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差生”可以創造奇跡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勵志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差生”可以發明奇觀
  
  ——獻給學習臨時還有難題的你
  
  文/張春風
  
  我高中就讀于一所一般的縣級重點中學。高一高二的時候,我的成績始終不好,全班五十人,我入學時排名第五十,高一第一學期排名第二十三名,第二學期排名第四十三名;高二第一學期第二十八名,第二學期第四十六名。我那時,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等生”。
  
  開學的時候,我們新換了班主任,姓景,是我們學校抓高三的資深老師,按成績品位分批找學生單獨談話,我是最后一批倒數第五個人。他固然剛接任,但對每個同學的情況已摸得比較透,他和我談了一個小時,很能切中關鍵,也非常會勉勵人;但我并不信服,因為我當時經過一個暑假的思考,心中已有了一籃子計劃,我信任自己能有大成,但他只將我定位在努力爭奪考上個大專。整個談話過程中,我除了答復“是”、“嗯”,其余一聲不吭。談話停止了,我問:“景老師,像我這樣的,最后有沒有能上重點的?”“嗯——”他遲疑了一下,不甘心地說:“能考上的,還是有的。“他指的還是大專。我的心頓時一空,但立刻我又恢復了自信,天底下只有一個張春風,我干嘛只有看到別人是否做到能力自信呢?我臉憋得通紅,扔出一句自己都吃了一驚的心里話:“我要考北大!”我登時感到辦公室的老師都抬起頭來看著我。我們這個縣,恢復高考這么多年來,只有兩個高中生上了清華,還從沒有人上過北大,而這個揚言要考北大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實力呢?肯定是全年級的前三名吧?我走了,他們肯定會這樣問景老師。景老師微張著嘴看著我,繼而盯著桌面,良久沒講話。“景老師,沒什么事,我先回去了。”“嗯,好吧。”我回身離去,景老師說:“你這樣想對你沒利益。”我沒回頭,接著走自己的路,只聽到辦公室里一片嘩然……
  
  在后來近一年的時間里,我……我先不說。
  
  1997年8月12日晚,我騎自行車從鄰村的姑媽家回來,咦?院子里哪來的兩輛轎車?屋里哪來這么多人?出什么事了?我懷疑著推車進院子,這時全屋的人都擁了出來,“狀元郎回來了……”“考上了……”?!我的心在狂跳,這能是真的嗎?“小風,畢縣長和王書記給咱送告訴書來了。”媽在人群中喊。一個干部樣子容貌的人走在前面來跟我握手,“張東風同學,祝賀你考上了北京大學……”后面的話我全聽不見了,我只記得自己那時心是那樣的緊,呼吸是那樣難,腦海里一片空缺,居然真的倒了下去……人們把我扶住,我接過那只大信封,盯著它,盯著它……我的雙膝跪了下去,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多好啊!這個誘人的名字,這個神圣的名字,終于屬于我了,我勝利了,我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滿眼是淚,抬開端來,凝望著我的父老鄉親,就是你們,給了我力氣啊!我抽泣,抽泣,只有抽咽……“這孩子,這一年來受的苦太多了。”是景老師的聲音,他的手放在我的肩頭,我反過來與他相握:“景老師,‘差等生’的味道不好受……”“我們要請你給全縣的‘差等生’做一次演講。”“不,我要給全國的‘差等生’做一次報告,我要讓他們可能在窘境中奮起,都能創造奇跡!”
  
  我的成長
  
  我快二十歲了,借這個機遇,從頭說起,做個二十自述吧。
  
  1978年12月2日,我誕生在山東省西南部的一個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普通農夫。我在家中是宗子,四年后有了妹妹。我爺爺逝世早,奶奶和我們一起生活,外婆家是同村的。因為奶奶、外婆都在身邊,所以,雖然我家并不富饒,但我小時候還是很受嬌寵的。
  
  我從小就笨,三歲會談話,五歲才會自己用湯匙吃飯(以前都是別人喂的),至今不會用筷子。我做事喜歡追本溯源,鉆牛角尖,用我媽的話說:“不撞南墻不回首。”
  
  鄉村的小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玩的東西不一樣,但同樣樂趣十足,或者還要多些天趣。我小時候喜歡扇啪嘰,彈玻璃球,咂杏核兒,打瓦,摔泥娃娃,夏天在臭水塘里游泳,在小溪里摸魚……但這些,我都僅僅是喜歡,每一樣我都勝不過別人,只有一樣別人都不如我,甚至連村里的大人都不如我,那就是下象棋。
  
