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學段模塊監測高二歷史試題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注意事項: 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 2選擇題答案使用2B鉛筆填涂,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的標號。第I卷 (選擇題,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楊絳在其著作《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中說“孔子出門必坐車”。孔子的這一行為最能體現儒家思想中的 A.禮 B.仁 C.中庸 D.德治 2.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理論由先秦法家奠定,經漢朝儒生發展而成。這兩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分別是 A.茍子、董仲舒 B.茍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韓非子、董仲舒 3.歐洲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伏爾泰在《論孔子》中認為,“孔子是真正的圣人,他自視清高,是人類的立法者,絕不會欺騙人類。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對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睂Υ嗽u述不正確的是 A.孔子思想影響了啟蒙運動 B.孔子思想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思想豐碑之一 C.孔子思想是最有用的思想 D.孔子思想有利于解決人類的現實問題 4.“這一拜,保國安邦志慷慨,建國立業展雄才;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誓不分開;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壯我情懷!薄哆@一拜》歌曲中體現的忠義思想,主要來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學說 B.“天人感應”學說 C.宋明理學思想 D.“經世致用”思想 5.儒家思想經過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當讀到:條件一:科舉產生的士大夫們,注重道德文化修養,注重氣節,對儒家經典大義的不斷探究成為時尚。條件二:學堂上老師帶讀:“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庇纱伺袛嗟贸龅恼_答案是 A.“百家爭鳴”時儒學成為蔚然大宗 B.西漢對儒學的推廣和太學的興辦 C.宋明理學對儒學的發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躍局面的出現 6.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董仲舒主張“君權神授”,黃宗羲主張“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種主張都不被統治者接受 B.三種主張都產生于社會轉型時期 C.孟子和黃宗羲都反對君主專制 D.三種主張都是當時社會現狀的產物 7.明清之際是一個“天崩地裂”的時代,“一些最敏銳的心靈”進行了一場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項屬于其反思后的主張 A.“天人感應”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滅人欲” D.“以法為本”、“法不阿貴” 8.古代中華兒女曾經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西歐有一名諺:“中國人的頭,阿拉 伯人的口,法蘭西人的手。”結合古代科技史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A.中國人利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創造了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橋梁作用 C.歐洲人善于使用但不會創新技術 D.歐洲人吸收和借鑒中國科技成就,并將之用于生產與社會實踐 9.明代小說《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對強加于他頭上的緊箍兒一直耿耿于懷,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個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現 A.追求個性自由,反對綱常禮教的思想 B.注重氣節,自我節制,奮發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 D.追求金錢,海外冒險的拜金主義思想 10.馮天瑜在《中華文化史》一書中認為:“唐代銓選人才,有四項考察標準,一曰身,二曰言,三曰書,四曰判。對書法的要求,必須是‘楷法遒勁’!边@表明唐代書法藝術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 A.統治者對書法的偏愛 B.人才選拔制度的推動 C.書法藝術家修養的提高 D.士大夫審美標準的轉變 11.“君為主,則必堯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長治;民為主,則法制多紛更,心志難專一。究其極,不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判斷這段文字所表達的觀點與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張相似 A.魏源 B.梁啟超 C.孫中山 D.胡適 12.風云激蕩的百年中國,康有為曾被指“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陳獨秀則宣稱“愚 之信仰共和,必排孑L教”。兩者反映的共同問題是 A.儒家學說已不再適應時代的需求 B.儒家學說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根深蒂固 C.儒家學說成為近代民主政治建設的阻礙 D.儒家學說已成為社會變革的有利工具 13. 一戰期間,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為讀者對象的刊物中,有這樣一句 話:“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族,方興未已!狈从沉俗兏、求進的訴求,這里的“變”主要是 A.變革教育制度 B.變革政治制度 C.變革思想觀念 D.推翻資本主義制度 14.嚴復在《辟韓》一文中說:“秦以來之為君,正所謂大盜竊國者耳。國誰竊?轉相竊 之于民而己。”從當時的歷史時期來看,嚴復的這一言論反映了 A.嚴復接受了進化論的思想 B.嚴復的中體西用觀點 C.維新派的民權意識 D.維新派的君主立憲主張 15.有學生研究學習小組確立了“中國走向近代化的艱難歷程”的研究課題,擬分五部 分搜集資料:第一部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第二部分,救亡圖存,君主立憲;第三部分,___________;第四部分,欲變社會,先變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為師。其中,第三部分的標題應該是 A.五四精神,旗幟高揚 B.民主共和,三民立憲 C.國共合作,國民革命 D.武裝割據,開創新路 16.陳獨秀曾說:“我們反對孔教,并不是反對孔子個人,也不是說他在古代社會無價值。不過因他不能支配現代人心,適合現代潮流,還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來壓迫現代人心,抵抗現代潮流,成了我們社會進化的最大障礙。”這說明陳獨秀反對孔教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反對北洋軍閥專制獨裁 B.追求現代民主政治 C.反對尊孔復古逆流 D.追求中國社會近代化 17. 一百年前,孫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革命黨人奮斗的綱領。以下論述能夠體現民權主義思想的是 A.“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 C.“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 D.“滌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復四千年之祖國” 18.不久前,中國最早的《共產黨宣言》譯本(1920年陳望道翻譯)在山東廣饒被發現。對該書在中國出版,有人評價說:“從此,這個徘徊于歐洲大地上的幽靈來到了中國!边@一“幽靈”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產生的理論創新成果有 ①新三民主義②“工農武裝割據”思想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③提出“以階級斗爭為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19.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他在這里強調的是 A. 少談些抽象的主義,多研究具體的問題 B.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C.必須研究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具體歷史條件 D.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20.“其所恃為后盾者實為多數之民眾:若智識階級、若農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蓋民族主義,對于任何階級,其意義皆不外免除帝國主義之侵略。”這表明孫中山晚年對中國革命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是指 A.革命的領導權和目標 B.革命的進程和對象 C.革命的指導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對象 21.毛澤東在某著作中強調:中國現時社會的性質,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它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中國現時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該著作創作于 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22.下列哪一思想反映了毛澤東思想已經發展為比較完整成熟的思想理論體系? A.“‘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是共產黨和割據地方的工農群眾必須充分具備的一個 重要的思想”B.建立的共和國,“它在政治上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在經濟上也必須是新民主主義 的”C.“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 政” D.現在“就是還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 輕工業。” 23.英國諾丁漢大學一位學者說: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這個思想確立了以后中國搞建設就有了方向,摘經濟改革就有了方向。作者對“這個思想”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給中國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B.為社會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 C.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形成 D.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行 24.美國學者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中說:“毛(澤東)后的領導轉變了方針。為了現代化,國家重視專甚于紅,重新建立為國選拔人才的傳統制度。”這種“傳統制度”是指 A.高考制度 B.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C.高校學士一碩士一博士三級學位制度 D.高級職稱評定制度 25. 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麗美麗- 2007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師大附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15649.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