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3年高二下學期歷史期中試卷(福州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考 試日期:4月 26 日 完卷時間: 90 分鐘 滿分: 100 分
一、(每小題2分,共25題50分)
1. 媯滿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周,封媯滿于陳,侯爵,并將長女太姬嫁給他。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
A.媯滿在封國內居于大宗地位 B.媯滿可按照喜好來選擇繼承人
C.西周初年曾經分封過異姓貴族 D.周統治者通過政治聯姻鞏固統治
2. 中國古代講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故稱兩姓聯姻為“喜結秦晉之好”),而魯晉兩國不可通婚。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宋魯兩國可以通婚 B.晉國是姬姓封國
C.秦國國君是周王室貴族 D.秦魯兩國可以通婚
3. 北宋初期,行使監察職能的御史彈劾官員時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則與宰相“分為敵壘,以交戰于廷”。這反 映的實質是
A.官僚內部斗爭集中于相位之爭 B.宰相位尊權重的傳統開始改變
C.監 察官員 與宰相權力基本對等 D.專制權力得到進一步強化
4. 下圖為春秋戰國時期 出現的鐵器。鐵器使用對當時社會經濟所產生的影響有

① 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發展 ② 促進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③ 促使“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產生 ④ 促進封建自然經濟的解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
5. 我國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關于農業的敘述,如《荀子•王制》“凡農之道,厚(候)之為寶”!掇r書•糞田之宜》“用糞猶用藥也”!秴问洗呵•上農》“時至而作,竭時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新課 標 第 一 網
A.精耕細作的特點 B.根據節氣來安排農業生產
C.注重因地制宜 D.發展 尊重自然規律
6. 有學者指出:“劃分官方指定市場區域的邊界并將其與居住區分離開來的管理瓦解了!行蔚姆謪^壁壘已徹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種更為自由的街道模式。”上述現象應開始大量出現在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 有一族譜記載:明清時期外出經商者日眾,不少人依舊“壯則服賈,老則歸田”。這說明
A.農本商末的觀念仍占主導 B.經世致用思想受重視
C.參加科舉獲取功名的風氣盛行 D.理學倫理道德遭拋棄
8.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講政治時大多站在民眾一邊,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與其他各家不同,為君主作參謀,專替君主打算。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9.《全球通史》載:孔子學說之后,中國最有影響的是道家學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兩家學說正好可以相互補充,滿足了中國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儒家關注社會現實問題,道家關注天人關系
B.儒家主張“以德治國”,道家主張“無為而治”
C.儒家主張“克己復禮”,道家主張“兼愛非攻”
D.儒家和道家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0.羅榮渠在《現代化新論》一書中說:“在此以后,外國滲透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各個領域,直接改變了原有 的‘小農—手工業生產方式’,使中國在經濟上和財政上都日益陷入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這一狀況產生的原因,應首選下列哪一不平等條約?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1.1894年,張振勛(后為張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說:“當此庫款支絀,財力困敝。問諸國,而國已無幣之可撥;問諸官,而官已無款之可籌;問諸民,而民更無力之可顧。除息借洋款外,其能湊集巨資承辦一 切者,惟賴于商。”由奏折所言可知張振勛建議清政府
A.允許私人興辦企業以籌集資金 B.應興辦軍事工業以增強軍力
C.大舉借款以償付巨額賠款 D.增加各項官民稅額以償外債
12. 張謇曾說:“我們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動搖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這句話的解釋,就是說一切政治及學問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數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線上的生活!币虼,他把自己創業的紗廠命名為“大生”。據此可以推測張謇創辦企業的主旨是
A.救亡圖存 B.注重民生
C. 富國強兵 D.踐行儒學
13. 下表,近代商辦企業在第二時期獲得迅速發展的因素不包括
年 商 辦
設廠數資本(千元)資本所占比重
第一時期1892~18945346879.6%
第二時期1895~19134639081041%
A.實業救國的推動 B.晚清政府經濟政策調整
C.辛亥革命的刺激 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14. 戊戌變法期間,湖南《湘報》發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來參詳,中國并不在中央,地球本來是渾圓物,誰是中央誰四旁!边@首詩歌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維新變法 B.學習 西方的政治制度
C.勸導國人放棄天朝觀念 D.宣傳科學救國
15. 某年,英國倫敦一本雜志上刊登了一幅新聞漫畫。該圖反映的新聞事件應該是

