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掌握旅游的發展進程及現代旅游的特點。2.掌握現代旅游六要素在旅游活動中的地位。3.學會分析旅游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的作用。
專題一 旅游業促進社會進步
作用表現原因
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文明程度旅游業帶來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貨幣流、商品流、科技流、信息流和人才流,對各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程度旅游業具有涉外性,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可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而旅游業的發展又可以推動對外開放
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旅游業可以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旅游業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社會福利水平,而且促進了社會進步旅游業屬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性行業,具有勞動力需求量大、技術限制性小、人員培訓期短等特點
促進社區建設,改善生活環境為適應旅游業發展,旅游接待地區的基礎設施會得以改善,生活服務設施和其他方便旅游者的設施也會有所增加,旅游環境會不斷美化,從而可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方便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發展旅游業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推動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通過旅游活動,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直接交往,有助于增進相互間的了解和信任,并對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產生積極影響。我國加強海外旅游業的發展,還有助于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旅游活動是異地性的物質文化生活。旅游業具有涉外性特點,是一種跨國界、跨地區的廣泛的社會交往活動
專題專練1 青藏鐵路通車標志著西藏旅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目前已經開通了北京、廣州、上海、蘭州、重慶至拉薩五條鐵路客運線。根據所給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4)題。
材料一 圖1反映了西藏1980~2005年國內旅游者數量和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情況。
材料二 圖2反映了入藏游客量變化的季節性特征。
圖1
圖2
(1)下列對西藏地區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填正確項字母)。
A.太陽紫外線輻射強,日溫差大
B.北部降水豐富,強風雪天氣多
C.水力資源、地熱資源豐富
D.氣候寒冷,生態環境脆弱
E.氣溫年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氣稀薄缺氧
(2)西藏1980~2005年的國內旅游者人次數變化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藏游客量的年內變化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青藏鐵路通車對西藏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專題二 旅游與環境的關系
良好的環境對旅游的產生和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旅游和環境之間存在著三種關系:
1.獨立關系:旅游和環境保護各自發展,互相沒有接觸和干擾,保持獨立,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維持太長時間,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對環境將會產生深刻影響。
2.共生關系:旅游與環境保護相互支持,彼此受益。從環境保護學家的觀點來看,環境特征和條件保存得越接近原生狀態越好。與此同時,良好的環境給旅游者提供了游覽內容。但是,世界上能達到這種關系的地方不多。
3.沖突關系:當旅游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時,旅游與環境就發生沖突。在某些情況下,旅游與環境的關系會刺激和促進旅游目的地采取措施,以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但常常是當人們意識到要保護環境時,損害已經到了難以挽救的程度。
專題專練2 閱讀材料和圖,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0年,大陸居民赴臺游人次達150萬,首超日本居冠。而隨著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的開放,臺灣將迎來旅游業的“黃金十年”。
材料二 大陸居民赴臺游為臺灣旅游業帶來巨大商機。截至2011年5月,赴臺觀光的大陸居民已達到336萬人,創造新臺幣1 958億的收入。
(1)相對大陸地區而言,臺灣地區旅游業發展較為成熟,試闡述臺灣地區發展旅游業的有利條件。
(2)臺灣地區對大陸開放旅游市場,對臺灣地區的有利影響有哪些?
