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上)高二級期末考試歷 史(文科)命題:高一備課組 審定:高一備課組 校對:高一備課組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1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另發的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第一部分選擇題(共分)一、(每題1分,共48分)1.“精耕細作”是我國古代農業生產技術的主要特點。下列關于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促進了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 B.提高了農業生產技術水平 C.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小農經濟 D.特點是少投入多產出2.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李悝說:“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卑l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應該包括 ① 鐵農具、牛耕的推廣 ② 水利工程技術的進步 ③ 社會秩序的穩定 ④ 封建生產關系的確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3.《華陽國志》記載:“又灌溉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边@是對哪一水利工程的評價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坎兒井4.中國最精美的手工業產品大都來自A.家庭手工業 B.民營手工業C.私營手工業 D.官營手工業5.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積達300余頃;東晉宰相謝安占有水陸地265頃,含帶兩山;明皇莊土地面積達37000多頃。這種現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國家授權許可 D.豪強地主貪婪成性6.重農抑商政策對我國封建社會的建立及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到了明清時期,這種思想繼續盛行?①反映出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②反映了小生產的要求③有利于當時經濟的發展④有利于加強封建統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據資料統計: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間,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擁有一流城市和最為密集、完善的市場網絡的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區域。然而當時它卻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其中內在的原因在于A.“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壓制 B.大河流域的農耕文明不適于工商業發展C.由于鴉片大量流入導致白銀的大量外流? D.英國工業革命后對中國進行的商品輸出8.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最突出的共同點是 A.提出社會變革的主張 B.反對掠奪戰爭 C.主張實行“法治” D.主張放寬刑罰,減輕賦稅9.“孔子象征著什么?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觀念,還是一種財富?”在中國,如果有人用這樣一個問題去問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會千差萬別,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屬于孔子思想精華內容的是 ①以德治民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有教無類 ④維護周禮,貴賤有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當代某學者談及自己為人處世的宗旨時說:對己學道家,意思是清靜寡欲;做事學法家,意思是按原則辦事;待人學儒家,即A.愛無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滅人欲11.“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边@首詩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 C.王陽明的“心學” D.顧炎武的“經世致用”12.儒家思想經過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論最能體現其適應加強中央集權需要的是A.“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盉.“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盋.“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D.“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13.孔子、孟子、程頤、朱熹、王陽明等人思想的共同點是A.“仁” B.“心外無物” C.“理” D.“格物致知”14.17世紀中國出現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他們的思想實質是A.宋明理學的深化和發展 B.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興起C.對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15.史學家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統計,18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經濟總量的329%,西歐各國的總和占236%,美國和日本分別占18%和3%。上述統計,表明當時的中國A.仍是世界經濟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 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 D.經濟總量遠超歐美各國16.陳旭麓指出:“‘新’有兩種含義,(一)是質變和飛躍的產物,這是性質之新;(二)在性質不變的條件下,一物取代另一物,這是形式之新!币韵聦儆诘诙N含義的是A.維新變法 B.洋務運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17.張鳴教授在《重說中國近代史》中說,當時我們只要了白菜,而沒有要到種子和種植方法。通商貿易,沒有按規則出牌;經濟改革,也沒有走完該走的路。下列救國思想中能印證此觀點的是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師夷長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賽先生” D.設議院,開國會18.“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勢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毕铝衅髽I的創辦體現了這一思想的是A.輪船招商局 B.漢陽鐵廠 C.江南制造總局 D.發昌機器廠19.胡適說:“當我在中國公學讀書時,……‘物競天擇’的話,就成了當時很時髦的學說!夷?改名叫‘適’,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意思!蔽闹兴笇W說的傳播者是A.林則徐 B.魏源 C.譚嗣同 D.嚴復20.梁啟超是中國揭示和宣傳近代民族主義的第一人。(1902年)他發表《論民族競爭之大勢》,明確提出:“今日欲救中國,無他術焉,亦先建設一民族主義之國家而已!备鶕牧现赋隽簡⒊磉_出的“民族情緒”影響了下列哪些事件?①推動維新思想的形成 ②喚起民眾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③促成戊戌變法的開展 ④激勵有識人士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這三人的共同目標是A.挽救中華民族危亡 B.實行君主立憲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D.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22.19世紀30年代,一位來華傳教士撰文說:如果不透徹了解中國歷史,要解決其長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問題將是徒勞的;如果這個民族與世隔絕的“秘密”不被發掘出來,那么,“將他們與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萬里長城就不能連根鏟除”。上述言論適應了當時西方國家 A.壟斷貿易的要求 B.商品輸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資本輸出的要求23.從文明史角度看,鴉片戰爭是西方先進工業文明對中國落后農業文明的一次沖擊。下列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①中國自然經濟日益解體,為新的經濟因素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②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地位,逐漸淪為殖民地社會 ③西學傳入,先進的中國人學習西方逐步深入,舊思想、舊觀念受沖擊④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中國近代初期生活變遷的典型特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4.鄭觀應在《商務嘆》中寫道:“輪船招商開平礦,創自商人盡商股。辦有成效倏變更,官奪商權難自主。名為保密實剝商,官督商辦勢如虎!彼锌氖茿.民族工業的成就顯著 B.外商企業的敲詐勒索C.軍事工業的勢力龐大 D.民用企業的困難重重25.《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記載:“南方之金屬礦,與北方之煤礦同受歐戰之影響,故湖南之銻,民國三年不過值200萬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萬。……所可惜者,南方金屬各礦,開采均用土法,組織初無規模,成則互爭,敗則瓦解。故歐戰既停,銷路忽滯,改革無術,失敗接踵。與北方之煤礦相較,然知新舊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辈牧巷@示①原材料價格受一戰影響大漲 ②中國民族工業獲得發展機遇③一戰中重工業與輕工業協調發展 ④技術與管理也關系到民族工業的興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6.下表從一個方面反映廣東省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模塊考試歷史(文)試卷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1901.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