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多炎涼親多嫉妒
炎涼之態,富貴愈甚于貧賤;忌妒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處若不當以冷腸,御以平氣,鮮不日坐煩惱障中矣。
冷腸:本指缺少熱忱,此處指沉著的意思。
煩惱障:佛家語,例如貪、嗔、癡、慢、疑、邪見等都能搗亂人的情感而生煩惱,就佛家來說這些是涅?之障,故名"煩惱障"。《佛地論》:"身心惱亂不成安靜,名之為懊惱障。"
世態炎涼、人情高下、冷暖、厚薄的變化,在富貴之家比貧困人家顯得更赫然;嫉恨、猜疑的心理,在骨肉至親之間比跟生疏人顯得更厲害。一個人處在這種場所如果不能用冷靜立場來敷衍這種人情上的變更,不能用理智來壓制本人不平的情緒,那就很少有人不陷入有如日坐愁城中的煩惱狀況。
《無門關》中說:"業識茫茫,那伽大定。"那伽是梵語,譯意為龍、象。業識即由于宿業(從前的行動)而產生的煩惱意識。可意為因宿業而發生的煩惱妄圖的困惑之中,龍卻端坐其中息慮凝心行禪定。這恰是大乘佛教的精髓。有詩云:"白菊悅我目,不染一絲塵。"確實令人怡悅,它象征一種明凈、明澈、率真、老實的心情。然而這顆心還未脫去宗教的氣息,即疏忽污流滾涌的事實世界中的苦惱。這種境界是懦弱的,這種安靜是閑居山林之間的小乘佛教的阿羅漢道。大乘佛教則不然,他們的信徒常以"泥中的蓮花"自喻,也就是"煩惱即菩提"。在業識茫茫中體現佛心,勵志歌曲,才是真正的風騷。東家兒郎、西家織女、斜街曲巷中的藝人,都有佛性。佛性不分貧富,不分貴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31715.html
相關閱讀:糊糊涂涂避禍災
節制的智慧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鷹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