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屬公共學是尋常
道是一件大眾的物事,當隨人而接引;學是一個尋常的家飯,當隨事而警戒。
道:情理,含有通往真諦之路的意思。
公家的物事:指社會民眾的事。
接引:佛家語,本指引渡眾生。例如《無窮壽經》中有"經此寶手接引眾生",這里當迎接或領導解。
人生的道理是社會大眾的事,所以應當順著人道去引誘;做學識就像每個人吃粗茶淡飯那樣廣泛,因此應該跟著事物的變更留意察看和進步警惕。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有名將領,小時候家里很窮,沒讀什么書。一次,孫權對呂蒙跟蔣欽說:"你們現在執掌大權,應增強學習,這樣于己有利。"呂蒙答道:"軍中事多,無暇讀書。"孫權說:"我莫非是讓你們去當經學博士嗎?不外是讓你們多讀些書以增加見識罷了。要說事多,你們豈非比我的事還多嗎?我自幼熟讀《詩》、《書》、《左傳》、《國語》,只不讀《易》。執掌朝政出來,常?础妒酚洝、《漢書》等史書,以及諸子百家的書和兵法,自以為大有收益。你們二人都是很聰慧的人,只有肯學習,必會有所得,為何不這樣做呢?孔子說過:’終日不食,勵志電影,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漢光武帝劉秀當兵馬之勞,仍愛不釋手。曹孟德也稱老而好學。你們為何不鼓勵本人,奮發讀書呢?"從此,呂蒙保持學習,所讀之書,比個別書生還多。后魯肅接替周瑜任都督,與呂蒙交談,學識不迭呂蒙,魯肅嘆道:"我認為大弟只有武略,不料本日學識如斯廣博,再也不是昔日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當另眼相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35031.html
相關閱讀: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鷹之死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糊糊涂涂避禍災
節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