A.第二次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九一八事變 D.抗日戰爭
16. 下列觀點傾向于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是
A.當世惡疾帝制為最,唯合眾共和為世界潮流,順者昌,逆則亡
B.君權與民權合則情易通,議法與行法分則易就,二者行斯強也
C.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
D.天下之大,不患無才,……何必夷人,何必師事夷人
17. 以下是清末時期傳統課本(左)和新式課本(右)內容舉例。以下推論正確的是

① 傳統課本注重啟蒙 ② 新式教育強調健體
③ 進化論思想已影響中國 ④ 新式教育拋棄了中國傳統文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8. “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蓖砬宓念B固派的這一指責是針對
A.魏源 B.李鴻章 C.康有為 D.孫中山
19. 亞里士多德曾說:“十個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將不能自給;十萬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為它將不能適當的治理!边@說明
A. 城邦經濟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B. 當時希臘城邦總人口沒有超過十萬
C. 亞里士多德認為城邦制不適合古希臘 D. 小國寡民是城邦制的主要特點
20. 黑格爾說:“中國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臘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臘知道自己自由的這“一部分人”是指
A、婦女 B、外邦人 C、奴隸 D、全體男性公民
21. 英國史學家韋爾斯指出:“(文藝復興)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币韵玛P于文藝復興的表述,最準確的是
A. 強調自由,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 B. 推動人們去追求自身的發展與現實幸福
C. 挑戰王權,提高了資產階級的社會地位 D. 促進人們運用理性作為衡量-切的尺度
22.下面是一位同學在關于文藝復興的自編歷史劇的情節設計:一位人文主義者慕名
①來到了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英國 ②拜會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之父”莎士比亞
③探討了但丁的悲劇《哈姆雷特》④欣賞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你認為劇本中應該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 在文藝復興代表人物的美術作品中,有許多以《圣經》故事為題材。這些杰作(如拉斐爾的圣母與圣子圖)與神學宗教畫的最大區別在于
A.揭露教會腐敗與虛偽 B.宣傳民主共和與主權在民
C.倡導理性與反對專制 D.表現真實的人物與人性的偉大
24. 以下關于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 二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② 十月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③ 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統治 ④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25. 下圖是1913年~1937年俄國(沙俄/蘇俄/蘇聯)工業產值增長示意圖。對下圖解讀不正確的是

A. 1913年~1920年工業產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戰爭的破壞
B. 1920年~1925年工業產值的增長得益于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C. 1925年~1932年工業產值的增長在于企業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D. 1932年~1937年工業產值高速增長源于斯大林體制的逐步確立
二、非(第26題16分,第27題16分,28題18分,共3題50分。)
26. (16分)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衛鞅對曰:“夫國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強,不可以摧敵。欲富國,莫如力田,欲強兵,莫如勸戰”。 ——《東周列國志》
材料二 (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通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鄉邑大治…… (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史記》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戰國策•秦策一》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五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1) 據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怎樣“力田”“勸戰”的?(6分)

(2) 據材料二、三,從軍事、經濟、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變法的成效。(4分)

(3) 商鞅變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是為什么會出現“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的局面?(2分)

(4) 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4分)


27.(1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3)惟有他一人具有罷免與復任主教之權!
( 8)惟有他一人享有 使用帝王儀仗之權。
(12)他有[上帝]所賦予廢黜帝王之權。
(18)他所批準的判決,除他自己以外, 不得由任何人撤銷。
(19)教皇本人不受任何人審判。
(22)羅馬教會從未犯過錯誤,也將永遠不犯錯誤,圣經可為證明。
——節選自《教皇敕令》(Dictatus Papae),1075年
材料二 我盡可能厲行清規戒律。我習慣于蝸居在鄉下,清算著我的罪孽;我一遍又一遍地懺悔;我一絲不茍地照規矩苦行;而且我的意識保持著自省……我嘗試著用人類的藥方——人的傳統治愈良心的疑慮和困惑,越使用這些藥方,我的良心里滋生的不安和憂慮就越多。 ——馬丁•路德
材料三 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導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體系的大分化和大組合。雖然各地、各個宗教派別有所不同,但總的說來,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國讓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組織;有形的宗教儀式崇拜,讓位于無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選自馬克?《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自此以后,上帝又從壁壘森嚴的神龕之中回到了人們的心靈,復又成為歐洲信心與進步的內在動力,從而將歐洲文明帶上了一條近代化之路。
——《文明啟示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1) 依據上述材料,概括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的原因是什么?(3分)

