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遼寧省沈陽鐵路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第I卷本卷共2個小題,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據成書于清代的《華西鄒君記》記載,蘇州有一鄒姓富戶立下遺囑將名下一千畝土地交給兒子,其余三千畝捐給義莊,以接濟族人。這主要表明A.重農思想影響工商業發展 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義C.租佃經營成為主要的經營方式 D.人們注重對私有財產的支配.A.宗法制 禮儀之地 B.分封制 儒學發源地C.分封制 經濟大省 D.宗法制 儒學發源地.已故的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與印度文明的不統一和間斷相比,中國文明的特點是統一和連續!敝腥A文明的這個特點從根本上說應是得益于中國古代政治實體的統一性和連續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維護古代中國政治實體統一與連續的是A.君主專制 B.中央集權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史學家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這應是指哪一時期A.春秋戰國時期 B.秦漢時期 C.隋唐時期 D.明清時期西方園林體現人工美,布局對稱、規則、嚴謹中國園林山環水抱,曲折蜿蜒雖由人作,宛自天開。A.劉邦違背了綱常倫理 B.宗法關系要服從于君權 C.漢初宗法制趨于崩潰 D.君臣關系等級森嚴 10.中國有許多關于“天”的俗語,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違”、“人在做,天在看”,這些俗語表達了中國人對“天”的敬畏之心,這與中國古代哪一學派的思想有關A.道家學派 B.法家學派 C.儒家學派 D.墨家學派11.部分史學家認為:漢武帝時,儒學家開始使儒學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為儒教儒家內部出現了第一個神學家。由此可知 A漢武帝進一步發展完善了儒家思想漢代經學神秘化趨勢明顯C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漢代儒學重視考據、詁.清溥……九十高齡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樣?唯一的解釋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稟賦。”該材料A.批判學子追求功名利祿B.表明科舉制下學子的愚昧無知 C折射出學子的價值取向D.反映科舉制16.唐朝禮部尚書沈既濟說:“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于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罷州府之權而歸于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師,春還秋往,烏聚云合!毕铝性娋渑c材料意思不相符合的是A.皇榜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B.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C.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D.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7.中國古代常常通過分割和削弱相權來加強皇權。下列表述準確的是A.西漢通過削弱諸侯王勢力分化相權B.宋代設立三司使來分割丞相的財權C.D.清設軍機處消除了皇權與相權矛盾.(某朝)“在祖宗之時,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這樣做的結果是A.兵將分離,將不專兵 B.以文制武,增強軍力B.大將兵權,削弱殆盡 D.強干弱枝,內外相維24.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科技固然成績突出,但“這些成果在技術方面停滯于農業和手工業的經驗工藝的水平上,在理論上始終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以變幻莫測的道、氣等概念來建構學術體系,……混有大量的荒誕不經的反科學的成份,”這主要表明中國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強的封閉性 D.落后于西方國家25.古代中國的發明大多來源于人們的生產經驗和生活體驗。下列與發明火藥密切相關的活動是A.耕作B.采礦C.鑄造D.煉丹 A.反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 B.反對三綱五常為核心內容的封建禮教 C.破除對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學家的虛偽29.儒家思想能夠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體系根據時代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 ②封建統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沒有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 ④封建官辦教育對儒家思想的大力傳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第卷30.(22分)材料1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君臣、上下、父子、 兄弟,非禮不定!保ā抖Y記?曲:禮》)家國同構可以看作父親為一家之君,君為國父,君與 父互為表里,國與家是彼此溝?的。故,中國古語有“欲治其國,必先齊其家”(《禮記?雜 記》)的說法。材料2 秦以后,中國就開始有一個統一的政府,其政治領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襲的。 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單只皇帝一家是世襲的,這已是中國政治上一項絕大進步。組織政府的 是一個一個人,不再是一個一個家。皇帝和政府是分開的,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是國家 元首、象征國家統一;宰相是政府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錢穆《中國列代政治 得失》)(1)根據材料1說說“禮”在古代中國社會起到了哪些作用? (2分)根據材料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秦漢時期“政治制度上一項絕大進步”指的是什么?(3分)這是否意味著“家天 下”制度的結束?說明理由。(5分)材料3.西周滅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肅東部,東達海濱,北起今遼寧,南達長江。有的學者認為,由于技術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統治整個國家。在平定了一次嚴重的叛亂后,西周王室進行了大規模的“封藩建衛”:西周的統治者把統治的權力、權威和責任委任給屬國,屬國反過來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納貢,提供軍事支持!獡䦶堌M之主編《中國歷史?先秦卷》、[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齊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等資料整理(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與西周推行分封制有關的重要因素。(4分)材料4. 華夏國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國,下同)而形成的國家形態!,隨著封建制賴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漸敗壞的時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國家的企圖,就難以實現了。……隨著世代的交替,親族間維持忠誠的紐帶日益松弛,諸侯與周室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必須再一次重新尋找制度建構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構的征程,這就是從華夏國家到官僚制國家的嬗變!獎⒔ㄜ娋幹豆糯袊沃贫仁v》(3)依據材料分析春秋時期政治制度變革的趨勢及其原因。(3分)依據戰國時期的歷史,說明“制度的重新建構”。(3分)材料5. 古代中華文明是一種以君主官僚國家政權體系為主軸,……文化上高度認同而予以強化的政治大一統文明。()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回答:秦朝建立“君主官僚國家政權體系”漢朝統治者是如何通過“文化上高度認同”而強化“政治大一統文明”的?(2分) 材料一 禮崩樂壞的社會大裂變,將原本屬于貴族最底層的士階層從沉重的宗法制羈絆中解放出來,在社會身份上取得了獨立的地位,而汲汲于爭霸事業的諸侯對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長了士階層的聲勢。士的崛起,意味著一個以“勞心”為務、從事精神性創造的專業文化階層形成,中華民族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們的深刻影響。一一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2)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興起的歷史條件。(4分)舉一例說明“士”的崛起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4分)材料二:韓非子與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種極端獨裁的秩序觀。關于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不存在發表私人看法的空間。法律是統治者為了國家利益而發布的東西,加以廣泛宣傳和堅定地推行,它就會使人民去做他們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戰斗。這樣,百姓的意見在體制中就沒有存身之處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沒有哪條法律凌駕于或獨立于統治者意愿!幾砸僚逑肌秳虿鍒D中國史》從上述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法家法治思想的哪些特點?分析法家思想對戰國時期政治形勢的影響。(6分) 高二歷史月考答案遼寧省沈陽鐵路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 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94003.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