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人不良知先莫為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于人所不見,必發于人所共見。故正人欲無得罪于昭昭,先無得罪于冥冥。
昭昭:明顯,顯明可見,公然場所。據《莊子?達生》篇:"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冥冥:陰暗不明的隱藏場合!盾髯?勸學篇》:"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
肝臟沾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腎臟染上疾病,耳朵就聽不清。病固然生在人們所不見的處所,然而病的癥狀必定發生于人們所能看見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做到名義不錯誤,必需先從看不到的輕微地方下工夫。
古人講修身重要是對自我道德的完美,俗話說心安理得,所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以儒家教人涵養心性,必需要從細處下功夫。宋朝安潛在蜀地當官時,并不論盜匪的事,蜀人都感到很奇異。過了一陣子,安潛提出公庫的款項,共一千五百緡,分離放在三個集市中,分辨貼出告示說:"能告發、逮捕響馬一人,賞五百緡;舉報、拘捕共犯的盜匪,解除他的罪惡,賞金與個別人雷同。"未幾,有人抓了一個盜匪來到官府。這盜匪罵抓他的人說:"你與我一起作案十幾回,而且一貫平分贓物,你憑什么抓我?我看咱們會一起死。"安潛說:"你既然曉得我貼出的告示,為什么不先抓來,那他逝世,你拿獎賞。既然他領先了,你被處死了,又有什么好惱恨的呢?"于是下令發給告發者獎金,將被抓的盜匪正法。這么一來,境內盜匪彼此起了懷疑,就各自逃到別處去了。以上事情就是說,在別人看不見的情形下,也不要做任何見不得人的事件,由于冥冥之中必然有人監督我們的言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71687.html
相關閱讀:鷹之死
糊糊涂涂避禍災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節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