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居功不自傲,魏絳受重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智慧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有了功績而不自豪,反而放低姿勢,就會化解別人的嫉妒,得以自保。年齡時代晉國國卿魏絳在這方面就值得后人學習。

  魏絳的先祖是嫡人,與周同姓,因伐紂有功而被周武王封于畢,于是以畢為姓;后事晉獻公,伐霍、耿等國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為姓。晉文公時,魏氏列為大夫。晉悼公元年(前573年),魏絳為司馬,執掌軍法。

  晉悼公大會諸侯,想借此夸獎他的位置和實力,而他弟弟楊干卻搗亂跟從儀仗軍的行列。魏絳嚴厲執法,戮死楊干的仆從,此舉震驚了世人,魏絳名聲遠揚。沒想到晉悼公無比憤怒,以為魏絳這也是在污辱自己,損壞自己的名譽,所以必定要殺魏絳。

  魏絳執法時已斟酌到重大的效果,但為了整肅軍紀,他已經將本身利弊置之度外。執法結束,魏絳上書陳說行刑的理由:“智囊不武,執事不敬,罪莫大焉。”還說出了楊干這樣的事,闡明軍紀松弛,本人身為司馬,應負義務。但在諸侯會盟這樣的主要場所,如不履行軍法,成果將不堪假想。對楊干之仆行刑,確切是無可奈何,自己一貫未能瀆職盡責,愿以一逝世謝過。

  呈書當前,魏絳即要自殘,被人攔住。晉悼公閱書后大受激動,匆倉促赤足出外,向魏絳報歉。后來晉悼公又專門設宴與魏絳歡敘,并擢升其為新軍將佐,予以重擔。

  魏絳還向悼公提出了“和戎”的重要主張,即與少數民族改良關聯。當時與晉國相鄰的北方少數民族時常與晉產生戰役,數為邊患。以前從無和戎之說,只是討伐,故很難懂得和戎的積極意思,當時悼公即說:“戎狄無親而貪,不如伐之!蔽航{誠懇地向悼公陳述了和戎的“五利”:第一,能夠應用游牧民族鄙棄土地、器重財貨的風俗,發展對戎狄的商業;第二,沒有戰斗,國民安居樂業,利于發展農業出產;第三,戎狄事晉,四鄰震撼,在諸侯爭霸中有威懾作用;第四,保持和平局面,部隊得到休息,武備物質不需耗費,可以保留晉國實力;第五,鑒戒歷史的教訓,只有采取以德服人的措施,才干堅持久長的安定局面。經由這些具體說明,魏絳終于壓服了晉悼公,并受托和戎。

  魏絳從國度大局動身,沖破傳統成見的約束,踴躍主意和戎,首創了我國歷史上漢族爭奪團結少數民族的先例。和戎政策實行后大見功效,到晉悼公12年,僅短短的8年時光內,便獲得了漢戎和氣相處的局勢。悼公十分愉快,將鄭國贈予的樂師、樂器、女樂的一半賞給魏絳,說:“先生教寡人跟戎,以正諸華。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律那樣協調,就請先生接收這些犒賞!

  然而魏絳并沒有接受,而是拒絕了所賜,謙遜地對悼公說:“和蠻夷乃國之福,是君之威,也是其余人的功勞,臣并不出什么力量!

  魏絳豈但在八年之中九合諸侯,而且帶兵打仗多有軍功。他還曾請悼公賑濟貧民,解除民困,博得了民心。所有這些,都給魏絳贏得了宏大的聲譽和名聲,可是魏絳從不自滿夸耀。魏絳后來因功改封安邑(今屬山西運城市),卒后謚為“昭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311811.html

相關閱讀:鷹之死
糊糊涂涂避禍災
節制的智慧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