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
題。
世界出版大國的閱讀尷尬
中國每出版圖書30
萬種,已是當之無愧的出版大國。但平均到每個人,購書量只有發達國家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1990
,我國人均圖書消費量為5.2
冊,2009
為5.6
冊。20
只增加了不到1/2
本。包括中小學教材在內,農村人均圖書消費在20
元左右,城市大概是其2
倍。尤其是一般圖書的消費,城市所占的比重達到90%
。與此相對,農村圖書市場持續萎縮。據統計,2001
城鄉圖書零售比為74∶26
, 2009
為82∶18
。
農民人均收入不足6
千元,讓他們在生活之余拿出幾百元來買書是不現實的。圖書營銷渠道也不健全,縣以下的書店大都不賣書了,農民為了買一本書跑上幾十里路很常見。
據調查,對于目前的圖書價格,有51%
的讀者認為“
比較貴”
,僅有31.8%
的讀者認為圖書價格合適。因此,有人認為,書價太高是阻礙我國人均購書量增長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不這么看。這30
我們的收入增長了50
倍,但圖書價格只上漲了20
倍至30
倍。1980
我們看一場電影是0.15
元,現在一般是50
元,上漲了300
多倍。和國外圖書相比,我們的書價只有人家同類圖書的1/3
或1/5
。偏低的書價自然難以激勵人們寫書著述。原創的優秀圖書太少了。
計劃經濟時代極低的圖書定價和大量的免費宣傳性圖書使人們養成了不愿為閱讀付費的習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也搶走了很大一部分傳統紙質圖書的讀者。有人建議,國家可分別對“
上游創作,中游發行,下游零售”
,均給予相關稅收政策的傾斜。此外,政府、媒體、家庭、學校應該利用一切機會宣傳閱讀,提高人們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觀念改變了,圖書消費自然就會上去。
26.
從第一段看,我國的“
閱讀尷尬”
表現在哪些地方?(4
分)
27.
試概述關于書價的反方觀點及其理由。(5
分)
28.
依據本文,為增加農村的圖書消費,你有什么合理建議?(6
分)
答案
26.
人均圖書消費量低(1
分),且20
幾乎未增長(1
分),圖書消費城鄉極不均衡(2
分)。
27.
中國圖書價格并不高。(2
分)與我們的收入增長相比,與其他的文化消費相比,與外國圖書價格相比,中國書價并不高。(3
分,每點1
分)
28.
發展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建立健全農村的圖書營銷渠道;加大宣傳,更新農民的讀書觀念。(每點2
分)
第26
題
不加概括,照抄原文不給分。此題3
點,按參考分值得分。第一點必須強調人均購書量,第二點側重增長速度,第三點強調城鄉對比。
第27
題
反方觀點答成“
價格并不高”
、“
價格不算高”
或“
價格偏低”
都可。理由中的第2
點“
和其他文化消費相比”
寫成“
和電影票價格相比”
也可。
第28
題
補充答案:1
、第一點答成加大農村購書優惠力度,如發放購書券等也可;
2
、第二點答成增加農村購書點,如開設書店、報刊亭等也可。
補充第4
點:給予相關稅收政策的傾斜。(共四點,答對三點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42022.html
相關閱讀: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