  我五歲學下棋,從未經名師指導,到了十歲竟然下遍全村無對手,小學六年級參加鄉里舉辦的成人象棋賽,我排名第四。初中當前,棋下得少了,也不那么一心了,現在反而棋藝平平了。
  
  說起學習,從小到大,除了高考放了一次火箭,拿了個全縣頭名,其他時候,就算從小學起,我連班里的第一都沒拿過。
  
  我小學的時候,應該算是我讀書史中比較光輝的一段。全班三十八名學生,我始終能排在前五名,但最好只是全班第三名,前兩名是兩個女同學,直到小學畢業我都沒能超過。后來,她們兩個一個上了中師,一個上了中專,都是初中畢業后考的。我現在常常替她們可惜,如果當初她們的家庭看得遠一點,對她們的支撐再多一點,那她們現在至少也能考上普通的本科院校。
  
  上初中的第一個學期,作業一下子多了起來,我有點覺得吃力,但我從來是個聽老師話的誠實學生,每天實現功課。學期末的考試很令我滿足,在全班六十人中,我排名第二,全校排名第七,被評為三好學生,領了一張獎狀;可沒想到,這卻是我中學階段獲得的獨一一張獎狀。整個中學六年時間,我只得過一張獎狀,從沒做過學生干部,一直是白丁,甚至連個小組長、課代表都沒機會做,因為,后來的我,一直是個“差等生。”
  
  初一下學期,我家搬到衛集鎮上,我轉學了。這時,相對于我們那個小山村來講,可真是個大世界了。每天有好多東西可以玩,學校里的學風比較差,周圍的同學都不重視學習,于是,我不再好好學習,成績大幅度降落。我剛轉學時,班主任老師給大家先容說:“這是新轉來的張春風同學,是三好學生,以后大家多向他學習。”沒想到,兩個半月后的期中考試,我在全班排第三十幾名,外語由上學期末的98分滑到了19分。
  
  我每天和幾個小哥們去“野”,成績江河日下,開始腐化為“差等生”;不過與其他“差等生”不同的是,我在心理上,從沒把自己定位為“差等生”。初二下學期暑假,我開始有所覺醒,意識到不好好學習自己將來肯定沒有前途,我從暑假里開始努力,F在回想起來,我自己當時那么小,有那么大一股勁兒,真挺不容易的。我在自己房門外寫上“閑人免進”,里面寫上“無事莫出”。我不再和那些哥們兒去野,我還請老師把我的座位調到了第一排,我獨自一個人坐一桌。每天上課認真聽講,晚上學到很晚。
  
  我現在總結出,我下信心做的事情,總是喜歡一個人悶頭做,應當說這是一種益多害少的品德。
  
  老天爺有眼,中考我以比分數線多一分的成績考上了縣中。
  
  考上縣中實際上也是挺不容易的事情,我們鎮那年考上八個(我當然排第八了)。我自己當時也很知道愛護這個機會,沒入校就下了非常大的決心:我一定要耐勞學習,再也不貪玩,一定要考一個重點大學。
  
  高一高二的經歷使我清楚:并不是只要我努力奮斗,便能失掉成功的。我差不多是班里最用功的學生,每天起床最早,睡得最晚。我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晚上學生宿舍熄燈后,躲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看書;但令我懊惱不已的是,我的成績始終在后面徘徊,始終上不去。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在老師、同學和父母眼前,真的抬不起頭。每次開學看期末考試的成績,我總要等到別人去吃飯的時候,自己才敢偷偷地湊上去看一下自己的名次。每次心情都特殊繁重,因為那名次,象征著什么也考不上,我記得高二下學期第一次回家,爸媽知道我的成績后,竟然都是滿面愁容,一個晚上不說話。我知道他們不是成心不睬我,他們是在為我發愁。第二天早上,我一聲不響地收拾好自己的東西,給爸媽留下了一張紙條:“爸、媽,兒子能行的。”然后就登上了返城的汽車。接下來的一個學期,我玩命地學習;可是,高二下學期的期末考試,我還是排了個班里的第四十六名。
  
  人在經由多次盡力之后依然受到失敗,是很難保持信心的,我也不例外。暑假里我知道自己的名次后,我認為自己都快瓦解了!我素來沒那么掃興過,開學就是畢業班了,我該怎么辦?我還能行嗎?
  
