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二歷史試卷(選 修) 2013.1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試卷總分12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第Ⅰ卷 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合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曾論六家之要旨,其中“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是在論述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2.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對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對這句話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貼切的是A.儒家重視自然科學和自然規律 B.儒家崇尚理性而講求民主民權C.儒家關注人事人倫而敬遠鬼神 D.儒家思想始終排斥佛教道教思想3.“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對此評述不正確的是A.“孔子之術”僅僅指孔子個人的學說 B.這一主張推動了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C.它促進了西漢“大一統”局面的形成 D.這是西漢時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張4.“帝王之學,必先格物致知,以極夫事物之變,使義理所存,纖悉畢照,則自然意誠心正,而可以應天下之務!边@句話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 A.李贄 B.朱熹 C.陸九淵 D.王夫之5.黃宗羲的《明儒學案》記載某思想家“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贄6.著名史學家錢穆在其《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曾用“發明民主精義”一語評價黃宗羲的思想主張,并引用黃宗羲的觀點佐證自己的論點。下列各項中錢穆不可能引用的是A.“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B.“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則設官以治之!盋.“天子亦遂不敢自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學校。”D.“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7.《夢溪筆談》記載:“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痹摷夹g出現于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明清時期 D.宋元時期8.“吾師醉后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時時只見龍蛇走???狀同楚漢相攻戰!崩畎椎倪@首詩贊美的是當時一位書法家及其書法,這位書法家是A.王羲之 B.顏真卿 C.懷素 D.柳公權9.關于下列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評述不正確的是A.這些作品都屬于章回形式的長篇小說B.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文化心理需求C.這些作品的文學體裁產生于明清時期 D.體現了中國明清時期的文學特色10.《海國圖志》記載:“(某國)都城有公會所,內分兩所,一曰爵房,一曰鄉紳房。爵 房者,有爵位貴人及耶穌教師處之;鄉紳房者,由庶民推擇有才識學術者處之。國有大 事,王諭相,相告之爵房,聚眾公議,參以條例,決其可否,輾轉告鄉紳房,必鄉紳大 眾允諾而后行,否則寢其事勿論。”這段文字描述的國家應是A.德國 B.英國 C.法國 D.美國11.“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人 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與千百萬個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 A.林則徐 B.陳獨秀 C.孫中山 D.康有為12.當代學者認為,中國人在文化意識上的不自信是從19世紀末開始的,文化的自卑導致 了一種根本性的思想轉向。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A.這種意識推動了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思潮內容不斷深化 B.“師夷長技以制夷”體現了魏源等人的文化自卑意識C.嚴復等人維新思想已經體現了這種根本性的思想轉向 D.這種意識對新文化運動對待中西方文化的態度也有影響13.新文化運動中的代表人物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疾呼:“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A.表明陳獨秀放棄了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念B.民主與科學是前期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旗幟C.新文化運動更為關注民眾教育和政治啟蒙D.有利于破除中國傳統舊思想對人們的束縛14.1915年孫中山致信國際社會黨執行局:“我堅信,只有中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們的苦痛也才能減輕。諸君勞工和我共同奮斗??????我吁請你們協助我把中國建成全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這則史料的解讀最合適的是A.孫中山主張以社會主義來改造中國 B.孫中山在中國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C.孫中山放棄了原有的三民主義思想 D.孫中山成為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15.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指出:“歐美強矣,其民實困,觀大同盟罷工與無政府黨、社會黨之日熾,社會革命,其將不遠!庇需b于此,他有針對性地提出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主主義 D.民生主義16.中國共產黨把孫中山先生大革命時期的三民主義稱之為“新三民主義”的原因不包括A.它體現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B.它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完全一致,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C.孫中山先生對三民主義做出了符合時代潮流的新解釋D.它明確地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目標并主張普遍平等的民權17.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由于共產黨的土地改革政策贏得了農民的支持,同時日本人在東部沿海的進攻又削弱了蔣的政府,毛澤東逐漸擴大了他的力量。”在上述觀點所體現的時期或時段里,毛澤東發表的重要論著最有可能是A.《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義論》 D.《論十大關系》18.根據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的論述,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解不正確的是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主要是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和民族資產階級B.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必須禁止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會主義社會D.新民主主義革命在性質上仍然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美國《時代周刊》每年都會將它評選的世界風云人物放在它的封面上,右圖是1985年的封面人物,英文標題為“遠離馬克思”, 該雜志以此為題可能主要是關注中國的A.政治體制改革深化 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C.計劃經濟體制改革 D.“一國兩制”構想20.下列科技成就屬于我國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錯誤干擾,堅持科學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②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③袁隆平培育出雜交水稻 ④載人航天取得突破性成就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6分)(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張和目的?這一時期儒學地位發生了什么變化?(3分)(3)材料三中朱熹認為愛民的關鍵是什么?這一時期儒學的地位如何?(2分)(4)據材料四,指出黃宗羲評價天下治亂的標準。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張?根據所學知識,指出明末清初黃宗羲等進步思想家對儒學發展的影響。(3分)(5)綜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階段的儒學家治國理念的共同之處。從儒學家的努力與儒學地位的變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認識?(2分)22.(12分)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以“傳統文化與新文化”為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同學們搜集整理近代不同時期社會思潮對傳統文化的認識。(1)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下列表格。社會思潮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主要原因洋務思潮“中學為體,西學為用”①(2分)維新思潮②(2分)儒家思想影響深遠;民族資產階級軟弱性新文化運動③(2分)④(4分)(2)在探究過程中,同學們針對如何建設新文化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新文化“應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另—種觀點認為新文化“應以現代西方文明為基礎”。你認為應該如何建設新文化?(2分)23.(12分)一個國家的發展和變革與它的國民素養緊密相關。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茍有新民(指經過思想啟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權利責任意識的新國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非爾者,則雖今日變一法,明日易一人,東涂西抹,學步效顰,吾未見其能濟也? ——梁啟超《新民說》(1902年)材料二 吾國之社會,其隆盛耶?抑或亡耶???????予所欲涕泣陳詞者,惟屬望于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斗耳!??????青年乎!其有此自任者乎???????敬陳六義??????一、自主的而非奴隸的??????二、進步的而非保守的??????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四、世界的而非鎖國的??????五、實利的而非虛文的??????六、科學的而非想象的。——陳獨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 欲改造吾國民之德知,俾之脫胎換骨,滌蕩其染于專制時代之余毒,他者吾無望矣,惟在染毒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覺。此??????之所以專對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陳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國家與青年之自覺》(1915年10月)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與“新青年”的原因。(4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陳獨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4分)(3)根據材料三的分析視角和思路,概括梁啟超的“新民”理念與陳獨秀的“新青年”理念之間的關系。(4分) 24.(12分)民主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內容之一。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代中國歷史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的道路,取決于近代中國社會性質。近代中國沒有按照江蘇省揚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 歷史(選修)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4612.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