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浙江省效實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 Word版含答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寧波效實中學 高二歷史期中試卷(所有題目答案均答在答卷紙上)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30小題,每題1.5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有人指出:“用亞洲人的觀點來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國際社會內的一場內戰!毙纬蛇@個( )(A)一戰是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化的產物 (B)一戰就局限在歐洲范圍內進行(C)一戰中實際交戰國均為歐洲國家(D)一戰給歐洲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A)爭奪歐洲大陸霸權 (B)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C)維護世界和平和民主 (D)為了轉嫁國內的經濟危機3、一戰中,西線轉入陣地戰是在下列哪次戰役后?( )俄軍的夏季攻勢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①是“一戰”中持續時間最長、傷亡慘重②法國為驅趕德軍出境而發動的戰爭③德國一舉殲滅法軍主力的目的未能達到 ④此戰役沒有使其中任何一方取得絕對優勢(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對德國“無限制的潛艇戰”認識有誤的有( )①針對的目標是所有船只②只針對前往協約國港口的一切船只③“無限制的潛艇戰”的實行加速了美國的參戰④“無限制的潛艇戰”在當時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德國的狀況(A)① (B)②③ (C)①④ (D)④6、下列有關中國勞工的兩幅圖片不能說明( )(A)中國參加了一戰 (B)中國勞工正式編入協約國軍隊(C)中國勞工為一戰協約國的勝利做出了貢獻(D)中國勞工是在歐洲戰場服役7、下列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是( ) ①美國對德宣戰 ②《布列斯特和約》簽訂 ③協約國總反攻 ④德國基爾港水兵起義(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8、同盟國集團從瓦解到最后失敗,其原因有 ( )①協約國集團在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方面都占有優勢②英、美的海上封鎖起了重要作用③德、奧匈軍隊戰略上的失誤④戰爭導致國內階級矛盾激化,工人、士兵運動興起⑤意大利倒戈(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9、對右圖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A)所示三個帝國在戰爭中都最終垮臺(B)主要反映歐洲戰場東線的交戰形勢(C)交戰雙方戰后都被迫在戰敗的和約上簽字(D)戰后該地區波蘭獲得獨立( ) ①由資本主義一統天下到兩種社會制度并存②歐洲中心地位動搖,大多數國家成了債務國③新建立的國際組織有效地防止了世界性戰爭的爆發 ④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高漲的新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有關“一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大戰推動了一系列新技術的發展 (B)大戰促使政府機構改變了職能(C)大戰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D)大戰推動了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12、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十四點原則”中指出:“領海以外……必須保持公海航行的絕對自由!逼湔鎸嵞康氖( )(A)打破英國的海上霸權(B)防止類似于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再次重演(C)取消一戰期間大國之間簽訂的分贓密約 (D)打破傳統的勢力范圍和關稅壁壘13、巴黎和會上簽署的對保加利亞和約是( )(A)《色佛爾條約》 (B)《圣日爾曼條約》(C)《納伊條約》 (D)《特里亞農條約》14、下列哪些內容屬于《洛桑條約》收回的權利( )①承認土耳其的領土完整和國家獨立 ②廢除領事裁判權 ③財政不受外國監督,關稅自主 ④取消賠款 ⑤海峽地區非軍事化和國際共管(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15、列寧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睂Υ死斫庹_的是( ) ①對戰敗國的掠奪激起憤怒和復仇 ②漠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的權益③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矛盾重重 ④美國在該體系中并未謀得利益16、在國際聯盟的問題上,列強沒有取得一致意見的是( )(A)(C)種族平等的原則 (D)“委任統治”制度17、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被稱為“上一輪爭奪的總結,下一輪爭奪的開始”。下列表述不能準確地反映這一結論的是(  )(A) (B)(C)(D)18、一戰后,協約國聲稱用民族自決的原則來處理國際問題,但實際上卻經常根據他們自己的利益違反這一原則。