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士交友述古暢懷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謁朱門不如親白屋;聽街談巷語,不如聞樵歌牧詠,談今人失德過舉,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山翁:此指隱居山林的白叟。
朱門:本指紅色大門,比方富朱紫家,傷感。
白屋:布衣庶民窮苦人家的屋宇,用簡陋的資料搭建,因而用"白屋"來代稱。
交一個街市之人做友人,不如交一個隱居山林的老人;巴結富貴豪門,不如親熱平民百姓;議論街頭巷尾的是長短非,不如多聽一些樵夫的民謠和牧童的山歌;念叨古代人的過錯差錯,不如多闡述一些古圣先賢的格言善行。
陶淵明是東晉后期著名的大詩人兼散文家。他自小接收了儒家忠君報國思維的陶冶,頗有"濟世救民"志向。從政后,因為他的性格頑強,不為五斗米而折腰,鄙視官場迎合拍馬那一套,惱怒之下辭官歸隱了。陶淵明回家后,開端從事農業出產。在勞動之余,他除了把田園生活的親身領會寫成詩詞之外,還和村里農民結下了深沉情義。在詩中,他寫自己與農夫們談論農事,"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很有獨特語言。
陶淵明同農夫的關聯很好,他對那些王侯將相卻又是另一幅樣子。陶淵明住的那個郡的刺史王弘想結識他,派人來請他去?墒翘諟Y明不予搭理,讓他碰了釘子。后來王弘想了一個措施,叫陶淵明的老熟人在半路上籌備好酒食,等陶淵明經過期把他攔下來喝酒。陶淵明一見酒果然停下來。當他們兩人喝得正有興趣的時候,王弘搖搖晃擺過來,偽裝是偶爾遇到的,也來參加一起飲酒。這樣總算意識了,也沒惹陶淵明賭氣。又隔了多少年,江州刺史換上檀道濟,這是一位名將。檀道濟上任未幾,就親身登門訪問陶淵明。當時陶淵明生著病,正躺在床上。檀道濟就對他說:"賢人安身破命的哲學應當是:世道壞就隱居,世道好就出去仕進。當初你生涯在光亮的時期里,為什么非要隱居不可,本人跟自己過不去呢?"陶淵明答復說:"我哪里可能照賢人的樣子去做呢?我的抱負趕不上他們。"悠揚地謝絕了檀道濟的勸告。檀道濟臨走時要送給他食糧和肉,他也拒絕了。陶淵明看待王弘、檀道濟的這種冷淡立場,反應了他甘于貧賤、不慕榮華和隱居的信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37474.html
相關閱讀: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鷹之死
節制的智慧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糊糊涂涂避禍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