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W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湄潭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期測試高二年級歷史科試卷命題人:鄔文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道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下列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域內把對應題目的答案填寫出來。)1.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學者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請按順序指出它們分別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B.君權神授學說 C.獨尊儒術建議 D.崇尚法治主張3.大型電視政論片《大國崛起》中有這樣一段解說詞:“在啟蒙運動聲勢最盛的這個國度,思想最終演變成行動。”“這個國度”是指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美國4.在西方,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對于推翻封建統治、開拓世界市場、推動科技革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們在明清時期的中國卻未能推進社會改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當時的中國A.固守農耕自然經濟生產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國侵擾C.國家分裂、國力衰弱D.經濟停滯倒退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異族強權面前,正氣浩然,風骨錚錚,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他的這種氣節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想主流是A 黃老之學 B 佛學 C 程朱理學 D 西學6.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大師們頌揚“人”,蔑視“神”;贊美“人性”,貶抑“神性”;提倡“人權”,否定“神權”。出現這一現象的社會根源是A.天主教是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B.資產階級追求自身利益的反映C.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反映D.資產階級追求個人主義的反映7.“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從詞的風格上看,該詞屬于A.婉約派 B.田園派 C.豪放派 D.花間派8.列寧指出:“電力工業是最能代表最新技術成就,代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的一個工業部門!迸c列寧所說的電力工業無關的是A.電車的制造 B.發電廠的建立C.電動機的使用 D.電子計算機的生產9.李大釗提出:“民與君勢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復辟的人,都是國家公敵。”這說明他贊同A.人民民主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憲 D.民主科學10.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之所以能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因為它A.發展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內容C.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基本原則相一致D.是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指導下形成的1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思想路線是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團結一致向前看C.實事求是,獨立自主 D.實事求是,群眾路線12.下列文學名著屬于19世紀現實主義力作的是①《大衛?科波菲爾》②《蘋果車》③《安娜?卡列尼娜》④《母親》⑤《悲慘世界》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道小題,第13小題26分,第14小題26分,共52分。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題區域內)13.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材料一:誠能大小增修,詎非軍國交便?戰艦有盡,而出鬻之船無盡,此船廠之可推廣者一;鹌饕嗖煌脚鋺鹋炓,戰艦用攻炮,城壘用守炮,況各省綠營之鳥銃、火箭、火藥,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鏡、龍尾車、風鋸、水鋸、火輪機、火輪車、自來火、自轉碓、千斤秤之屬,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郧懊裼,因其所長而用之,即因其所長而制之。 ——《海國圖志》 材料二:……曰: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于經文,而必無悖于經義。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為德,以尊主庇民為政,雖朝運汽機,夕馳鐵路,無害為圣人之徒也。 ──張之洞《勸學篇》 材料三:中國戶口不下四萬萬,果能設立議院,聯絡眾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萬萬之眾如一人,雖以并吞四海無難也。何至坐視彼族越九萬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請,要以無禮之求,事無大小,一有齟齬動輒稱戈,顯違公法哉!故議院者,大用之則大效,小用之則小效者也。 ──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上》 材料四:要而論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于上,大勢相迫,非可閼制。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是故變之途有四,其一如日本,自變者也。其二如突厥,他人執其權而代變者也,埃及高麗等國皆是。其三如印度,見并于一國而代變者,越南緬甸等國皆是。其四如波蘭,見分于諸國而代變者也!霜q太之種,迫逐于歐東;非洲之奴,充斥于大地,嗚呼!夫非猶是人類也歟! ──梁啟超《變法通議》請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的作者是誰?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提出這種思想的目的何在?(6分) (2)材料二中的張之洞是中國近代史上哪個政治派別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張是什么?在此種思想指導下,他們掀起了一場什么運動?他們提出這種主張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0分) (3)材料三中鄭觀應的說法對嗎?在當時的中國能設立議院嗎?為什么?(10分)14.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材料:在古代希臘、羅馬文明之后,基督教會對西方世界進行了長達近千年的思想統治,使人們的個人意識受到極大的壓制。為此,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杰出人士不顧教會勢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誤解,在歐洲掀起了三次影響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帶領著人們邁進了理性時代。請回答:(1)14-18世紀的西歐出現了哪三次思想解放潮流?(6分)它們能夠興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具體的內容加以說明。(12分)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產生的共同影響是什么?(6分) 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期測試高二年級歷史科答題卡命題人:鄔文強、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期測試高二年級歷史科答案命題人:鄔文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道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下列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域內把對應題目的答案填寫出來。)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DCBACCCDBCAD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道小題,第13小題26分,第14小題26分,共52分。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題區域內)13.(1)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目的:抵抗外來侵略以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6分)(2)張之洞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掀起了洋務運動,根本目的在于維護封建統治。(10分)(3)不對,鄭觀應的思想雖然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封建勢力還很強大,更沒有付諸行動。(10分)14.(1)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8分)文藝復興: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名,以人文主義這旗幟,提倡人性,反對神學,倡導個性解放。(4分)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為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目的是建立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文化體系。(4分)啟蒙運動,反對封建專制,提出“天賦人權”“主權在民”,宣揚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4分)沖破神學的思想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資產階級革命做為思想的準備。(6分)第6頁單項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二、材料解析題13、答:(1)(2)(3)14、答:(1)(2)(3)貴州省遵義市湄潭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3142.html

相關閱讀: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