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老板的心目中,自己是管理者和統治者,公司的員工是被管理、被統治者,兩者基本不能混在一起。他們崇尚無威不治,所以就端出架子,成心疏遠下屬,認為只有至高無上,下屬才會因敬畏而努力干活。他們愛好看到下屬對自己大義凜然的樣子,享受專制的樂趣。
然而糊涂經商經中,卻不這樣統御下屬,它強調的是老板不端架子,不擺排場,與員工打成一片。而這樣做的利益也是不言而喻的。
日本松下公司的開創人松下幸之助由于治理方式進步,被商界奉為神明。他就非常擅長應用糊涂哲學來處理問題。
后騰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長,慕名松下,投靠到松下的公司,擔負廠長。他本想庸庸碌碌,不料,因為他的失誤,一場大火將工廠燒成一片廢墟。后騰清一十分驚慌,因為不僅廠長的職務保不住,還很可能被查究刑事責任。他知道平時松下是不會遷就部下的錯誤的,有時為了一點小事也會發火。但對后騰清一的這次失誤松下連問也不問,只在他的講演后批示了四個字:"好好干吧。"
松下幸之助的做法很多人都不懂得,這樣大的事變居然充耳不聞。但松下的精明之舉正體當初這里。
后騰清一的過錯已經鑄下,再深究也不能挽回公司的經濟喪失。另外,在犯小毛病時,大多數人并不介意,所以須要嚴加管教,而犯了大錯誤,任何人都曉得檢查,不用老板再批駁,即便批評也毫無好處。松下的做法深深地感動了下屬的心,因為這次火災產生后,沒有受到處分,后騰心懷愧疚,對松下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工作往返報松下的寬容。
領導者最主要的是有度量,《菜根譚》中說:"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明顯,所有善惡賢愚,要容納得。"這等于講一個人必需存在包容錯誤差錯的襟懷胸襟,才干寬容處世。身為一名管理者,不僅要有博大的襟懷,在管理上還要"求大同,存小異","互諒互讓"能力搞好工作。
左洪君是湖南美佳制革有限公司的老板,他勝利地將一個十幾個人的小廠在三年內經營成一個享譽全國的大企業。
左洪君信仰三不準則:"不擺排場;不求全斥責;不亂發性格。"
左洪君深諳"難得糊涂"的情理,他知道激發員工更好的工作的辦法是引導通過自己做的每一件事,自己每一天的工作立場,使員工們信任,老板是自己人。
在美佳制革有限公司里,沒有龐雜的監管體系,沒有刻薄的人員檢討和復查,更沒有等級森嚴的高低級關聯,所有的管理都含混淡化,被無形的企業文化所替換。在這種文明氣氛內,員工們都以主人翁的責任感去工作,去盡力,他們認為自己不是在為老板工作,而是在為自己工作,老板不外是職工中的一員,只是比大家更辛勞一些罷了。
員工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意識,就是因為左洪君不拿本人當老板,不擺老板的架子,與工人分庭抗禮。
作為一個上千人大企業的負責人,左洪君一點出人頭地、勝人一籌的意識都沒有,即使是搞干凈的女工、守門的門衛,他也會像對待家人一樣,對他們十分尊重。
左洪君的辦公室始終大門敞開,找他辦事的人任何時候都能夠直出直入。他的秘書只是處置日常文件,不替他擋架、通報的義務。辦公室里沒有廣大奢華的老板桌,只有一張一般的寫字臺跟多少張沙發。左洪君從不隔著桌子與來訪者談話,而是像看待老友人一樣與來訪者坐在沙發上促膝談心。
基層職工向他反應問題,左洪君不僅樂于接收,而且比對待中層干部更親熱,噓寒問暖,耐煩傾聽。他以為,來自出產第一線的聲音更瀕臨事實的本相。
左洪君平易近人、和顏悅色的做法,得到了員工們的踴躍回報,他們上下二心,當公司碰到資料價錢上揚,成品受入口產品打擊的艱巨時刻,也沒有職工棄公司而走,而是積極自動地參加到公司的恢復與振興當中,不計報酬地為公司加班加點地工作。
每個員工都冀望得到尊敬,盼望取得同等的與人交換的機遇,誰給他這個機會,誰就能得到他豐富的回報。左洪君給了員工這個機會,所以得到了員工們的一致擁戴。
在管理中"士氣不可無,傲氣不可有",所以管理者在對待員工時不可吐露出咄咄逼人的姿勢,尤其當自己有所成績時,更要謙遜謹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94759.html
相關閱讀: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鷹之死
節制的智慧
糊糊涂涂避禍災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