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清事總在自適
幽人清事,總在自適,故酒以不勸為歡,棋以不爭為勝,人生規劃,笛以無腔為適,琴以無弦為高,會以不期約為率真,客以不迎送為坦夷。若一牽文泥跡,便落塵世苦海矣!
幽人:隱居不仕的人。
笛以無腔為適:意思是為陶冶性情不一定要講求旋律節奏。
會以不期:會是約會,不期是講不指定的時光,不受時間所束縛。
坦夷:坦率快活。韓愈詩有"穎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牽文泥跡:為一些繁瑣的世俗禮節所掛念拘謹。
一個隱居的人,心坎喧擾而俗事又少,所有只求適應本人天性。因而飲酒時誰也不勸誰多喝,以各盡酒量為樂;下棋只是為了消遣,以不為一棋之爭傷和睦為勝;吹笛只是為了熏陶性格,不必定要講究旋律節奏;彈琴只是為了消遣休閑,以不求弦律為文雅;跟友人約會是為了聯誼,以不受時間限度為誠摯;客人來訪要賓主盡歡,以不送舊迎新為最做作。反之如果有涓滴受到世俗人情禮儀的約束,就會落入煩囂塵世苦海而毫無樂趣了。
陶淵明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個有智慧和涵養的人,他們的心情高曠超脫,可能泰然自安,不會被俗事所羈絆,也就不會像個別世俗之人那樣,杞人憂天。所以,做人應該自然。對世外桃源之人,那么多的繁文縟節,切實讓人心累。不僅形狀宜免世俗之相,與朋友游樂同樣以怡神陶性為高,不受時間制約為真。要把自己的真心融匯于大天然,讓自己的生涯合適自己的本性,為自己而活著。陶淵明撫無弦的琴,他如醉如癡:"要知琴中趣,何弄弦上音",所以他常常以撫無弦琴自娛。
莊子說:"深隱高蹈,決絕離世了,不是至知厚德人所為。執迷不悟,追趕外物,雖君臣相替,也不外是時事所為,易世不用自相輕賤。所甚至人沒有偏滯的行動。"
"學者往往厚古而薄今,若以上古?韋時期的觀點看當初,人心能不動嗎?惟有至人可以游心于世而不孤僻,適應人情而堅持本性。這不是受教所致,而是本性具足的緣故。"
做人確實應當游心大道,放任自流。然而天然并不是相對的,例如迎送是不宜為禮所累,"蓬門今始為君開"的境界就不在此列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34170.html
相關閱讀:鷹之死
節制的智慧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糊糊涂涂避禍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