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貧窮并不是靈性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智慧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為什么所有從前的諸佛都表白說他們反對金錢跟性——這是世俗歡喜的泉源?你或者是
第一個不反對所有這些東西的佛,你并不反對歡樂、快樂和喜樂,因而你的情況引起很多誤
解和反對。

是否過去諸佛都是為了要跟傳統讓步或是為了保險起見而這樣做?

有很多事件必需加以了解。

第一,所有過去的諸佛都出生皇族,他們享有豐盛的金錢和性,他們生活在奢華的環境
里,但是他們仍舊發明他們的內在有一種很深的充實,他們由他們自己的經驗導出運用在所
有人的根本準則。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誕生在皇族里,他們沒有機會去經驗外在世界的金錢、性和其他的歡
樂。因為他們覺得很挫折——金錢并不能令人滿意,性也很膚淺,所有的歡樂都一直在反復
而變成一種例行公事——它們是全然地無聊。他們拋棄了世界,因為他們拋棄了世界——進
入山里或森林里——所以就會有過錯的觀點發生,認為除非你拋棄了世界和世俗的歡樂,否
則你無法覺悟、無法成道。他們將他們個人的經驗變成一種普遍化的通則,這是一種人性的
做作傾向,這種偏向至今仍舊存在。比方說,只有心理上生病的人會去找弗洛伊德,很顯明
地,一個心理上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找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只會碰到病人,而他將那些由病人
身上所導出來的原則利用在整個人類,就好像每一個人都生病一樣。他只知道病人的夢,他
認為所有的夢都是壓抑所造成的。在他的經驗里,它確實是如斯,但他的經驗并不是廣泛性
的。

它也會產生在你身上,這是一種無比基礎的人道舛誤,比喻說,你遇到一個佛教徒,他
誘騙了你,或者是一個印度教教徒,他詐騙了你,你就會立即下論斷說沒有一個印度教教徒
值得信任,沒有一個佛教徒應當被信賴。一個簡略的例子就變成了你的通則。

事實上,所有過去的諸佛都支撐我的實踐,當然,他們并沒有覺知到這一點。我所要說
的是:除非你深深地熟習外在世界,除非你是一個很全然、很盡致的左巴,否則你不可能成
為一個佛……首先你必老生活在世界里,直到你能夠拋棄它為止。你怎么能夠拋棄你所沒有
的東西呢?唯有當你對外在的歡樂已經覺得非常挫折、非常討厭,以至于它們已經變成多少乎
是一種疼痛和焦急,你才能夠轉向內在。

但是所有過去諸佛都掉進了人性的謬誤:他們以他們自己的經驗來投射。他們以為一個
饑餓的人、一個在他畢生當中完整沒有教訓過任何歡快的人,也會懂得他們,成果這種事變
成了很大的災害,東方的窮人仍然堅持貧窮,他們認為:“致富有什么意義?生活奢華有什
么意思?”由于他們看到了所有那些巨大的、成道的人都放棄豪華,所以,或許他們這樣會
比擬好,因為他們已是貧窮的了。

佛陀擯棄了他的王國而變成了個乞丐,然而你以為他跟那些素來不嘗過任何美食,從
來沒有經驗過任何美女、皇后和其余各種可能的吃苦的乞丐一樣嗎?你可以將他們納入同一
類嗎?名義上他們看起來是一樣的,他們兩者都帶著一個乞丐碗,但事實上他們是不一樣
的,他們屬于完全不同的種別,我喜戲你們成為佛的類別,但是……首先他必須是一個左
巴,唯有如此,他才能夠變成一個佛。

另外那一類人從來沒有經驗過外在的真相,他只能夠壓制他的性,他并沒有感到挫折。
佛陀不需要壓抑,他經驗了它,經驗太多了,否則一個人不會在二十九歲就拋開俗世。

那個故事說,當他誕生的時候,在他父親王國里的所有占星學家都被叫了過來,因為佛
陀是獨子,而且他又是在國王老年的時候才生下來的,他想要很明白地知道佛陀這一生將會
怎么樣,所有的占星學家都認為很困惑,沒有人想要說什么,國王感到很艱苦:“你們為什
么不表現點看法?即使是壞新聞也不要緊,至少不要使我陷入凌亂,快點說!”

