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本大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奧地利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得提出“領地國家”和“稅收國家”的概念,其中“領地國家”的特征是:國王的稅收有兩個一個是自己領地上的收入,一個是來自其它領主的進貢。國王無權對其它領主的領地直接征稅。根據這一定義,中國古代王朝中屬于“領地國家”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2.史書記載,“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這一現象反映的本質是A.收藏玉璽,天子喜好 B.以玉制璽,天子專有C.皇位世襲,君權神授 D.天子至尊,皇權至上3.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整的法典。他頒布前審批時需要通過①尚書省? ②中書省 ③門下省 ④皇帝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明朝永樂帝時設立了內閣制?以內閣作為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英國“光榮革命”之后國王威廉三世逐漸以內閣代替樞密院?成為國王直轄的最高行政機關。下面關于兩國內閣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內閣制的形成標志著兩國的皇權(王權)得到空前強化 B.內閣已經成為兩國最高權力的象征 C.明朝的內閣長官稱丞相,英國的內閣長官稱首相 D.明朝內閣是君主專制加強的結果?英國內閣是君主立憲的象征 5.“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罰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鐐銬枷鎖,債務人應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為借款之抵押品!备鶕鶎W知識判斷,該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 雅典,梭倫改革頒布的“解負令” B. 秦國,商鞅變法的法令C. 羅馬,廢除債務奴隸法案 D.法國,伏爾泰的《社會契約論》6.1989年,美國國會通過《反褻瀆國旗法》,將焚燒國旗定為非法,布什政府對此表示支持?蓛H僅隔了數小時,國會大廈門口就有人開始焚燒國旗。數月后,聯邦最高法院宣布,《反褻瀆國旗法》因違憲而作廢,裁決書中竟然宣稱:“美國國旗代表的權力之一,就是焚燒它的權利!边@說明了 A.聯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愛國精神B.聯邦最高法院擁有最高司法審查權C.美國政府及國會與最高法院缺乏溝通D.國會通過的法律必須通過聯邦法院批準才能生效7.“總統可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國會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總統否決的法律”,上述條文所體現的原則是 A.中央集權原則、民主原則 B.分權制衡原則、民主原則 C.自由平等原則、權力制衡原則D.中央集權原則、分權原則8.《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瓋乳w部長由總統任命?偨y命令須各部部長副署?偨y和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下列對該憲法評述不正確的是:A.與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帝制獨裁對比,共和體制的確立是歷史的進步B.憲法對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C.法國幾經艱難,最終確立了典型的總統制共和制政體D.憲法的頒布證明了共和派最終掌握實權9.伏爾泰說:(英國)是世界上抵制國王達到節制君權的唯一國家,它通過不斷的努力,終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這個政府里,君主有無限的權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壞事,那就雙手被縛了。奠定英國這一政體基礎的是A.議會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B.議會通過《權利法案》C.內閣成為最高行政機構 D.責任內閣制的逐漸完善10.英國《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和法國1875年憲法的共同之處是①體現了代議制民主的特征 ②規定了資產階級國家政體③資產階級斗爭成果的法律總結 ④賦予全體公民以充分的選舉權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19世紀晚期德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經濟突飛猛進與政治民主發展滯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A.皇權與貴族結盟掌握政權 B.國家分裂阻礙政治民主化C.經濟發展消解政治改革訴求 D.對外戰爭影響國內民主進程1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到: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中國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戰爭。這三次戰爭的共同之處是 A.中央機構完全半殖民地化 B.中國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戰后開放的商埠以沿海為主內地為輔 D.列強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13.1851年與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國都發生了大規模的革命運動,這兩場革命運動的相似之處有A.發動者都希望按照西方政治模式改造中國 B.參加革命者都是為生計所迫,才揭竿而起C.發動者都嘗試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D.革命都從中國南方開始,高潮發生在長江流域14.《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毕铝心軌蚍从20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史實是A.《馬關條約》和公車上書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C.《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 D.《辛丑條約》和戊戌變法15、天京變亂后流傳著一首民謠:“天父殺天兄,終歸一場空,長毛非正主,依舊讓咸豐!痹撁裰{反映出天京變亂的發生是由于A.宗教迷信思想的毒害 B.絕對平均主義思想的作崇C.中外反動勢力的絞殺 D.領導集團內部的自相殘殺16.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偉大的中國革命》一書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鴉片戰爭的發生意味著中國拒絕在外交平等和對等貿易的基礎上參加國際大家庭,結果導致英國使用武力!辟M正清的上述觀點A.揭示了鴉片戰爭的根源 B.肯定了中國抗擊英國侵略的正義性C.抹殺了鴉片戰爭的實質 D.從全球化的角度正確分析了鴉片戰爭的原因17.列寧在評論近代中國的某一事件時指出,標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歐洲資產階級國家,并沒有支持中國的革命運動;相反,這一運動激起了他們“掠奪中國”的欲望,為此還與中國的落后勢力“實行聯盟”。列寧所指的事件是( )義和團運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18.20世紀40年代朱自清總結了人們的普遍心情:“勝利到來的當時,我們喘一口氣,情不自禁地在心頭描畫著三五年后可能實現的一個小康時代……但是勝利的歡呼閃電似的過去了,接著是一陣陣悶雷響著。這個變化太快了,幻滅得太快了!碑敃r人們的普遍愿望是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要和平,爭民主”C.“還我河山,守土抗戰” D.“打倒列強,除軍閥”19.《百家姓》在不同朝代的排序不同。宋代為: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明朝為:朱奉天運、富有萬方……。這種排序主要體現的是( ) A.等級制度的森嚴 B.中央集權的強化 C.皇權的獨尊 D.宗法制影響的強大20、某同學在自學“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這一專題內容時,自制了多張學習小卡片,下圖是其中一張,請指出其錯誤數A.1個 B.2個 C.3個 D.4個21.1917年,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委員會向全體工人發出了“人人都起來斗爭,人人都上街去”、“徹底推翻沙皇專制政府”的口號。在這一口號的號召下,俄國A.掀起了二月革命 B.爆發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C.發表了《四月提綱》 D.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22.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開幕詞中毛澤東說?“我們這次會議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現在 ? ? 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B.新的國家領導人的選舉 C.共產黨核心地位的確定 D.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制定23.1923年,陳獨秀說:“五四運動雖然未能達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運動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實際運動,開始了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标惇毿闼f的“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裝革命 B.無產階級革命 C.民族革命 D.國民革命24.抗戰時期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其間,雙方雖經多次激烈斗爭,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終究沒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從中斡旋 B.共產黨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機空前嚴重25.傳統史學的研究對象側重于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而現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內容納入了史學研究的范疇,這一視角的轉換體現了A.唯物史觀 B.全球史觀 C. 社會史觀 D. 革命史觀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 13分 第27題18分 第28題19分,共50分)26、古往今來,不同的政權組織形式體現了人類政治文明的多樣性,不同的歷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從獨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權逐漸削弱,這既是我國集權體制下的政治制度發展變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權與相權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齊濤《資政通鑒?中國歷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英國“光榮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沒計!谝粋有長期專制傳統的國家找到了一個擺脫革命與專制的循環,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辦法。 ——楊小凱《中國政治隨想錄》 材料三 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當代最偉大的社新疆兵團農二師華山中學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95306.html
相關閱讀: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