其中的表現有( )①對俄國十月革命進行武裝干涉 ②確認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獨立③法國收回阿爾薩斯—洛林 ④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交給日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凡爾賽體系與華盛頓體系( ) (A)都是戰勝國處置戰敗國的結果 (B)都是帝國主義宰割殖民地的結果(C)帝國主義之間相互妥協的結果 (D)都扶持建立了一些新興民族國家20、下列關于《拉巴洛條約》的表述,不恰當的是( ) (A)以平等互利為基礎 (B)實現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的和平共處(C)打破了西方國家孤立蘇俄的企圖 (D)為蘇德友好提供了保障21、《洛迦諾公約》的簽訂( )①暫時解決了歐洲安全問題 ②改善了法德關系 ③有利于當時國際關系的穩定④限制了德國軍國主義的復活 ⑤提高了德國的政治地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22、《非戰公約》的簽訂是一戰后維護和平的嘗試,但《非戰公約》對侵略者沒有強大的約束力,這主要是因為( )(A)《非戰公約》對列強根本毫無約束(B)列強各自保留條件,為其以后發動戰爭埋下了伏筆(C)《非戰公約》不尊重和平(D)《非戰公約》沒有規定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或沖突的原則23、下圖改編自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德國開始步入歐洲強國之列 經濟危機使英國喪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蘇聯成功度過經濟危機實現了工業化(D)美國在世界經濟中仍占據著關鍵地位(A)受經濟危機嚴重沖擊 (B)法西斯勢力的與日俱增(C)國內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D)民族復仇主義思潮泛濫25、有人說“把納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國人自己!贝苏Z依據的事實是(A)納粹黨通過議會選舉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B)納粹黨的對外政策得到德國人普遍支持 (C)迫害猶太人迎合了大多數德國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義給德國人帶來了實際利益兩次世界大戰期,德國開始瘋狂的擴軍備戰,給世界帶來了戰爭的威脅。下列各項中符合這一說法的是( )(A)1933年,希特勒上臺以后,德國加入國際聯盟(B)1935年,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宣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C)1936年,形成了德國、奧匈帝國和日本在內的法西斯國家集團(D)1938年,德國通過慕尼黑協定,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①德意在國聯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英法的綏靖意圖③表明國際形勢對意大利有利 ④反映了國聯的虛偽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8、下列有關20世紀30年代國際形勢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全世界面臨法西斯侵略的威脅 ②法西斯同盟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③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 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逐漸崩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9、德國入侵波蘭是對綏靖政策的致命打擊,許多人提出了疑問:他們扔出了兩個小孩,再扔出另一個小孩給狼群以求躲避災難的政策還能有收益嗎?其中,兩個小孩指 (A)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亞(B)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C)奧地利和波蘭(D)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丘吉爾在1919年的一次演講中說:“人類的兩個強大的支脈,斯拉夫人和條頓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災難之中。一個曾是我們戰時的敵人,一個曾是我們的朋友,如果他們走到一起,那是絕對不可取的!毕铝袟l約的簽訂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一預言的是( )(A)《布列斯特和約》(B)《慕尼黑協定》(C)《反共產國際協定》(D)《蘇德互不侵犯條約》31、(40分)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歐洲大國之間錯綜復雜、排他性的國際關給人類帶來了諸多痛苦和反思。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紀70年代,俾斯麥的野心是徹底毀滅法國,稱霸歐洲。1875年,俾斯麥已準備發動侵法戰爭,但由于俄國和英國的干涉,不得不暫時放棄進攻法國的企圖。俾斯麥特別害怕在東西兩線上同時作戰,俄法“聯盟噩夢”經常使他憂慮。俾斯麥用盡一切計謀來孤立法國,反對俄國,阻止法俄接近。…… ——周一良、吳于廑主編《世界通史》(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俾斯麥用盡一切計謀來孤立法國,反對俄國……”的原因、表現和影響。(7分)材料二 戰勝國可以剝奪德國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裝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軍列入大國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約中受到不公正對待,它同樣最終會從勝利者身上找到進行報復的手段。因此,我強烈反對把更多的德國人從德國統治下交由其他國家統治。在當前情況下,我認為最大的危險是德國可能把它的命運同布爾什維主義連在一起…… ——勞合?喬治《草擬和約條款最后文本前對和平會議的幾點意見》(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主張如何處置德國?英國持這種主張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 (德國)陸軍實力之總數不應超過10萬人,軍官及補充部隊在內,并應專為維持領土內之秩序及邊界巡查之用。德國之強迫普及(即普遍)征浙江省效實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91698.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