然后他們之中最年輕的就開始說了,他說:“我們所有人所遇到的困難是:他并沒有一
個固定的命運。有一個可供抉擇的命運,這長短常罕見的情況,我們從來沒有碰過這樣的個
案,我們應該告訴你,將會有什么事發生在他身上,但是他具有一個可供取舍的命運,有兩
種運氣:或者他將會變成一個世界的征服者,或者他將會拋棄俗世,它們是兩個極其,我們
找不出哪一個分量占得比較重,它們具有等同的分量!

“所以我們無法很明白地說什么,所有我們所能夠說的就是:這是兩個可能性,或者他
將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或者他將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道者之一,在任
何情形下,他都是最偉大的人之一,但他是否成為一個乞丐或一個國王,這一點超越咱們的
了解,超出我們的迷信!

國王仍是很迷惑,這是他獨一的兒子,他馴服了許多新的處所,他發明出一個很大的王
國,而他唯一的繼續人卻具備兩種可能的命運……

他請求那些占星學家說:“贊助我,告訴我,應該怎么做,他才不會拋棄俗世,而去征
服世界,那是我這一生的幻想,他將要實現我的夢。他是我的孩子,他在我的心中攜帶著我
的夢,告訴我,要如何避免他拋棄俗世?”

他們都做了建議,他們用正常的邏輯來提議……一般的邏輯毀了這整個事情。他們說:
“在他的周遭盡可能弄得很奢華、很舒暢,使他不會去感到到人生的苦難,部署良多美女在
他的身邊,好讓他永遠不會覺得有任何性方面的不知足,在你王國里的不同地方建造美麗的
皇宮,以便作為不同節令的行宮,好讓他永遠不會覺得太熱或太冷,或是有太多的下雨。”
他們對于他的生活應該怎么安排供給了很具體的意見,甚至連花園里的枯葉都必須在晚上派
人掃清潔,好讓他永遠不會看到干涸的葉子,因為說不定他就會開始問說那些葉子到底怎么
了。

“他必須永遠都看不到葉子變黃、變老、籌備枯死掉。晚上的時候,所有行將枯敗的花
都必須被摘掉,年老的男人或女人都不可以進入他的皇宮,每當他有機會上街,就必須支配
不讓他碰到死人或和尚!彼羞@些預備都做到了,年老的國王支配了每一樣占星學家所說
的,但是個別的邏輯并不是唯一的邏輯,還有一種他們所不知道的超出的邏輯。

我一定不會這樣倡議,我一定會告訴他:“讓他像普通人一樣地生活,讓他為舒服而奮
斗,不要容易給他,讓他斗爭去找到一個英俊的女人,不要安排像牛群那么多的女人在他身
邊,讓他知道欲望、渴乞降熱忱的苦楚!边@樣做或許他就永遠不會拋棄俗世,因為這樣他
就永遠無奈很快地曉得世界的本相。

那二十九年簡直即是二、三百年,即便在三百年里面,你也許也不可能得到他所取得的
奢華,那就是為什么他拋棄了俗世——看到這一切都很表面,都是例行公事;看到一個死
人……在二十九年里面,他甚至連一片枯死的葉子都沒有看過。假如他從小就看過人們過
世,他一定老早就習慣了,但是有二十九年的時光,他從來沒有想過死亡,那個概念對他來
講基本不是問題。

但是你能夠防止多久呢?有一天,他剛難看到一個死人,因此他父親所建造起來的紙房
子就整個倒塌了,他問他的馬車夫:“那個人到底怎么了?”

他說:“主人,我是不應該告訴你的,但是我也不能夠騙你,那個人死了!

那個問題立刻在他的腦海中升起,這種問題平凡你是不會問的。他破刻問說:“每一個
人的命運都是這樣的嗎?我是不是有一天也會死?”

合法那個馬車夫在說“沒有措施避免死亡,即使對你來講,它也會發生”時,剛好有一
個門徒經由,他從來沒有看過穿橘紅袍的門徒,他問道:“這個人是哪一種人?他到底怎么
了?”

