列可能出現的展品是: ( )
A.英國:蒸汽機車 B.美國:計算機
C.德國:西門子發電機 D.英國:克隆羊多利
26 長期以來,儒學是一種士大夫之學。明代思想家李贄則提出要正視“世間惟下下人最多”的現實,強調“我為下下人說,不為上上人說”。這說明李贄( )
A.反對儒家的正統思想 B.倡導只為下下人說
C.批判地發展傳統儒學 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
27 近代前期,自然科學得以迅速發展的人文動力是( )
① 沖破了神學思想的束縛 ② 理性主義的熏陶 ③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對科技的需要
④ 文藝復興運動的深入發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28 201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深圳考察工作時,就政治體制改革問題發表講話,強調政治體制改革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要性。中國近代史上首先拉開政治體制改革序幕的事件是
A.洋務運動 B.辛亥革命 C.戊戌變法 D.新文化運動
29 孫中山認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他于20世紀20年代毅然改組國民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含義是
①反對帝國主義 ②“耕者有其田” ③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制定勞工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0 《史記?商君列傳》中關于商鞅說服秦孝公變法記載:“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薄拔嵴f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薄拔嵴f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逼渲嘘P于“帝道、王道、 霸道”對應的思想分別是: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31 《明史》記載,朱元璋讀《孟子》,看到“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句,說:“非
臣子所宜言。”隨后命儒臣修《孟子節文》。從文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為官方儒學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與寇仇式的君臣關系
C.君主專制制度空前加強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權的要求
32 馬丁?路德反對“贖罪券”,認為“信仰上帝,靈魂便可得救!逼浞e極意義是
A.否定了天主教會及其神學的作用 B.確定了“教隨國定”的原則
C.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的勢力 D.維護了德意志各階級的利益
33 一部網絡架空小說中曾有這樣的情節:“主人公從21世紀回到了過去,正在室內與大物理學家牛頓閑談,天色漸晚,牛頓起身拉亮了身邊的臺燈……”由此可知
A.小說作者出現了低級錯誤,他并不了解歷史
B.牛頓已經發明了電燈
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D.電的發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
34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部出現了“體用之爭”,它的焦點是
A.是否要采用西方的先進政治制度 B.是否要維護清政府
C.是否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 D.是否要抵抗列強入侵
35 梁啟超說:“我國 蚩蚩四億之眾,數千年受制于民賊政體之下,如盲魚生長黑壑,不知天地間有□□二字!笔÷缘膬勺肿羁赡苁
A.君主 B.民權 C.西學 D.科學
36 一般來說,思想啟蒙總是發生在社會變革之前,而新文化運動卻帶有對辛亥革命“補課”性質,主要是因為它
A. 使民主共和觀念從此深入人心 B.徹底完成辛亥革命任務
C. 進一步動搖封建思想統治地位 D.最早舉起社會主義大旗
二 材料題(共3小題)
37、人類社會自產生以來,改革就與社會進步相伴而生。其中梭倫改革、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
材料一:
材料二:黑色的土地將是最好的證人,因為正是我為她拔掉了眾多的債權標,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獲自由。許多被出賣的人們,……我都使他們獲得解放!
材料三:
材料四:變法期間,宋神宗曾經召集大臣議論變法的事,樞密使文彥博、王安石等都參加了。他們發表了不同的意見:文彥博曰:“朝廷施為,務合人心,以靜重為先……祖宗以來,法制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廢墜不舉之處耳。”上(宋神宗)曰:“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國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張?”王安石曰:“朝廷但求害民者去之,有何不可?萬事頹墮如西晉之風,茲益亂也! ——《續資治通鑒長編》
請回答:
(1)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的性質分別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分別反映了梭倫改革、商鞅變法的什么內容?(4分)
(3)你認為材料一、四所揭示的現象出現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為此作為一名改革者應堅持何種態度?(2分)
(4)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改革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2分)
38 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標!吧鐣定”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等是“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問題:
(1)春秋時期,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和諧社會人際關系?鬃铀枷氲暮诵膬热菔鞘裁?(2分)在當時有何進步意義?(2分)
(2)古代東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圖對理想社會的標準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孔子和柏拉圖所提出的理想社會的標準。(4分)
(3)在18—19世紀的歐洲,一些思想家對未來社會提出了構想。請指出二個主要思想流派,(2分)并簡要歸納其主要思想主張。(2分)
39 下列材料:
材料1 (按:日本推翻幕府統治后,伊藤博文上書建議“廢藩”。1869年明治政府派代表勸薩摩、長州、土佐、肥前藩主向朝廷申請“奉還版籍”)今諸侯之領地,皆朝敵德川所授,并無天皇之印璽,這是滑稽的。
——《明治維新的再探討》
材料2 (1869年3月,四強藩藩主上表申請“奉還版籍”)朝廷一日不可失之大體也。
一日不可假者大權也……臣等所耕乃天下之土,臣等所牧乃天子之民,安得私有乎?今謹收版籍而奉上,愿朝廷善為處理,當與者與之,當奪者奪之。凡列藩封土,更宜下敕令而重定…… ——《簡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3 茲為改正地稅,原有之田地貢納辦法,一律作廢;并規定于地契調查完畢后,按土地價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為地稅。 ——明治政府1873年頒布的條例
材料4 大凡國之強弱,決定于人民之貧富,人民之貧富則系于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勵人民之工業。 ——明治元勛大久保利通
材料5 最迫急之事,在軍務方面,……朝廷能在海陸軍方面稍作準備,主要以朝廷兵務,開拓朝鮮釜山港。 ——明治元勛木戶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6 茍有國則有兵備,有兵備則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諭
回答:(1)據材料1和材料2,指出“朝廷”與各藩關于“奉還”的真正含義。(2分)
(2)材料3的含義是什么?(2分)實質是什么?(2分)
(3)材料4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據材料5、6,明治政府進行軍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5)材料6中“征兵告諭”還有什么影響?(2分)
(6)中日兩國面臨相同的背景,改革具有相同的內容,其結果卻一成一敗,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結果不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
339.【答案】
(1)朝廷的含義是先奉還,再由天皇授予;各藩含義是奉還是假,要求重新授予是真。
(2)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及租佃關系。承認土地私有。交納地稅表明法律意義確認私有。
(3)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4)目的是為了防止和抵御外國入侵,同時為了加強對內鎮壓和對外擴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4152.html

相關閱讀: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