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天然日月永恒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跑,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理,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寂然:安靜的意思。白居易《偶作詩》有:"寂然無他念,但對一爐香。"
氣機:機,活動,氣機指大自然的活動。氣是天地陰陽之氣,而機指宇宙的活動。氣機就是天地運行。
盡夜:廢寢忘食,也就是通宵的意思。盡,終也。
貞明:指輝煌永照。
吃緊:宋明時期的口頭語,即緊迫、放松。
咱們天天看到的天地似乎是一動也不動,實在大天然的活動一時一刻也未結束。凌晨朝陽東升,夜晚明月西沉,日月日夜都在旋轉,宇宙在一直地運動,而日月的光亮卻永恒不變。所以正人平時就應當效法大自然的變更,空閑時心中就要有緊急感作一番盤算,以便敷衍意想不到的變化,繁忙時也要能做到忙里偷閑,享受一點生涯中安閑的樂趣。
莊子在《攝生主》中說:"人的性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常識,勢必體乏神傷。既然如斯還在不停地尋求知識,那可真是非常危險的了!做了眾人所謂的善事而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于形成刑戮的辱沒,人生感悟,服從做作的中正之路把它作為適應事物的常法,這就能夠護衛本身,就可以顧全本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莊子在這里所說的"順應事物的常法",恰是告誡人們"應效法大自然的變化",在生活中學會調節自己的情感不至于盲目,通過生活的樂趣來均衡自己的身心。
黃龍悟新跟尚在歌偈中有這樣兩句:"安禪未必需出水,滅卻心頭火自涼。"實際上這兩句詩是詩人杜荀鶴所寫的《悟空上人寺院夏日題詩》中的后兩句,起承兩句為"三伏閉門披一衲,兼無松竹蔽房廊。"意為在大熱天里,悟空上人關著門,身上披一件破僧衣,屋外也不植種松竹,房檐無蔭。就是這樣的處所也同樣是修禪的好所在。自然有寒暑變異,無可回避;人生也有陰晴圓缺,不可抗逆。真正的禪師的立場是不抗逆,也不屈從;不靠躲避問題去解決問題,而是深刻浸透到問題里面,隨遇而安,協調好本人的精力,自然心靜,也就不難想像寒暑皆無的高檔次境界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69643.html
相關閱讀:糊糊涂涂避禍災
節制的智慧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鷹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