  我在精力充實的時候,喜歡讀小說(良多中外名著我都是在自己情感不好時讀的)。這一次,我讀了一自己物傳記——《毛澤東傳》,是一個美國人寫的,他的名字我記不清了,但我永遠感激他,因為就是他的這本書,喚起了我的民族使命感,使我有了宏大的前進能源。那本書寫得很客觀,展現了一個實在的毛澤東。我深深地感觸到,這位巨人與個別人的不同之處,首先在于其強烈的民族使命感。
  
  我開始檢查自己。從小,在老師的領導下,我們就喊樹破弘遠的共產主義理想。可是,藏在我心坎深處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考個好大學?!考個好專業?!未來找個好工作?!穿名牌衣服?!有自己的車?!有別墅?!這些都是同學們時常念叨的,這些都是大人們不斷灌注給我們的,可這些,就是我的幻想、我的奮斗目標嗎?不,這不會這樣活著,我要轉變這一切,我要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活,我要讓五星紅旗在世界經濟范疇徐徐升起,到那時,我和我的國人,站在經濟奧林匹克的領獎臺上,疑望國旗,滿眼熱淚……
  
  我曉得我的這些設法,在任何人眼里都是狂妄的,但寧肯傲慢,我情愿為這狂妄的主意而活,而奮斗終生……
  
  接下來我應該感謝的是那場大病,我食品中毒了,惡心、嘔吐、腹瀉,甚至昏迷不省人事。住了五天院,我出院了。當天下戰書我去我家鄰近的中學操場漫步,我覺得身體衰弱極了。幾個初中生在打籃球,我湊上去扔了幾個球。上了一個三步籃,跳起上籃后我差點跌坐在地,兩眼發花,兩腿發軟。我第一次體會到身體這樣虛弱的感覺。“來日就好了!”我不住地在心里撫慰自己。突然,一個令我非常不安的動機閃入我的腦海:如果有一天,我像今天一樣虛弱,然而我的大腦只能告訴自己:“明天可能會更糟。”那樣是怎樣的感覺呀?而那種感覺,卻是一個人到了老年都無奈躲避的。倘若一個耄耄白叟,或是一個病重之人,他恐怕對打球的中學生、走路如風的青年人都會羨慕不已,他甚至看到別人耳不聾眼不花、說話流利都會愛慕不已。我開始真正體會到了人生苦短、性命可貴。我覺得心情既緊急又平靜。
  
  兩年不順的學業,一本好書,一場大病,使我建立了高遠而平靜的人生觀。這所有心理上的感想,不外產生在二十多少天內,而這之后,我感覺到自己真正成熟了,我理解了人生的情理,這道理,不是人從書上背來的,也不是哪個人教給我的,而是我從自己的閱歷中悟出來的。有所信奉,有所尋求,心中充滿動力,而又不急不躁,那種感覺真好!
  
  有了強盛的動力、美妙的欲望,平靜的心態,確實是一個異常好的開端,但間隔成功還太遠太遠,究竟我始終在失敗,而失敗的原因并不是不努力。
  
  我該制定一份事實的方案了。首先是環境。我還是老習慣,喜歡一個人悶頭作事情;于是我在縣城的北郊租了一間房子,很破,我和我媽整理了一天,才使它看上去像人住的處所。甚至在房間都收拾好了之后,全家人還在勸我不要搬從前一個人住;然而,我一貫“不撞南墻不回頭。”開學后,班主任和管宿舍的張老師也極力禁止我從學校宿舍搬出去一個人住,他們說,從以往的先例來看,高三搬出去的同學,沒幾個能取得先進的,絕大多數都是退步。后來的事實證實,出去住,對我來說是準確的,我需要那種環境。
  
  1996年8月3日,我第一天住進我的小屋,我沒有急著學習功課,而是給自己十地利間挖本源,找對策,制定全年的學習計劃。
  
  我的小屋本是菜農管菜的屋子,所以四周都是菜地。其后有一條小河,小河那邊是一片樹枝,樹枝邊是草地。那十天,我天天搬上一個大紅箱(我的書桌),帶上一只小板凳,到樹枝中計劃我的藍圖。
  
  首先,我錯在哪?我得弄明白,我踱步在河邊,想……
  
  終于,我理出了思路。
  
  首先,最根本的起因,我看上去很用功,但心情急躁,效率很低,學貨色一知半解。我一定得從基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才干實現大的沖破。
  