那個馬車夫說:“他也是覺知到死亡和老年,所以他拋棄了俗世,他在找尋那個永遠不
會死的。”

他們正要去加入一個年青人的慶賀會,佛陀告訴他的馬車夫說:“將馬車掉頭,對我而
言,已經沒有年輕人的慶祝會,我已經老了,我已經死了,帶我回家去!本驮谀翘焱砩希
他逃離了皇宮。

那個馬車夫——一個老年人,一個對國王非常忠誠的傭人——試著要說服他,佛陀說:
“不行,如果你無法避免老年,你就不要試圖來說服我;如果你無法避免死亡,你就不要試
圖來壓服我,我要去找尋那個永遠不會逝世的。”

所以這是一個雙重的毛病。佛陀在棄俗之后找到了真理,他一定也是認為,因為那個棄
俗,所以他才找到了真理。但是情況并非如此,是因為有了那個奢華的生活,所以那個追尋
才開始的——因為那個奢華失敗了,金錢是騙人的,皇宮變成空的,王國變得沒有意義,征
服整個世界變得沒有意義。如果你將會死,如果到了最后,你的兩手還是空的,那么如此地
麻煩去殺死千千萬萬人有什么意義?所以他自身認為拋棄王國對找到真諦是有輔助的,但
是他忘了一件事: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王國。佛陀的錯誤變成了整個世界的錯誤,其他
那些沒有王國的人也開始進入山區、進入森林里,與世隔斷。

我知道有一個人,他是一個退休的郵政局長,他的頭腦有一點問題,所以他從來沒有想
要結婚,他的父母很盡力嘗試,但是因為他的腦筋不畸形,他會做出一些事將這整個事情破
壞掉,他在試圖隱蔽他的猖狂,就在那個暗藏當中,必定有一些事會迸出來,或是有一些事
會弄錯。

當他從郵局退下來,他當了耆那教的和尚。我知道在他的郵局帳戶里,他恰好有三百六
十塊錢,他從來沒有結過婚,他從來不知道有任何你可以稱之為舒服的東西——奢華是一顆
遠方的星星,他甚至沒有錢請傭人,他通常本人燒飯。在他棄俗之后,他在不同的僧院里跟
不同的耆那教和尚度過了七八年的歲月。而后在一個偶爾的機遇,我們再度在加爾各答碰
面,那個將他先容給我的人說他已經拋棄了任何他所占有的東西。

我說:“我知道,他住在一個租來的房子里,他自己煮東西吃,他在他郵局的帳戶里有
三百六十塊的存款——它始終以他的名義存在郵局的帳戶里,他并沒有放棄任何東西,甚至
連那個郵局的帳戶都沒有放棄。”

他異常賭氣,當我們獨自相處的時候,他說:“你這樣不好,人們認為我已經放棄了每
一樣貨色,而你卻告知他們說我并沒有廢棄任何東西,你說得對,那三百六十塊依然存在我
的名下,萬終生病或年邁的時候要用,但是你損壞了我的聲譽。他們都對我十分尊重!

一個貧窮的人能夠假宗教之名成為一個乞丐而受到尊敬,但是他永遠無法成道。因此我
要強調:在你進入內在世界之前,要結束那外在的,要很全然地去生活——你生命的火炬必
須從兩端一起熄滅。你生活得越全然,你就會越快了解它并沒有什么太多的東西,只是那個
沒有經驗過的部門好像具有吸引力,如果你已經全然地生活過,那么好像就沒有什么吸引的
東西了,唯有在那種狀況下,你才干夠絕不猶豫地、沒有任何分裂地向內移。

我并不是在說要拋棄外在,那是不需要的。拋棄來自膽怯,很天然地,自從佛陀以來,
已經經過了很多個世紀……在這些世紀里,不僅科技有了提高,能夠領導你走向成道的心靈
意識和方法也已經被改良了,佛陀究竟是牛車時期的佛陀,他對勞斯萊斯一竅不通。

我要我的徒弟生活得很安適,領有一切外在的前提,不用急匆忙忙,因為任何沒有經驗
過的東西都將會再度把你接回來,結束它,那么就不需要逃離你的家,也不須要放棄你的銀
行存款,因為它們已經不再是你的累贅,它們并沒有任何意義,或許它們存在某種適用價
值,但是它們并沒有什么錯誤。