1.據中央電視臺報道,陽朔農村老太太徐秀珍,年近60歲,會說英、德、法等近10種外語,被外國游客親切地稱為“月亮媽媽”。此事反映出旅游活動的作用是( )
A.滿足人類需求
B.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
C.旅游業帶動農業的發展
D.擴大交流
閱讀材料和圖,完成2~3題。
材料 旅游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前景最廣闊的新興產業。西藏旅游資源所蘊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獷感和原始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這是西藏打造世界級精品旅游地的優勢所在。
2.在現代旅游中,就目的性來講,占絕對優勢的是( )
A.探親訪友 B.娛樂、消遣 C.科學研究 D.調研采風
3.西藏打造世界級精品旅游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①氣候高寒缺氧、诼糜钨Y源的游覽價值低 ③離經濟發達地區較遠、苈糜苇h境的承載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當前最熱門的旅游為“鄉村游”,關于鄉村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對背景環境無影響
B.對文物古跡的破壞嚴重
C.加速農村經濟發展
D.不屬于生態旅游
5.下列旅游形式主要由新加坡推出的是( )
A.地震模擬旅游 B.保健旅游 C.懷舊旅游 D.“中藥之旅”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瀘沽湖像一顆熠熠生輝的綠寶石,鑲嵌在云南省麗江地區的萬山叢中。是麗江玉龍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專家譽為“中國西南的一片凈土”“高品位世界級的旅游資源”。
早在2 000多年前,摩梭人就在湖邊聚居生活,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服飾和生活習慣,居住在建筑風格獨特的木楞房子中。古代摩梭人信奉“女神教”。后來,又接受由西藏傳入的佛教,此外,還信仰本民族的“達巴教”。長期以來,這里素有“女兒國”之美稱。以母系家庭以及阿夏婚姻(即走婚)為主要特征的摩梭風情,是現代社會罕見的原始母系社會婚姻形態的“活化石”。優美的自然風景、獨特的人文風情構成了瀘沽湖地區的“情、水、山”為主題的旅游特色,磁鐵般吸引著國內外游客。1989年瀘沽湖景區旅游人數為6 120人,到1991年猛增至10萬人左右,目前每年的游客已超過20萬人,2011年將超過35萬人。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旅游資源的開發、旅游人數的逐年增加,威脅環境的各種因素也隨之而來,再加上環境保護措施相對滯后,當地民眾和游客的環保意識淡薄,旅游污水、旅游垃圾和一些新建的旅游設施對原有的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破壞。
由于地域偏僻和交通不便,故摩梭人文化保存完好,并具有較高的人文科研價值。但隨著旅游業的開發,摩梭人的文化將受到商品經濟的沖擊,同時傳統的耕作型的自然經濟結構也在逐漸向旅游服務型轉變。
(1)瀘沽湖地區旅游人數的增加體現了現代旅游的哪些特征?
(2)旅游業的發展給當地帶來的環境問題是什么?
(3)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當地文化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4)為促進當地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應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專題專練
1.(1)ACDFG
(2)逐年增長,增長速度加快 集中在4~9月(或夏季或夏半年或夏秋季)
(3)①有利于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或推動旅游產品開發或創建西藏旅游新形象);②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③有利于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或投資環境);④有利于加強西藏與其它各省區旅游客源地的聯系;⑤有利于改善交通條件;⑥有利于同其他區域建立經濟聯系;⑦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表的分析能力以及運用相關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1)西藏地區地勢高,空氣稀薄,湖泊多,且多為咸水湖;位于板塊交界處和階梯交界處,地熱資源豐富。(2)可結合圖表進行分析。(3)青藏鐵路通車使西藏與內地聯系更加方便,有利于發揮西藏的優勢并加強與內地的聯系。
2.(1)臺灣海島風光、山地風光、熱帶亞熱帶風光秀美,民風民俗獨特,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經濟較為發達,旅游基礎設施完備,具有較強的地區接待能力;交通比較便利;旅游景區多,旅游線路可選擇性強,環境承載量較大(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2)擴大了臺灣地區的旅游客源市場;提高了該地區的旅游收入,增加了就業機會,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繁榮與發展);促進了大陸與臺灣之間的文化交流。
課時作業
1.D
2.B 3.C [第2題,古代旅游一般是事務性出游,而現代旅游以娛樂、消遣為主要目的的占絕對優勢。第3題,西藏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條件不適合人的活動。西藏離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距離較遠,也限制了旅游業的發展。]
4.C [本題主要考查“鄉村游”的概況,這是一種新興旅游,主要是進行農村生活、生產景觀的旅游,對象雖然不是文物古跡,也會帶來一些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但整體上屬于生態旅游的一部分,具備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
5.D [美國推出地震模擬旅游;泰國推出保健旅游;西方一些國家推出懷舊旅游;新加坡推出“中藥之旅”。]
6.(1)旅游主體的大眾化、旅游空間的擴大化。
(2)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3)一方面有利于各個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對當地文化起同化作用,可能對本民族文化造成沖擊,從而不利于摩梭風情的保護和保存。 (4)政策扶持,加強宣傳和基礎設施建設,控制規模,環境整治。
解析 瀘沽湖地區離人口密集區遠,旅游人數大幅增加,體現了旅游的大眾化和空間的擴大化特征。該地區風景獨特,走婚更獨具文化特色,有很強的吸引力。隨著旅游人數的增加,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會對其獨特的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8622.html
相關閱讀: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旅游規劃學案
正午太陽高度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中國的生物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