  其次,我不留神“溫故而知新”,以至常常是“熊瞎子掰苞米,掰一棒丟一棒”。做習題計劃性差,而且不注意復習已做過的題型。
  
  還有一點十分要命,我老是不太看重考試。我平時愛好摳根問底,喜歡做困難,卻并不器重每一次考試,包含期末測驗,我總是在成就出來之后才知煩惱,而之前從不做針對性的溫習。
  
  依據自己的總結,我出籠了一套高三的復習計劃。
  
  我的高三
  
  揣著一籃子籌劃,我邁入高三。
  
  我本是一個性格豁達、很愛說笑的人,而步入高三,我全部兒變了一個人(后來我同學都說我那時有一個沒進程的改變)。
  
  每天早上,我6點鐘起床,洗漱結束,戴好隨身聽,塞上耳機,面向墻上的小國旗,聽國歌。每當那激動的國歌在耳畔響起,我的心情激昂不已,我感覺自己沒有了任何私念,我感覺到一種偉大的動力。啊!我將畢生為此而斗爭,為中華民族的富強而奮斗!
  
  直到今天,我每天早上起來都要聽國歌,這使我每天都能堅持茂盛的斗志。
  
  聽過國歌,我總要錘煉身材,三十下俯臥撐,三十個下蹲動作,而后是朗誦英語課文。這之間,我能夠把早飯做好,一碗稀飯,兩個雞蛋。
  
  每天早上7點鐘,我準時騎自行車去上學,路上二十多分鐘,我總是騎得不緊不慢,我的很多同學反來問我:“你每天破費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在路上,那么緊張的高三,你怎么能受得了?”實際上,他們有所不知,往返路上近一小時的效率,要比在教室時高得多。關于這一點我等一下再說。
  
  我高三的時候,在學習狀態和學習方法上各有“三大法寶”。學習狀態方面的三大法寶是“埋頭,素服,三緘口。”埋頭,即我看書走路時總是低著頭,將自己置身于一個不受煩擾的環境。素服,即我絕不穿色彩嬌艷的衣服,因為我要杜絕自己心中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浮躁。我有兩套灰色的衣褲,其中一套屁股后面有補丁,我高三基本上是穿戴這兩套衣服度過的。說到這里,很多同學可能覺得我過于重視細節了,但我以為,這細節是應該重視的,我們年事還輕,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很難相象哪個同學在高三整日說笑,整日穿著富麗而能在高三保持平靜的心。三緘口,是指對于學習以外的事情我要不說,不說,再不說。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我現在讀大學一年多了,大學生涯堪稱是豐盛多彩的,我每天不要那么緩和了,性情也回到了以前的開朗,逐日有說有笑,但我每每想起自己當年“埋頭,素服,三緘口”,衣著補丁褲子又布滿自負的狀態,心中總是充斥驕傲。假如哪一天,再有那么大的“人生賽事”降臨,我確定會要調整自己進入那種狀態的。
  
  我的學習方式很簡略,只有三條準則,我亦謂之“三大寶貝”,這“三大法寶”等于:“緊跟老師,多次回顧,重視每一次考試。”
  
  我以前過于自信,喜歡一個人“跑單”,喜歡自己找很多題目,無打算地亂做。高一高二兩年的慘敗告知我,那種做法相對是事倍功半的。制訂了緊跟老師的原則之后,我每堂課都目不轉睛地聽講,做筆記。我把每堂課的重點和疑難點順手編上序號,下課后,閉上眼睛,按序號從頭回顧一下每堂課的重點,哪一個想不起來了,就看一下筆記,如果有疑難點就及時問老師,問其余同學,直到把問題弄懂。高三階段的老師基礎上都是無比杰出教訓豐碩的,他們為我們籌備的復習內容和習題,根本上囊括了高考的試點;不過,有一門課——外語,我到最后都沒有完整適應那個老師,但我仍是保持貫徹的我緊跟原則,盡量湊近老師的套路。
  
  我的第二大“法寶”——回顧,尤其使我受益匪淺。我對記憶的觀點是:回顧一百次也不為多,而只能使你記憶得更堅固;所以,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回顧每一個常識點。很多問題在初學時沒有深刻思考,而在回顧的時候,因為時間比較富余,所以能夠將問題向各個方面拓展,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后果。我前面說的騎車上、下學的時間效力高,就是因為每天下學的時候,我可以將全天的學習內容按序號回顧一下(之所以編序號就是為了避免漏下某個題目)。有時候,我回想不起來,就停下車看一下書。每天上學,我總是將前一天的內容在心中過一下,這樣,隔了一夜,再次回顧,印象就會更深入。
  
