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一時氣節千載
事業文章隨身燒毀,而精力萬古如新;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一日。正人信不以彼易此也。
逐世:跟著時期轉換。
千載一日:千年有如一日,比方永恒不變。
個別來說事業和文章,都會隨著人的逝世亡而消散,只有巨大的精神才萬古不朽;至于功名利祿富貴榮華,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轉移,只有忠臣烈士的志節會永遠留在世間?梢娨粋有才德幻想的君子,絕對不能夠廢棄能留名青史千秋萬世的氣節,去換取會隨身銷毀的東西。
孟子說:"魚,是我喜歡的,熊掌,也是我所愛好的,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只有舍棄魚而取熊掌。性命是我所喜好的,義理,也是我所愛好的,假如二者不可兼得,只有舍棄生命而取義理。"荀子說,義理就是用來限度人做壞事,擺弄奸巧的。履行義理,內,可節制人,外,可控制物;對上,可安寧君主,對下,可使萬民和氣相處。東漢茍巨伯,一次去看望遠方生病的友人,正碰上胡人攻打郡城,城里人紛紜棄城而逃。友人說:"我當初是活不成了,你趕緊分開吧!"巨伯說:"我茍巨伯豈非會做損壞信義而求生的事么?"保持不去。胡人進城后,問茍巨伯是什么人,為何膽敢單獨留在城里。巨伯答道:"我的朋友患重病,不忍心把他丟下,我情愿用本人的身軀贖取友人的生命。"胡人聽后,感嘆道:"咱們這些無義之人,闖進有義之國了。"于是,撤兵而走,郡城也因此得以顧全。
一位修行僧曾問大龍和尚:"肉身無常,終將幻滅,法身相對不滅,那么法身是什么呢?"大龍禪師答復:"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花美澗藍,僅僅是外在的美,是色身肉身,那么法身是什么呢?要弄清這個疑難,我們先從無常的色身與無生的法身的角度下手。問題在于發問僧把有形無常的色身與永恒的法身當成了兩種貨色。大龍跟尚指導我們要從可生可滅、變幻無限的色身中去掌握金剛般牢固的法身。東坡居士曾說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難道喧擾身。"夜半凜凜風,把櫻花從枝頭飄搖落;櫻花從枝頭飄落在地上,那種進程給人一種痛惜不已的悲涼之感。這櫻花的謝落便恰是堅固法身。這種變幻、活動自身便體現了永恒的美。總之,八境如一、物我融合、萬念俱空時,我們才干成為永恒的法身,生活。生命的意思在于生的過程中再發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08644.html
相關閱讀:鷹之死
節制的智慧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糊糊涂涂避禍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