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拙進道以拙成
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窮象征。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等淳龐。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細中便覺有衰颯景象矣。
淳龐:淳是樸厚,龐作空虛解。
寒潭:指深冷安靜的潭水,有深冷和沉靜的雙重意思。
不管寫文章或做學識都要用質拙的方式才有提高,尤其是素養品格必需抱著樸素的立場才有成績,可見"拙"字含有無限奧義,恰如桃花源中的狗叫、阡陌間的雞鳴,這該是一種如許渾厚充實的風氣。至于寒潭中所映出的月影、以及古樹上所落的烏鴉,名義看來充斥詩情畫意,然而實際上卻顯示出蕭瑟悲涼的氣象。
孔子說,質實多于文采,就不免簡陋;文采多于質實,就未免虛浮;文采和質實配合得恰到利益,才能夠稱作正人。所以一個人要普遍地學習,進步學習的文明水溫和語言涵養,又要用必定的道德行動標準來束縛自己。
孔子主意"彬彬有禮",彬彬就是斑斑,兩方面摻雜配合,就像顏色斑斕的丹青,既有生趣、精明,又有真氣、厚道,這樣的人才可惡。
老子以為,人類苦楚和紛爭的病根就在于靈巧過了頭,剛強過了分,如果大家破身處世都樸實、厚拙、荏弱、不爭,人們一定生涯幸福多了。假如說逞能好勝、強自出頭在老子的時期所在皆是,那么在現代人身上那就更刻骨銘心了;如果說老子這些思維在當時是隔靴搔癢,那么它在現代就是被人們熟視無睹的"家傳秘方"。
古代人們教導自己的孩子,總盼望他聰明、機巧、堅強、好勝跟富于競爭力,誰要是教他的孩子愚笨、纖弱、讓步、不爭,那準被人看成是個十足的笨蛋,或者是神經出了弊病的家伙。想以本人的聰明才智來出人頭地、出類拔萃簡直是所有現代人的斗爭目的,它是一個人在競爭中勝利的標記,因此也成了現代人工作學習的能源,也成了人精力苦悶的本源。"聰明反被聰慧誤","懊惱皆因強出頭"。
臨濟的斷喝、德山的棒子是禪門機用的典范代表,臨濟和尚、德山和尚都被尊為好漢式的祖宗,然而禪機不僅指棒喝,也有像趙州和尚那樣用三寸不爛之舌使世人佩服的口唇禪。曾經有一僧問首山和尚:"臨濟巨匠喝,德山大師棒,到底是想表明什么呢?"首山和尚答道:"你先嘗嘗看。"僧便喝了一聲:"睜眼瞎子!"僧接著又喝了一聲。首山和尚大怒道:"這個瞎驢,亂喝什么?"僧作禮欲走。首山捉住便打,并且說道:"喝也好棒也好,只有真正的禪師利用起來才有妙用。"喝是指大聲斥責,但并不僅限于指發聲斷喝,一喝能把真正的僧師的悟境惟妙惟肖地展示出來,也有人光學著喝,卻不曉得喝的作用和意義。有一小和尚想訓練與師父對禪,便去請老師兄,師兄告知他:"當我問和尚’合法恁么時作么生’時,師父就’嗬--!’地喝了我一聲。"小和尚暗記在心里,只是這個’恁么’太難記,小和尚記來記去便把它記成生饃饃了。有一天他上法堂對禪時,徑直站在師父眼前大聲地說:"生饃饃怎么弄好?"師傅笑著說:"烤也行,蒸也行。"小和尚尖聲怪氣地"嗬"了一聲。師傅即時問他:"怎么啦?嗆住了嗎?"滿堂眾僧皆開心腸大笑。黃泉和尚那里也傳出一則趣事,有一次一僧對他說:"久聞黃泉師父大名,請問我手中的是麥餅仍是米粑?"黃泉道:"是麥是米,嘗一下不就知了嗎?"這時這位僧人就來了一聲"嗬--!""怎么啦?噎住了嗎?噎住了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311223.html
相關閱讀:鷹之死
節制的智慧
糊糊涂涂避禍災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