  我每天的中飯、晚飯都在學校的食堂吃,晚自修在學校上,每晚9點半離校,10點半準時上床睡覺,毫不熬夜。實際上絕對于大多數畢業生,我的睡眠時間是較多的,但與別人不同的是,我睜著眼睛的時間都在學習,包括吃飯、走路、上廁所的時光,我都在回想,都在思考。
  
  說到這里,我有點擔憂,我的方法可能對大多數同學不適合。因為我的方法中一終日都沒給自己部署休息時間,這無疑是一種疲勞戰術,可是,我確確切實就是用這種戰術,獲得了成功。那么,我何以用此疲勞戰術而不感疲勞,反而“越戰越勇”呢?我想,我并沒有驚人的膂力,所有這一切,都應歸功于那巨大的動力,那為中國的繁華強盛而奮斗終生的抱負;所以,我再次強調一下這動力的主要性,沒有思想動力,方法再好,都沒用。
  
  我們接著談我的第三大“法寶”;重視每一次考試。高三的考試非常頻繁,很多同學到最后都考麻痹了。我不同,我重視每一次考試,不論大考小考,我在考前都認真準備,考后認真總結。為什么要這樣重視每一次考試呢?因為我需要信心,需要一個平靜的心態。我永遠忘不了我的“平型關大捷”:開學一個半月,全校的畢業生將舉行力學局部的物理同一考試。我們在前半個月知道這個新聞,其他同學都不認為然,都在進行全面復習,而我在那半個月則花了大批的時間在物理上。我把老師上課講的每一道題目都弄懂弄熟了?荚嚦煽兂鰜砹,我得了98分(百分制)。全班第一,全校第三。那對我真是極大的鼓勵,你知道我如許需要那種鼓舞嗎?我的物理一直不行,高二下學期的期末考試,我只得了53分。這次,同學們都向我投來了分外敬仰的目光,我兩年來第一次獲得這種眼光。那次勝利,我謂之“平型關大捷”,因為‘它攻破了日本帝國主義不可克服的神話“。我真的有點由由然了,有點想自滿,可是我很快平靜下來。( )這算不了什么,也解釋不了什么,只是我自己為了鼓勵自己的”軍心“而履行的一步策略罷了。我還是本來的我,還沒有取得太大的進步。我這樣告誡著自己。老師做試卷總結的時候,我認認真真地聽著、做筆記,那道做錯的填空題,我把它背了下來。
  
  以后的每一次考試,我都當真預備,而每次考試之后,我都要進行細心的總結。這一點,實際上對整個高三的復習長短常重要的,因為整個高三階段有一半時間都是在考試和講試卷,如果不能學會認真總結試卷,那就很難談進步。我總結試卷的方法是一個字——回顧的時間將它們歸類,串成一串,由點到線到面。開始的時候,感覺要背的東西太多了,但堅持到最后階段,我發明難得有什么東西再需要背了。
  
  看到我高考的結果和我剛入高三時的成績,你一定覺得這是奇跡,我也不否定這樣講,因為我自己的一個口號就是“創造奇跡”;但事實上,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在腳踏實地地走,不敢有半點浮華。
  
  我們學校的高三,畢業有五次大的模仿考試,差不多兩個月一次,第一次我在全校排第九十八名,全班第十九名;第二次全校第九十六名,全班第二十二名;第三次全校第三十名,全班第五;第四次全校第十,全班第二;第五次我因故沒有參加。
  
  我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勵志人物,用這樣的辦法,渡過了自己的高三,可以說每天都在提高,但這旁邊,也不能說沒有疼痛,沒有懊惱。只不過,我自己調節得比擬好,盡量縮短了那些狀態不好的時間。
  
  我的心理調節
  
  高三階段,每個同窗的壓力都是很大的,如果擺不正自己的心態,就很容易在思維上徘徊不前,而彷徨的時候一長,就很容易進入一種惡性輪回,導致沒有信心,沒有興致,厭學等“高考綜合癥”。
  
