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顆動搖的心來講,不什么是不可能的。
——約翰?海伍德
紐約里士滿區有一所窮人學校,它是貝納特牧師在經濟大蕭條時代開辦的。1983年,一位名叫普熱羅夫的捷克籍法學博士,在做畢業論文時發現,50多年來,該校出來的學生在紐約警察局的犯罪記載最低。
為延伸在美國的寓居期,他突發奇想,上書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請求得到一筆市長基金,以便就這一課題深刻發展考察。當時布隆伯格正因紐約的犯法率居高不下受到選民的斥責,于是很快就批準了普熱羅夫的懇求,給他供給了1.5萬美元的經費。
普熱羅夫憑借這筆錢,開展了漫長的調查運動。從7歲的學童到80歲的白叟,從貝納特牧師的支屬到在校的老師,總之,但凡在該校學習跟工作過的人,只有能探聽到他們的住址或信箱,他都要給他們寄去一份調查表,問:圣?貝納特學院教會了你什么?在將近6年的時光里,他共收到3700多份答卷。在這些答卷中,有74%的人答復,他們曉得了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普熱羅夫原來的目標,并不是真的想搞明白這些沒有進過監獄的人到底在該校學了些什么,他的真正用意是以此遷延在美國的時間,以便找一份與法學有關的工作。然而,當他看到這份奇異的謎底時,再也顧不了那么多了,決議立刻進行研討,哪怕講演出來后被即時趕回捷克。
普熱羅夫首先訪問了紐約市最大的一家皮貨商店的老板,老板說:“是的,貝納特牧師教會了咱們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處。我們入學的第一篇作文就是這個標題。當初,我以為鉛筆只有一種用途,那就是寫字。誰知鉛筆不僅能用來寫字,必要時還能用來做尺子畫線,還能作為禮品送人表現友好;能當商品出賣取得利潤;鉛筆的芯磨成粉后可作光滑粉;上演時也可常設用于化裝;削下的木屑能夠作成裝潢畫;一支鉛筆按相等的比例鋸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當作玩具的輪子;在野外有險情時,鉛筆抽掉芯還能被當作吸管喝石縫中的水;在碰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作為自衛的兵器……總之,一支鉛筆有無數種用途。
貝納特牧師讓我們這些窮人的孩子清楚,有著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四肢的人更是有無數種用途,并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使我們生存下去。我本來是個電車司機,后來失業了。當初,你看,我是一位皮貨商。”
普熱羅夫后來又采訪了一些圣?貝納特學院畢業的學生,發明無論貴賤,他們都有一份職業,并且都生涯得十分樂觀。而且,他們都能說出一支鉛筆至少20種用途。
普熱羅夫再也按捺不住這一調查給他帶來的高興。調查一停止,他就廢棄了在美國尋找律師工作的主意,促趕回海內。后來,他成為捷克最大的一家網絡公司的總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323006.html
相關閱讀:節制的智慧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鷹之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糊糊涂涂避禍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