即使佛陀也需要食物,只是它是由別人去賺來的,他需要衣服,別人為他賺取衣服。你
賺取你自己的食物,最好是自己去賺取自己的衣服和屋子。需要了解的是什么?——在它們
里面不要有牽制你的東西。牽制你的東西是對于沒有閱歷過的生活的欲望,所以要充足地去
休會生活,而讓這個愿望消散,那么你生活在皇宮里或是生活在窮人的茅屋里都可以同樣地
安逸,但是如果有皇宮能夠住,那么為什么要不必要地在窮人的茅屋里折磨你自己?皇宮不
應該成為你的監獄。

因為所有這些偉大的成道者都時常拋棄世界,所以整個東方就產生出一種氛圍,認為貧
窮是某種具有靈性的東西,它是全然的胡說,貧窮并不擁有靈性,它是丑惡的,它是一種必
須加以醫治的創傷。如果貧窮是具有靈性的,那么東方一定有千千萬萬個佛陀,但是我們從
來沒有聽過乞丐成佛。

我的方式是:不要成為過去的連續,我教你們首先要以一個左巴來生涯,唯有在那個基
礎之上,你佛性的廟能力夠建造起來。以這樣的辦法,我們就將內在和外在聯合成一個同一
體。外在跟內在一樣都是你的,并不需要謝絕任何東西,并不需要反對任何東西。

所以我要告訴你們:表面的快活或許是最低的一步,但它是統一個階梯的一局部,最高
的那一步或許是成道,或許是喜樂,但它是同樣的階梯,如果你放棄了階梯的第一階,你將
永遠無法到達最后一階。只有想想,你站在梯子的每一階,有兩種方法可以拋棄它:其中一
種就是下來,另外一種就是移到第二階,這兩者都同樣是放棄第一階。佛陀是進到第二階,
而你卻掉在第一階之下,你看到他離開了第一階,但是你不了解他離開第一階是到第二階
去。他將會離開第二階到第三階,他將會持續分開第三階和第四階到最后一階。但是你變得
懼怕第一階,因為你看到諸佛都離開了第一階,所以你從來不踏上第一階,你停留在第一階
之下。這些人達到了喜樂的最高滿意,而你甚至還在渴求第一階所能夠提供應你的最浮淺的
歡樂。

第二,過去的諸佛并不顧慮到任何社會的革命,他們的整個顧慮都是他們自己的成績、
他們自己心靈上的達成。就某方面而言,他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央的,因為他們的自我中央,
所以東方根本就不知道有任何革命。所有的蠢才都變成以自我為核心,要由誰來給民眾革命
的概念?最多他們只能夠教誨對窮人慈悲,但是他們無法構想一個沒有貧困的社會。

我在構想一個沒有貧窮、沒有階層、沒有國家、沒有宗教、以及沒有任何歧視的世界,
我在構想一個一體的世界、一體的人類、一個分享一切——內在和外在——的人類、一個很
深的心靈上的兄弟情義……

所以我的功效并不僅止于我自己的成道,事實上,我的工作是在我成道之后才開始的。
佛陀成道的時候,他的工作就停止了,而我是在我成道之后才開端我的工作。就我本身而
言,我并不需要再多活一個片刻,因為性命——不論是內在或外在的——都無法給我任何比
我已經達成的來得更多的東西。但是對我來講,它仿佛是自私的,我想要千千萬萬人都焚燒
著同樣的光、都有同樣的洞見、都有同樣的夢,我愿望新的人或新的人類可以出生,我盼望
丑陋的輕視可以消逝,沒有戰斗、沒有原子或核子兵器、沒有國度、沒有種族,人可以分享
所有存在的施與,以及他內在實質的所有經驗,我想要這全部人類成為一個意識的大陸。

任何過去諸佛所做的都是好的,但是還不夠,他們為他們自己創造出意識的最高峰,我
想要為每一個人創造出那個最頂峰,至少為那些有在找尋它的人。

我不能夠叫你放棄外在,因為外在跟內在同樣地主要,只是不要執著于它。你怎么能夠
拋棄外在呢?你可以拋棄皇宮,但是你要怎么拋棄你的呼吸?外在的空氣每一個片刻都會進
來……你怎么能夠拋棄食品?它也是來自外在;你怎么能夠拋棄水?它也是來自外在。

帶著清楚的目光來看,外在和內在之間是不決裂的,而是一個常常保持的協調,就似乎
進來的氣和出去的氣。

我在給你一個新的觀念、新的洞見和新的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322662.html

相關閱讀:糊糊涂涂避禍災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鷹之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節制的智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