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鴉片戰爭中萌發的“新思想”的核心和實質是A.振興清王朝 B.“自強”、“求富”,發展資本主義C.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D.介紹西方史地和科學技術知識2、在某紀念館內,檐柱上掛著一幅楹聯“禁毒沖云霄,正氣壯山河之色;揮旗抗敵寇,義征奪鬼魂之心!毕铝兄髋c此館紀念的人物思想最為相似的是A B C D4、嚴復《論教育書》中 “體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者也”。這一言論A.洋務運動理論依據B.抨擊派的冥頑不化C.D.指出了維新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A.民權平等B.民主科學C.打倒孔家店D.民主共和史學界把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都稱為近代化運動,因為它們都要求 A. 徹底廢除舊制度 B. 民主和科學C. 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D. 民主和共和A.陳獨秀 B.李大釗 C.毛澤東 D.董必武某同學選擇的研究主題是毛澤東關于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他可以查閱的歷史資料是A.《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義論》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 A.中國是農業大國 B.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C.中國革命的任務決定的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的17、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分別是在A.八七會議、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十五大C.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十六大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18、在紀念香港回歸十周年慶祝晚會上的主題歌《始終有你》中,有“……明艷紫荊風中爭勝,找對了路徑,花瓣開的繁盛”等幾句歌詞。這里的“路徑”是鄧小平理論中的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B.改革開放戰略C.“一國兩制”構想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美國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曾如此贊譽一位世界名人:他“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贊譽的是A.李四光 B.袁隆平 C.錢學森 D.鄧稼先A.“載人航天工程” B.“雙百”方針C.“科教興國”戰略 D.“三個面向”方針采用夸張、變形和抽象的表現方法,是右圖的一個典型特征,這幅屬于A.新古典主義B.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朱銘在《國美術史》中說:他們竭力回避尖銳敏感的社會政治問題,在自己身邊日常生活中追尋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銳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體現這種追求的有28、(1分)近代以來,法蘭西民族創造出獨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響了歐洲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學家時說:“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帶著我們說不清楚的、同現實打成一片的驚惶與恐怖。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辈牧隙 20世紀40、50年代,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在法國文化界流行。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給世人描繪了一幅陰暗的世界畫面:人生是荒誕的,現實是令人惡心的,人們在生活中充滿恐懼感、迷惘感和孤獨感。所以存在主義特別強調個體自由創造性、主觀能動性,把人的意義、人的價值歸結為人的自由選擇與創造。?——呂一民《法國通史》材料三 20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憑借其文化軟實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說:“應對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樣性!保1)雨果所追悼的文學家是誰?屬于哪種文學流派?結合歷史背景分析該文學家的作品中,令人感到“驚惶與恐怖”的社會現實是什么?(分)(2)薩特存在主義哲學出現的背景可能與20世紀哪些重大事件相關?(4分)(3)20世紀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請分析其時代背景,并談談你對文化多樣性的認識。(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BCCADDABCCBCBB16171819202122232425DDCCCBCADB二、非選擇題27、(15分)參考答案:(1)貧富分化問題嚴重;平均地權(核定地價,漲價歸國家所有);提出實行“耕者有其田”(3分)(2)創造性提出符合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源”等理論;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提出中國革命分兩步走,創造性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4分)(答提出人民民主專政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學說也可得2分)(3)符合。(1分)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答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決策,中國走上了改革道路可得2分);主張不與任何大國結盟,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了世界和平(答一國兩制和平解決港澳問題也可得2分);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答鄧小平南方談話指出社會主義本質問題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姓“社”姓“資”評判標準是“三個有利于”的也可得1分。)(5分)(4)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實事求是(2分)28、(1分)(1)文學家:巴爾扎克。(分) 文學流派:(批判)現實主義。(分)社會現實:隨著工業革命開展,西歐社會貧富分化日益加劇,社會矛盾尖銳。(分)(2)重大事件:兩次世界大戰、(2分)30年代經濟危機(或經濟大蕭條)。(2分)(3)背景:①兩極格局瓦解為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②科技發展和信息技術的興起把世界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③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不同文明與民族之間的往來日益加強。(分)認識:①多種文化共存,文化交流頻繁,文化之間的矛盾沖突仍然存在。②只有堅持文化多元并存的原則,才能更好地推進文化全球化,促進人類的和平與發展。(分)!第1頁 共16頁學優高考網!!海南省三亞市第一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34027.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