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盡悲來苦盡甘來
眾人以心肯處為樂,卻被樂心引在苦處;達士以心拂處為樂,終為苦處換得樂來。
心肯:肯是可的意思,引申為順,心肯是心愿知足。
心拂:拂是違反,心中遭受橫逆事物。
世人都以為能宿愿滿意就是一大快樂,可這種欲望經常被快活勾引到苦楚中;一個襟懷達觀的人,因為素日能忍受各種橫逆不如意的折磨,在各種磨難中就能享受到斗爭抗爭之樂,最后終于從艱難中換來真快樂。
孟子說:天將要把重大的使命放在某人身上,必定要先苦惱他的心志,操勞他的筋骨,饑餓他的腸胃,困倦他的身材,而且會使他的每一次舉動不能如意。這是咱們都耳熟能詳的。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業、有大成績者,無不如斯:
舜自原野中崛起,當初他曾居于深山,與木、石同處,以鹿、豬為鄰,同深山野人相差無多少。
孔子生于濁世,環游列國到處碰壁,曾困于陳、蔡,心靈雞湯,無米斷炊,險些餓逝世道中。
孫臏遭忌,在被剜去兩只膝蓋之后修成一部傳之后代的《孫臏兵法》。
屈原被讒言所害,屢遭流放,于三湘四水的荒蠻野嶺中賦得絕唱《離騷》。
司馬遷直言情理,受軟禁之大侮,領宮刑之奇恥,啞忍不怠,方成一部"無韻之《離騷》"--《史記》……
所以,人當有自負,還當能蒙受生涯的挫折,能禁受世事的艱苦,能忍耐人生的磨難,至少要有承擔起這所有的心理籌備。
《莊子?在宥》中有段象征深長的描寫,莊子說:"人過于愉快,助長陽氣;過于悲痛,助長陰氣。陰陽一起亢進,四季不調,寒暑不協調,反過來就損害人的身體。使人喜怒變態,如坐針氈,思慮得不出成果,辦事半途而廢。于是才有奇談怪論,行動古怪,而后就呈現了盜跖、曾參、史?一類人。所以用整個天下去犒賞善行也感到不足,發動全部天下去處分惡行也顯得不夠。所以天下這么大也不足以履行獎懲。從夏商周以來,都嚷嚷著必需賞善罰惡,老庶民的生命怎么可能安定呢?"
人生中的悲歡苦樂,也跟陰陽一樣,有其固有的特征,它們不是相對的,是絕對的。有的苦盡甜來,有的樂極生悲,有的在順利時突遭禍害,有的則處逆境而時來運行。有誰理解人生中的"真樂"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30719.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節制的智慧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鷹之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糊糊涂涂避禍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