  我從小就喜歡長跑,加入過屢次長跑比賽:高一時拿過咱們學校冬季越野賽的第三名。對長跑,我有一個領會:平靜的時候,跑得最好。心境焦躁、不信念的情形下去比賽是必輸的,而過于沖動、拼命請求本人要怎么樣怎么樣,也很難在長跑中取勝,由于那種狀況下很輕易發生逆反心理,成果前工后拙。最好的措施就是調劑好呼吸,大腦保持鎮靜,什么都不去想,只有求腳下不停地跑。我當初回憶起來,高三階段,不就是一次長跑競賽嗎?跑道很長、很遠,在這條跑道上,不能不可一世,也不能好高騖遠,想跑得快,只有保持安靜的心態。
  
  我在高一高二的時候,差不多每天都記日記,我現在打開那時的日記,滿眼都是悔悟和決心,這該是我當時心境不平的起源,而當時心情不平,又是我那時成績不好的來源;而在高三階段,我僅在1997年新年做過一次總結和規劃,其余我的日記是空白。當然,這不闡明我高三時思想沒有過徘徊。每個人的情緒都是有周期性起伏的,我也一樣,只是我每次情緒不好時,都會告誡自己:“這是情緒低落期,腳下莫停,平靜地跑,盡快度過艱苦期”。這個方法可以說屢試不爽,是我高三階段始終維護良好狀態的一劑良方。
  
  心理調節是需要戰術的,說起來有點像自欺欺人,可實際上,這是非常必要的。那一次物理考試奠定了我的信心基本,后來,每當我感到自己缺少信心時,我便“如法炮制”,專攻某一考試。我認為,取得好成績,是激勵自己的最好方法。
  
  第五次模擬考試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已具備了奪魁的實力,但我卻“策略退卻”了,因為那時已是6月底,如果參加了,考得太好,我會繁殖自豪情緒,考得不好,容易焦躁,所以我索性不考了。
  
  心理調節的第二法寶,我的體會便是自我暗示。很多事件自身是無所謂好壞的,就在于你自己怎么對待,從這個角度去看,你可能會感到很晦氣,而換一個角度來看,你可能很振奮。
  
  許多同學,碰到一道自己不會做的標題,可能很懊喪,說“不幸,又錯了一道”。而我卻自我暗示自己,有“財產進賬”了,所以我反而有如獲珍寶的感到,必定要將它弄懂,弄會。我每天晚上按序號回顧我的疑難點時,總是“一五一十”。
  
  我的自我暗示法最成功的典范莫過于高考那三天了,7月6日早上起來,我就感覺到自己感冒了,但我還是堅持學習。我覺得,為了保持一個平靜的心態,應該學習到最后,而“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的說法是不迷信的。7日早上,我已經發熱了,我的情緒受到了影響:我平時很少生病的,怎么偏在這節骨眼上感冒,真是老天爺不長眼!當時,父母、親戚都不在身邊,因為我當時告訴他們都不要來,我說我需要安靜;我那時真有點煩躁感。后來,我恍惚想起像有人說過:人在發燒的狀態下腦筋的高興會更高,思路會更迅速。我拼命在大腦中承認這個觀點,于是,我很快恢復了自信,于是,我贏了……
  
  對于心理調節,我還有兩點要彌補。第一,作為一個“差等生”,你可以定很高的目的,但你必需否認你自己的“差”,你才可以使自己取得一個平靜心態。第二,人的毅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須要一直地錘煉。我每天早上起來總要鍛煉身體;每個周末總要來一次三千米跑;我整年都洗冷水澡……這一切,使我始終領有堅忍不拔的毅力。
  
  寄語
  
  我現在從頭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每一筆都是我居心寫的,但很多觀點,對很多人來說,無疑是很愚笨的、很偏激的。我在這里想強調的一點是:在學習的旅途上,沒有固定的動力,也沒有固定的方法,但你若想成功,你就必須找到可以長久推進你前進的思惟動力和一大套最合適你自己的學習方法,永遠不要科學別人。
  
  該說的,說得差未幾了。回想起那緊張的高三,我從心底里為成績不好的同學加油,因為我深知“差等生”的苦楚,我從心底里盼望,天下每一個“差等生“都能在高三時大翻身,考上自己心中的大學!
  
  尊嚴,在很多時候,更是一種單純的人格的光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78358.html

相關閱讀:高三學生必讀:高三復習貴在勤奮和堅持
高三開學班主任寄語
高考倒計時:送給考生六句話
高三考生最后幾天:可以發泄但不要瘋狂
致那些在高考中拼搏努力的日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