(2) 為解決心中的疑慮,馬丁•路德提出什么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卡爾文提出哪些與路德不同的主張?(5分)

(3) 據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歐洲宗教世界呈現出哪些新特點。(4分)

(4)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四的理解。(4分)

28.(18分)19世紀中后期,俄國和中國先后進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實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克里米亞戰爭后,俄國人意識到)文明現正以它的力量反對我們……當我們談論反對拿破侖的光榮戰役時,我們忘記了自那時以來,歐洲一直在進步的道路上穩步前進,而我們卻一直停步不前。我們不是在走向勝利,而是在走向失敗,我們唯一得到的一點安慰是,俄國將通過這一經歷學到今后對它的發展有用的一課。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上諭,上諭說:“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從喙嘵嘵,空言無補!煤笾型獯笮≈T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教空疏迂謬之弊”。以皇帝名義“詔定國是”,其目的是“以變法為號令之宗旨,以西學為臣民之講求,著為國是,以定眾向.然后變法之事乃決.人心乃一,趨向乃定!
——摘自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1) 材料一中認為“文明現正以它的力量反對我們”、“我們卻一直停步不前”,這里 的“文明”指的是什么? 俄國“學到今后對它的發展有用的一課”,學習的結果是什么?(4分)

(2) 材料二圖1、2說明戊戌變法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興起的?指出圖3《定國是詔》在戊戌變法中的地位。(3分)

(3) 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緒帝的主要觀點,其真實意圖是什么?(6分)

(4) 比較俄國農奴制改革與中國戊戌變法在性質、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的相似之處。上述改革反映了怎樣的歷史發展趨勢?(5分)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中聯考
高中 二 年 歷史 科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題號1 2345678910111213
答案BCDBABABCCABD
題號1 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 BBC CDDBADB C
二、非選擇題(3題,共50分)

27.(16分)
(1)原因:不滿教皇專權;不滿教會特權;質疑教會的清規戒律。(3分)
(2)主張:提出信仰得救;《圣經》至上原則;建立廉儉教會(3分)。
不同:先定論;民主教會。(2分)
(3)新特點: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組織出現; 教會組織和宗 教儀式簡化,人們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張。(4分)
(4)理解:打擊了天主教會,解放了人們思想;為 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推動歐洲近代化。(4分)

(4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1分);作用:促進資本 主義的發 展(1分);局限性:帶有濃厚的封建殘余(1分)。
趨勢: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資本主義制 度取代封建制度)(2分)。

高中 二 年 歷史 科雙向細目表
題號能力要求知識點考查
1.識記宗法制的核心
2.識記運用分封制下主要的諸侯國
3.理解宋朝的相權
4.運用鐵器使用的影響
5.理解小農經濟精耕細作的特點
6.理解宋朝“市”的發展
7.理解重農抑商政策
8.運用法家思 想
9.運用儒道的主張
10.識記 《馬 關條約》
11.理解近代民族工業爭取合法地位的斗爭
12.理解 近代民族工業的特點
13.識記運用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
14.理解近代思想解放對傳統觀念的動搖
15.理解甲午中日戰爭
16.理解維新派的主張
17.理解傳統教育與新式教育的區別
18.運用康 有為
19.理解小國寡民的城邦
20.運用雅典公民
21.理解文藝復興的內涵
22.識記文藝復興的概況
23.理解文藝復興的代表作與神學宗教畫的區別
24.識記二月革命與十 月革命
25.運用俄國不同時期工業發展的原因
26
(1)運用商 鞅變法的目的;內容
(2) 理解商鞅變法的成效
(3)理解商鞅變法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
(4)運用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27

(1)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
(2)理解馬丁路德的主張和卡爾文的主張
(3) 理解宗 教改革后宗教世界呈現 的新特征
(4)理解宗教改革的積極 影響
28
(1)理解農奴制改革的原因和結果
(2)運用戊戌變法的背景;開始的標志
(3)理解光緒皇帝 的主要觀點及意圖
(4)理解農奴制改革與戊戌變法的相同點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歷史發展趨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9864.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